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主要诗人词家简介(1 / 1)

徐铉(916—991)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能诗,精通文字学。原为南唐翰林学士,归宋后官至散骑常侍。有《徐公文集》。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李后主。他熟谙音律,精于书画,尤工于词,是一个颇有成就的文学家。但他在政治上却无所作为,终日纵情声色歌舞,最后肉袒出降大宋。以此为界,其词的创作表现出迥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前期与“花间词派”一脉相承,并且在内容上局限于描写奢侈糜烂的宫廷生活,后期主要是称臣北宋时期,以抒发怀旧伤今之感和哀叹亡国之痛为主。其作品语言明净,形象生动,艺术成就极高,对后世词人影响很大。现存词三十余首,与其父李璟有《南唐二主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清寒,世代务农,九岁能文。历任右拾遗、翰林学士、知制诰,因敢于直谏而屡受贬谪。其诗文平易清新,注重反映现实生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有《小畜集》。

种放(955—1015)字明逸,号云溪醉侯,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岁颖悟,无心举业。隐居终南山豹林谷东明峰,以讲习为业。诏赠工部尚书。有《端居赋》。

杨朴(生卒年不详)字契元,郑州(今属河南)人。终身不举不仕。因同学毕士安之荐,以布衣之身为太宗召见,当场赋《蓑衣》诗而归。

潘阆(?—1009)字逍遥,又号逍遥子,河北大名人。他为人狂放不羁,广交当时名士。先因之被太宗赐进士第,也因之而得罪亡命。其诗与唐人“贾(岛)孟(郊)”风格近似,词具浪漫色彩。有《逍遥集》和《逍遥词》。

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今河南陕县)人。诗格清苦,不求仕进。有《草堂集》。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曾任官枢密副使、参政知事,两次为相,封莱国公。后遭谗被贬雷州,卒谥忠愍。其诗风格淡雅,语言晓畅。有《巴东集》和后人辑《寇忠愍公诗集》。

蒨桃(生卒年不详,事迹不详)寇准之妾。

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为吴越王钱椒之子,随父降宋。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工部尚书等。诗为西昆体领袖之一,与杨亿、刘筠等相互酬唱,结为《西昆酬唱集》传世。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岁不趋荣利,浪游江淮间。后结庐归隐孤山二十年,种梅养鹤,终身未娶,人称“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其诗多描写隐居生活,尤长于咏梅。有《林和靖诗集》。

司马池(980—1041)字和中,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人,乃司马光之父。宋真宗景德二年进士,官历侍御史知杂事、更三司副使、天章阁侍制等。今存诗一首。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陕西,后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少时贫困,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考中进士,后成为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并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与韩琦并任陕西经略安抚使率军守卫边塞多年。在文学方面工于诗词、散文创作,乃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行者之一。尤其他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文化襟抱之大和思想境界之高,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后官至都官郎中。其为人疏放不羁,善于谐谑,能诗善词。小令隽永,尤其对慢词发展有一定影响。与柳永齐名,曾因“云破月来花弄影”等名句被人戏称“张三影”。有《张子野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早慧,七岁能诗,十五岁以神童应试被赐同进士出身。官历翰林学士、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为一代名相。卒谥元献。工于诗词,尤长小令,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仅存《珠玉词》。

张升(992—1077)字杲卿,韩城(今属陕西)人。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以太子太师致仕,赠司徒兼侍中。卒谥康节。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天圣二年,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名著当时,被呼为“大宋、小宋”。官历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后,再进工部尚书。因《玉楼春》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朝野送之有“红杏尚书”美称。

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官历知制诰、史官修撰、翰林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封鲁国公。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少时以父荫补桐城、河南主簿,后赐进士出身,官至都官员外郎。也曾参与《新唐书》的修撰工作。其诗风格平淡委婉,质朴自然,多反映现实生活,在当时诗坛有很大影响。因家乡宣城古称宛陵,所以又自称“梅宛陵”“宛陵先生”。身后有《宛陵先生文集》传世。

叶清臣(1003—1049)字道卿,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天圣二年进士。官历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后罢为侍读学士。知河阳,赠左谏议大夫。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贫丧父,由其寡母抚养成人。天圣中进士后,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政治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也曾屡遭贬黜。文学上当时就被推为文坛领袖,苏轼、曾巩、王安石等均出其门下,是唐宋八大家的主要成员。他诗词文赋俱佳,艺术成就卓越。卒赠太子太师,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篇》等。

张俞(生卒年不详)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今属四川)人有《白云集》。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祖籍四川梓州铜山,后徙居河南开封。仁宗景祐元年进士,曾任大理平事。后被革职为民,退居苏州,筑沧浪亭并自号沧浪翁。在诗歌上与梅尧臣并称“苏梅”。有《苏学士文集》传世。

韩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今河南安阳)人。仁宗时进士。官历右司谏、陕西安抚使、枢密副使、知州、宰相等。有《安阳集》。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举“茂才异等”不第,倡立盱江书院,极力排斥佛、道二教,世称“盱江先生”。有《盱江文集》。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今属四川)人。长于古文,笔力雄健,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有《嘉祐集》。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今属湖南)人。官历南安军司理参军、虔州通判等,曾知郴州、南康军,精于《易》学,程颢、程颐从之受业。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少年聪悟,其砸缸救人的故事世代流传。宝元初中进士后,历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龙图阁知学士、翰林学士等职。他先在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后在哲宗时拜相废除新法。居相八月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不仅诗文有成,而且于我国史学有卓越贡献。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资治通鉴》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庆历二年进士,官历鄞县知县、常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以参政知事拜相后,倡行新法,力革旧弊,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其文学成就很高,影响颇大,诗文能够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主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传世。

刘攽(1023—1089)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六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有《公非集》。

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乃王安石之弟。熙宁元年赐进士及第。除西京国子监教授,授崇文院校书,改著作郎、秘阁校理。有《王校理集》。

徐积(1028—1103)字仲车,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治平四年进士。历任司户参军、推官、宣德郎等。有《节孝集》。

杜安世(生卒年不详)字寿域,京兆(今西安市)人,曾任郎中之职。慢词作家,也能自度新曲。有《寿域词》一卷。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幼子。虽生长富贵之家,仕途却较坎坷,晚年家道中落。能文善词,与其父在当时就并称“二晏”。其词语言秾丽,精于雕饰,含情绵邈,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小山词》。

石象之(生卒年不详)字简夫,新昌(今属浙江)人。庆历二年进士。官太常丞。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其诗风格奇崛豪放,甚为王安石所推重。有《广陵先生文集》。

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居中山,其后又徙居开封、洛阳。仁宗嘉祐二年进士,曾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等。与其弟程颐同受学于周敦颐,并称“二程”,为宋代理学之洛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明道集》四卷。

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仁宗嘉祐二年进士,试开封府第一。官历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翰林学士等。其词风趣而近于俚俗,有《冠柳集》。

张舜民(1034—1100)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今陕西彬县人。其诗主学白居易,语言通俗,多为讥刺时事之作。

魏夫人(生卒年不详)襄阳(今属湖北)人。文学家魏泰之姊,宰相曾布之妻。封鲁国夫人,时称其为魏夫人。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山(今属四川)人,乃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仁宗嘉祐二年与苏轼同登进士科。官历河南推官、秘书省校书郎、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卒谥文定。有《栾城集》。

王雱(1044—1076)字元泽,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王安石之子。二十四岁举进士,是王安石新法改革的坚决支持者。早卒。

郭祥正(生卒年不详)字功父,自号漳南浪士,太平当涂(今属安徽)人。宋神宗熙宁年间进士。少有诗名,先后为梅尧臣、王安石所赏识。有《青山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熙宁初任国子监教授。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力矫当时轻俗之弊,开一代风气并为江西派主宗;其词早年近似柳永,晚年近于苏轼,虽与秦观齐名但成就却不如秦观。其书法尤其精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代书法“四大家”。有《山谷集》。

李之仪(1048—?)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神宗元丰年间进士,曾入苏轼定州幕,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后因文获罪。有《姑溪居士文集》。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神宗元丰八年进士。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能诗文,长于词。其词笔法致密,蕴藉含蓄,音律和美,语言清丽自然,为婉约派正宗。有《淮海集》。

李唐(1049—113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徽宗朝补入画院,以善画山水人物和画牛著称。有《万壑松风图》、《采薇图》等。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世居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后迁襄阳(今属湖北),再迁润州(今江苏镇江)。精于鉴别,妙于书画。其书法得王献之精髓,为宋代四大书家之一。其山水人物画独步前人。其诗歌气象雄浑,构思精奇,名盛当时。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等。

谢逸(?—1113)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屡试不第。曾作蝴蝶诗三百首,人称“谢蝴蝶”。有《溪堂集》《溪堂词》。

赵令畤(1051—1134)字德麟,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之玄孙。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卒赠开府仪同三司。有《侯鲭录》。

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居卫州(今河南汲县)。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能诗文,长于词,善于锤炼。其词风格多样,内容多为爱国忧时、慷慨悲壮之作。卒于常州僧舍。有《庆湖遗老集》。

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别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受业曾巩,又从黄庭坚学诗。元祐初因苏轼力荐而为徐州教授,后为秘书正字。工诗,以苦吟著称,为江西派中坚。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神宗元丰二年进士第一及第,哲宗朝累迁著作佐郎。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有《晁氏琴趣外篇》。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南剑将乐(今属福建)人。宋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就学于程颢、程颐门下十年,至高宗朝以龙图阁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后以读书讲学为事,优游林泉。朱熹等人从学于他,并尊之为“程学正宗”。有《龟山集》《二程粹言》。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神宗熙宁年间进士,官历临淮主簿、著作郎、史观检讨等。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有《柯山集》。

毛滂(1055—1120)字泽民,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一生仕途失意。其词自然深挚,秀雅飘逸,别树清圆明润一格。有《东堂集》。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有才学,元丰初入都为太学生。因献《汴都赋》歌颂汴京形胜和朝廷新法,被擢为太学正。其作品浑厚和雅,音律严整,语言工丽,是北宋继柳永、苏轼之后而崛起词坛的艺术大家。因其曾主持大晟府,积极收存古曲,创制新调,被认为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主要创始人。有《片玉词》传世。

郑少微(生卒年不详)字明举,晚号木雁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元祐三年进士。《全宋词》存其词二首。

仲殊(生卒年不详)僧人。俗姓张名挥;法名仲殊,字师利。安州(今属河北)人。曾举进士,游**不羁。几为其妻毒毙,乃出家为僧。崇宁间自缢,有《宝月集》。

晁冲之(生卒年不详)字叔用,一字川道。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乃晁补之之从弟。擅音律,工诗文。有《晁叔用词》。

宗泽(1060—1128)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元祐六年进士。靖康元年知磁州,募集义勇,抗击金兵。岳飞乃由其擢拔为帅,屡获战胜。后因朝廷阻拦,忧愤成疾,临终时犹连呼过河者三。有《宗忠简公集》。

韩驹(?—1135)字子苍,蜀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政和初,以献颂补假将仕郎。召试,赐进士出身。有《陵阳集》。

徐俯(1075—1141)字师川,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之甥。以父荫授职通直郎,绍兴二年赐进士出身。有《东湖集》。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哲宗绍圣四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等。晚年自号石林居士。能诗文,长于词。作品多感怀国事,成为豪放派的后继者之一。有《石林诗话》等。

宇文虚中(1179—1146)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初名黄中,宋徽宗亲为更名宇文虚中。徽宗大观三年登进士第。靖康元年,以资政殿大学士自请使金。次年春,金遣返宋使,虚中以“(徽钦)二帝未还,虚中不可归”为由留在金国。金国尊其文名,加以官爵,奉为国师,历任翰林学士承旨,封河内郡开国公。

汪藻(1079—1154)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幼时聪颖过人,入太学。其诗格调清新、语言明快,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有《浮溪集》。

曹组(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许昌)人。徽宗宣和三年进士。有《元宠集》。

万俟咏(生卒年不详)字雅言。徽宗崇宁年间召试补官。其词构思新颖,注重音律,风格淡婉工雅。有《大声集》。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早年隐居山林,清望颇高。至高宗绍兴二年才应召入朝,出为秘书省正字,赐进士出身。其后期词格调悲凉,多忧愤、感怀之作。有《岩壑老人诗文》。

孙觌(1081—1169)字仲益,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大观三年进士。汴京为金人所破后,曾为钦宗草降表。诋李纲,毁岳飞。有《鸿庆居士集》。

赵佶(1082—1035)即宋徽宗,神宗之子,1100年—1126年在位。诗词、书画、声乐等,无所不精。靖康二年(1127年)被金兵所俘后掳往北国,死于五国城。有《宋徽宗集》。

周紫芝(1082—1155)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少从张耒、李之仪游,绍兴十二年进士。工诗文,有《竹坡词》。

李纲(1083—1140)字伯记,邵武(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先后历官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金兵南侵时,任汴京都城四壁守御使,为宋代著名抗金英雄。有《梁溪先生文集》。

吴激(?—1142)字彦高,自号东山,建州(今属福建)人。著名书画家米芾之婿。工诗能文,字画俊逸,尤精乐府。奉命使金后,金人因慕其名而不予放归,命为翰林侍制。诗文与蔡松年齐名,时称为“吴蔡体”。有《东山集》。

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高宗六年召赐进士出身,官历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为江西诗派著名诗人。有《东莱诗集》。

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金石家赵明诚之妻。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之作妍丽明快,多以闺情为题材,大胆表现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后期之作沉哀入骨,多以自己的流离生活为对象,表达国破家亡之后的深切感慨。作为婉约词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她很善于提炼和使用清新雅洁并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创造了为人称道的“易安体”,以至成为宋代以来十分著名的女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漱玉词》传世。

曾幾(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今河南洛阳人。南宋初,提刑江西、浙西。因积极主张抗金,深受秦桧迫害。有《茶山集》。

朱卞(1085—1044)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青年时期在太学,以诗见重于晁说之。建炎初擢任通问副使赴金被拘,不屈,留十七年得归。为秦桧所忌,终奉议郎。有《曲洧旧闻》《风月堂诗话》。

董颖(生卒年不详)字仲达,德兴(今属江西)人。

李重元(生卒年不详)身世不详。仅《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存其《忆王孙》(春、夏、秋、冬)词四首。

蔡伸(1088—1165)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五年进士。有《友古词》。

孔平仲(生卒年不详)字义甫,新淦(今江西省新干)人。宋英宗治平二年进士。长于史学,又工文辞。与其兄文仲、武仲“皆以文声起江西”,当时有“江西三孔”之称。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原属江西诗派,南渡之后发生明显变化,作品由描写个人的生活情趣转为抒发家国情思,诗风由清新明净趋向沉郁悲壮。有《简斋集》。

张元干(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长乐(今属福建)。其词早期以清新婉丽为主,在靖康之变之后多以抗金救国为主题,风格豪迈,慷慨激昂,对豪放词在南宋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有《芦川归来集》。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一号病翁,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以荫补承务郎,曾任兴华军通判。朱熹曾从其问学。有《屏山集》。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淡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进士,授抚州事军判官。其作品多为反对议和的愤世之作,意气慷慨,笔墨酣畅。有《淡庵词》。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今河南汤阴)人,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世代务农,少时以“敢战士”应募入伍,因英勇善战而屡建奇功,为抗金名将。历任少保、河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其诗词虽存世较少,但风格雄壮悲切,意气豪迈深沉,内容皆以作者表达抗金抱负以及壮志难酬的慨叹为主。有《岳武穆集》。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一,官历国史院编修、起居舍人、侍御史,改吏部侍郎。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忠文。有《梅溪集》。

康与之(生卒年不详)字伯可,号退轩,滑州(今属河南)人。有《顺庵乐府》。

鲁逸仲(生卒年不详)字方平,号真名孔夷。元祐中隐士。

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号南涧,许昌(今属河南)人。孝宗朝累官至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主张统一祖国、收复失地,与陆游、辛弃疾等词家交往甚密。有《南涧诗馀》。

朱淑真(生卒年不详)自号幽栖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仕宦之家,尝追随其商人之夫遍游吴、越、荆、楚之间。但因为婚姻坎坷,致使一生落落寡欢,抑郁而终。其人通音律,能诗词,兼绘画,多才多艺。有《断肠集》《断肠词》。

唐琬(生卒年不详)陆游母亲甥女、陆游之妻。两人婚姻原本感情深厚,但却因陆母之故,三年后被逼离异。早逝。

完颜亮(1122—1161)字元功,金太祖庶长孙。皇统九年,杀熙宗自立,并杀金宗室七十余人,多用汉人、渤海人、契丹人掌权,迁都燕京(今北京)。相传他雅好诗词,闻柳永《望海潮》词,“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冯去非(生卒年不详)字可迁,号深居,南康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祐年进士。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为政轻徭减税,兴修水利,颇有政绩。在孝宗乾道六年,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使金,慷慨不屈,几乎被杀。晚年自号石湖居士,隐居在石湖故乡。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诗坛四大家。其诗以表现爱国情怀、田园风光和民间疾苦为主。有《石湖居士诗集》《揽辔录》。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正直敢言,主张抗金。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而辞官在家并忧愤而终。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诗坛四大家。其诗构思新巧,通俗明畅,风格清新,自成一家,为时人称为“诚斋体”。有《诚斋集》。

罗与之(生卒年不详)字与甫,一字北涯,螺川人。累试不第。有《雪坡小稿》。

聂胜琼(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原为妓女,后嫁李之问为妻。

程垓(生卒年不详)字正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其词风格近柳永,多写男女恋情。有《书周集》。

王质(1127—1189)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属山东)人。寓居兴国(今湖北阳新)。绍兴三十年进士。有《雪山集》。

严蕊(生卒年不详)字幼芳,天台(今属浙江)营妓。“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并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周密《癸未杂识》)朱熹担任地方官时期,曾以有伤风化罪将其关押并鞭打。不屈。岳霖继任后获释。

武衍(生卒年不详)字朝宗,号适安,汴(今河南开封)人。工诗,有《适安藏馀稿》。

刘翰(生卒年不详)字武之,长沙(今属湖南)人。有《小山集》。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号晦翁,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我国著名大哲学家。其论学主居敬穷理,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阐发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和大学中庸的哲学观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程颐、程颢)的理气关系学说,世称“程朱学派”,不仅使理学学说在明、清两代被提升到儒学正宗的地位,而且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一定贡献。有《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廷试第一。累官中书舍人、领建康留守及广南西路、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是一位政声卓著的官员和力主抗金的爱国词人。其词作早期多清丽婉约之风,南渡后转为悲凉慷慨、激昂奔放。有《于湖集》《于湖词》。

陈造(1133—1203)字唐卿,晚号江湖长翁,高邮(今属江苏)。淳熙二年进士,官至淮浙安抚使参议。有《江湖长翁集》。

黄升(生卒年不详)字叔旸,因所居有玉林且近散花庵,故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有《散花庵词》。

王炎(1138—1218)字晦叔,自号双溪,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乾道五年进士。累官至军器监、中奉大夫,赐金紫,封婺源县男。有《双溪集》。

游九言(1142—1206)字诚之,号默斋先生,建阳(今属福建)人。有《默斋遗稿》。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世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孝宗时数次以布衣之身上书朝廷,力陈抗金方略。因此,曾三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擢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官厅公事,未及到任病卒。他将政治议论入词,以自然雄辩表达其经世情怀,豪气纵横,独具特色。有《龙川词》《龙川文集》。

赵师秀(?—1219)字紫芝,号灵秀,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绍熙元年进士。诗风以清苦为主,与徐照、翁卷、徐玑并称“永嘉四灵”。曾选集唐人诗歌成《众妙集》一卷。有《清苑斋集》。

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浙江温州),淳祐十年登乡荐,终于布衣。有《苇碧轩诗集》。

宋江(生卒年不详)政和年间农民起义领袖。《水浒传》称其为山东郓城人,结寨于山东水泊梁山。《全宋词》存其作品二首。

叶适(1150—1223)字正则,世称水心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进士第二。为永嘉学派巨擘。有《水心先生文集》。

林升(生卒年不详)淳熙年间士人。字梦屏,温州平阳(今浙江平阳)人。善诗文。

张镃(1153—1211)字功甫,号约斋,西秦(今甘肃西南部)人,居临安。因承其先祖之富贵,生活豪奢,诗词颇有造诣。有《南湖集》《玉照堂词》。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四次应举不中,流落于江湖之间,词作为陆游、辛弃疾所赏识。有《龙洲集》。

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因与白石洞天为邻,故自号白石道人。早有文名,转徙江湖。屡试不第,布衣终生。与时贤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多有交往。其词音律谐婉,格调高旷,琢句精工,以清刚挺拔之笔开创了体制高雅的风雅词派,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很大。能自度曲,有《白石道人歌曲》。

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磁州(今河北磁县)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先后官至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拜翰林侍讲学士、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晚年自号闲闲堂。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史达祖(1163—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寓居杭州。科考不第,先事张镃,后事韩侂胄,曾经颇有权势。北伐兵败后,韩侂胄被诛,遂被牵连处以黥刑。穷困而死。有《梅溪词》。

戴复古(1167—1247)字式之,号石屏,天台黄岩(今属浙江)人。少从陆游问学,一生浪迹江湖。诗以俊爽见称,为江湖派中坚,兼具江西诗派风格。其词风格豪放,接近苏辛。卒年八十一岁。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祖籍浦城(今属福建),寓居处州龙泉(今属浙江),约活动于南宋宁宗、理宗时代。其学出于叶适,与理学家真德秀友善。属于“江湖派”,长于七言绝句。有《靖逸小集》。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父荫入仕,但因作《落梅》诗被废置十年。理宗赏识他“文名久著,史学尤精”,特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其诗属“江湖派”重镇,其词风悲壮豪放,深受辛弃疾影响。有《后村长短句》《彊村丛书》。

华岳(生卒年不详)字子西,别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武学生,开禧元年曾请诛韩侂胄、苏师被囚狱中。后又因韩侂胄、苏师被诛放还,登嘉定武科第一。其诗豪纵,有《翠微南征录》。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宣宗兴定五年进士,历任内乡、南阳令,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员外郎。金亡不仕,筑亭于家,以著述自任,名曰“野史”。有《遗山集》《中州集》。

戴昺(生卒年不详)字景明,号东野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戴复古从孙,嘉定十二年进士。有《东野农歌集》。

方岳(1198—1262)字巨山,号秋崖,歙州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进士,官历秘书郎、知州、吏部左郎等。其诗与刘克庄齐名。有《秋崖集》。

吴文英(1212—1274)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属浙江宁波)人。一生未仕,以布衣清客之身往来于公卿权贵之间。词作着重格律,构思绵密,能别创出密丽典雅之境界,影响甚大。有《梦窗词》。

俞桂(生卒年不详)字晞郄,仁和(治今浙江杭州)人。绍定五年进士。有《渔溪诗稿》。

严羽(生卒年不详)字仪卿,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精于诗论,首倡“妙悟”与“兴趣”说。有《沧浪集》、《沧浪诗话》。

真山民(生卒年不详,真名不详)自呼山民,括苍(今属浙江丽水)。宋亡隐逸,不知去向。有《山民集》。

周弼(生卒年不详)字伯弼,阳稬(今山东阳谷)人。嘉定进士,曾为江夏令。以善于画竹闻名。有《端平集》。

陈人杰(1218—1243)一名经国,号龟峰,长乐(今属福建)人。少时因应考寓居临安,终年二十余岁。有《龟峰词》。

葛长庚(生卒年不详)或曰福建人,或曰琼州(今海南琼山)人。早年能诗,曾因罪亡命海上。后为道士,居武夷山,自号白叟、白玉蟾。陈廷焯称之为“风流凄楚,一片热肠,无方外习气”。有《海(鹬)集》。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理宗宝祐四年与文天祥同登进士。宋亡后,迫于金人逼其出仕,乃绝食而死。有《叠山集》。

张道洽(生卒年不详)字泽民,号实斋,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端平二年进士。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对策,因耿直敢言忤逆权贵被置于丙等。曾任濂溪书院山长,讲学授徒。宋亡不仕,隐居而终。一生著作甚丰,有《须溪词》。

文及翁(生卒年不详)字时学,号本心,绵州(今四川绵阳)人。理宗宝祐元年进士,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宋亡不仕,抱遗民之节以终。有“文集”二十卷,已不存。

周密(1232—1298)字公瑾,号草窗,又号萧斋。祖籍济南(今属山东),南渡后寓居吴兴(今属浙江)。宋亡不仕,与张炎、王沂孙等共结词社。其词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有《草窗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历官江西提刑、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于家乡起兵抗元,入卫临安,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拘。后得脱。后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不屈,被送往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终于被害。有《文山先生全集》。

汪元量(生卒年不详)字大有,号云水,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进士,南宋末以善琴供奉内廷。元灭宋后,随三宫被虏燕京。常往狱中探视被囚的文天祥并屡有唱和,遂成为莫逆之交。后为道士南归,往来于匡庐、彭蠡之间。诗词多述亡国之痛。有《水云集》。

郑思肖(1241—1318)字亿翁,号所南,自称三外野人,连江(今属福建)人。初为太学生,曾应博学宏辞试。宋亡隐居,坐卧不北向,后浪游四方以终。善画墨兰,兼工墨竹,风格幽淡。有《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自太学生授泉州教官。有《林霁山集》。

王沂孙(?—1290)字圣于,号碧山,又号中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入元曾任庆元路学正,后归隐,与周密、张炎等共结词社。有《碧山乐府》。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仙,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十年进士。入元不仕,隐居于太湖竹山。其词与周密、张炎、王沂孙并称“宋末四大家”。有《竹山词》。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南宋初大将张俊后人,祖籍甘肃天水,南宋徙迁临安(今浙江杭州)。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养。晚年依人为生,占卜糊口,落魄而终。有《山中白云词》。

何应龙(生卒年不详)字子翔,杭州(今浙江杭州)钱塘人。嘉泰进士,曾知汉州。有《桔潭诗稿》。

谢翱(1249—1295)字皋羽,又号晞发子,福安(今属福建)人。元军南下后,自率乡兵投文天祥部队,任咨议参军。兵败后,与方凤、吴思齐等自结诗社。文天祥被害后,作《西台恸哭记》。有《晞发集》。

萧立之(生卒年不详)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淳祐十年进士。诗为谢枋得所赏。

连文凤(生卒年不详)字百正,号应山,三山(今江苏南京西南)人,在宋为官,宋亡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