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1 / 1)

焦裕禄的故事 杨江华 986 字 4个月前

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焦裕禄入党后不久,党组织根据他以往的成绩和能力,将他派到崮山区担任武装部干事。

1946年7月,盘踞在山东省的国民党反动派,对省内的解放区进行了大范围、大规模的进攻。

焦裕禄看到敌人对解放军进行攻击,他再也坐不住了,主动要求到前线参加战斗。这是他们费尽心血打出来的江山,不能就这样白白被国民党反动派给占领了。上级领导同意了焦裕禄的请求,让他带领北崮山一带的民兵队伍,开展游击战争,打击进犯的敌人。焦裕禄临走时,上级领导叮嘱道:“与敌人打游击战,既要勇敢,也要灵活。”焦裕禄重重地点了点头。

当时,解放军已经把队伍拉到了外线作战,担任御敌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民兵的身上。焦裕禄带领着北崮山一带的民兵队伍,投入到激烈的斗争中,冒着炮火和硝烟,勇敢地战斗。

一次,一支大约有五六百人组成的国民党匪军,从岱庄向北崮山进犯。得到情报后,焦裕禄考虑到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一边组织人员转移群众,一边带领民兵队赶到南崮山村西边的一座废弃砖瓦窑里阻击敌人。

战斗打响后,双方的火力都很猛。渐渐地,实力稍占一筹的国民党匪军渐渐地向砖瓦窑逼近了。为了避免造成无畏的牺牲,焦裕禄下令大家边打边退。大家一致要求焦裕禄先撤,可焦裕禄却坚持留下来掩护大家。大家见拗不过,只好按照指示快速地撤到了安全地带。

而这时,敌人离焦裕禄仅有二百米的距离了,一阵阵密集的子弹不断地飞向砖瓦窑。民兵队的同志们见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可焦裕禄仍旧不慌不乱,他躲在掩体内,手里握着手榴弹,死死

地盯着前方的敌人。敌人见焦裕禄没有反抗,以为他弹尽粮绝了,就大胆地靠了过来。

一百米、五十米……敌人越来越近。突然,焦裕禄猛地将手榴弹扔向敌群,轰的一声,炸死一片。等硝烟散去,敌人发动第二次进攻时,焦裕禄已经安全转移了。

就是这样,每次战斗,焦裕禄都冲锋在前,掩护在后,不怕危险,不畏牺牲。白天,他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占区开展整治攻势,进行对敌宣传;一到晚上,他又领着民兵队,深入到敌人心脏,奇袭敌人的前沿阵地。

那时候,前方战事紧张,导致武器弹药缺乏。北崮山一带的民兵队更是缺少武器弹药。为了解决这个困难,焦裕禄根据上级指示,带领民兵们日夜赶制了一批石雷,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地雷战。

民兵队常常在敌人的必经之路,提前埋好石雷。敌人经过时,就会被炸得血肉模糊。一段时间后,敌人再也不敢轻易地出动了,吓得只敢躲在碉堡内胡乱放枪、放炮。

见敌人一连几天都不出动,民兵们着急了。大家对焦裕禄说:“咱们制造了这么多的石雷,敌人躲着不出来咋办?”

焦裕禄想了想,说:“他们不来,咱们就想办法引他们出来。”

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焦裕禄带着几个手脚麻利的民兵,来到敌人据点附近的一个大路口,埋下了连环雷。然后,他们爬上一个山头,朝敌人的据点放冷枪冷炮。据点内的敌人听到枪声,以为是民兵过来偷袭,便仗着人多势众,气焰嚣张地冲出了据点,向焦裕禄他们奔袭过来。

谁知,敌人刚踏上大道,就听到几声巨响。连环雷接二连三地爆炸,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炸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躲在暗处

的民兵队员们,带着胜利的笑容悄悄地消失在暗夜之中,安全地返回了北崮山村。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解放区在迅速地扩大。为了扫清残敌,焦裕禄于1947年秋天响应党的号召,与许多山东根据地的青年干部一起,跟随着南下干部队,朝河南挺进。从山东到河南,大约需要徒步行走好几个月。南下干部队的队员们不但要背负路途中的必需品,还要躲避敌人的侵袭骚扰。为此,他们常常在夜里行军。

作为南下干部大队的一名班长,焦裕禄始终以关怀队友为己任,抢着为队友们背包。大家见焦裕禄也走累了,可身上还背着那么多包袱,便劝道:“老焦,你也累了,分给我们几个包吧。”焦裕禄没有答应,反说道:“不碍事,累点怕啥。咱们共产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帮助大家减轻负担,使大家都不掉队,就是我的责任。”

到了河南之后,焦裕禄被分配到中共尉氏县担任宣传部干事。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彭店开展对敌斗争。

彭店,位于尉氏县和鄢陵县的交界处,地形地势十分复杂。敌人常常借地势之利前来骚扰,敌我双方斗争态势相当尖锐。焦裕禄来到彭店后,首先发动了一些贫下中农,将群众组织了起来,成立了农会组织和民兵组织。在群众的支持下,焦裕禄开展起工作来十分顺利,加上他领导有方,在几次战斗中都让敌人吃了败仗。所以,他在群众当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正如一棵参天大树不再属于它原有的空间一样,成熟后的焦裕禄也不再仅仅属于生养他的故里——北崮山村和崮山地区。他从山东辗转来到河南,延续了自己一心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风貌。关于焦裕禄的传奇故事,在淮河一带广为流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