第二章 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_“拉牛尾巴的人”学工业(1 / 1)

焦裕禄的故事 杨江华 895 字 4个月前

“拉牛尾巴的人”学工业

1953年,全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执行,洛阳矿山机器厂被划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各条工业战线上都积蓄大批技术人才和优秀干部。为此,国家从各个方面抽调了一些人员过来,支援工业建设。焦裕禄响应国家号召,从农村来到城市,参加祖国的工业建设。

1953年初夏,焦裕禄乘坐列车,来到陌生的洛阳矿山机器厂,眼前一片繁忙的景象。此时的洛阳矿山机器厂,正在兴建过程中,刚刚搭起了席棚,插上了地标,一些配套设施正在破土动工,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源源不断地运来各类建筑材料。毫无疑问,焦裕禄是作为“开场元勋”来到洛阳矿山机器厂的。

焦裕禄来到筹建处报到,办理完相关手续后,急切地对人事科的工作人员说:“我的身子骨硬朗,快给我分配工作吧。”看着焦裕禄踌躇满志的样子,工作人员笑呵呵地答道:“别急,到了这里不愁没工作做。咱这地方,无论有多大的干劲也施展得开。”

人事科的工作人员因了解焦裕禄的情况,将他分配到了基建科,担任副科长。焦裕禄服从安排,二话没说地投入到繁忙的基建工作中。当时,厂区的基建工程已全面展开,大批的机器设备要运往工厂,而从洛阳老城通往厂区的小路坎坷不平,成为了影响工程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因此,修好这条公路,成为眼前急迫的任务。

了解情

况后,焦裕禄主动向厂筹建处的主任请战,担负起修筑临时公路总指挥一职的责任。过去,他在农村进行武装斗争,剿匪又土改;现如今,他在陌生的工业战线,要修路、架桥、盖厂房。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可他满怀信心,不畏任何艰难险阻。这是焦裕禄在过往的工作中获得的宝贵财富:从不因困难而放弃努力的机会!

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焦裕禄像一名普通的工人,吃住在工地上,奔波在工地上。他不仅帮忙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工程的进度、检查工程的完成质量,还要与工人们并肩作战,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

从农业战线转到工业战线上,焦裕禄遇到了许多不懂的问题。为了快速适应工作需求,融入工作环境中,焦裕禄如饥似渴地学习工业知识。他的屋子里,除了基本的生活用具外,就是一堆专业书籍了。桌上和**都堆满了,比如《机械工业企业管理概论》、《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书籍。

此外,焦裕禄还虚心向厂里的老职工、老干部请教。他甘当一名小学生,向内行学习有关技术方面的东西,很快就有了明显的成效。在筹建处召开的审定筑路方案会议上,焦裕禄拿出用秸秆制作的公路桥梁小模型,详细介绍了他和老工人一道设计的建筑路面及桥梁的方案。这个方案能保证整个工程在汛期前完成,并能节约资金十万元。与会的领导和同志们对这个筑路方案以及焦裕禄深入实际、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一次,一条通往涧河大桥的临时公路刚修好,一场瓢泼大雨

不凑巧地突然降临。一个施工人员冒雨闯进工棚,焦急地叫嚷道:“老焦,我们那段公路的排水沟没有挖通,都快漫水了。要是雨还是下个不停的话,公路恐怕要冲垮,连大桥也……”

没等工人的话讲完,焦裕禄就着急地问道:“那什么不赶快去挖排水沟?”

“大家不愿意冒雨挖,我也没有办法啊!”

听到这,焦裕禄放下手边的活,说:“那咱们亲自带头动手挖!”说着,他冲着工棚里的人,说道:“同志们,这可是关乎国家民生大计,马虎不得!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刚修好的路受到损害,不怕淋雨的跟我来!”说完,他顺手操起一把铁锹,冲进大雨中。随后,工棚里的工人、干部也一一紧随而去。

焦裕禄带领着大家,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将排水沟挖通了,公路上的积水也退下去了。事后,人们纷纷表示:“像老焦这样的好领导,我们从内心里服气。”

基建工程顺利地进行着。大批的机器设备被陆续运到工厂。很快,厂房前后堆满了一箱箱机器,亟待安装。在等待机器安装期间,焦裕禄搬到了厂里来住。每天一早一晚,他都要仔细地检查一下机器箱。遇到下雨天,他更是每隔一段时间出去转几圈,看看盖在上面的油布有没有滑落,机器有没有受潮等。

正是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十足的干劲和身体力行的表率,为焦裕禄赢得了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在他的带领下,大家提前完成了临时公路的修建任务,保证了建厂所需物资的运输畅通无阻,打赢了建厂的第一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