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1],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趁酒哀弦[2],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3]。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4],津堠岑寂[5]。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1]隋堤:隋炀帝为疏导汴水进入运河所修的汴河河堤。
[2]哀弦,指哀伤之弦。
[3]榆火:在清明节之前的寒食之日,皇帝取柳榆之火以赐百官近臣,是唐代皇宫的一种风俗。
[4]别浦:大水有小口旁通的地方叫浦,一般也是送别的所在。
[5]津堠:渡口称津,哨所称堠,这里指渡口附近的守望所。
[点评]
折柳送别是古人长期保留的一个文化习惯。本词题目曰“柳”,内容却未写“柳”,只是借“柳”传情达意,充分表现了他对一位早年情人的无限思念。全词三阕,是为长调,分别为回忆当年隋堤送行的情景、眼前又将分别的伤感和渐行渐远之后对于故地的留恋与相思。词人融情入景,在绮丽的描写中见其缠绵悲壮之情。但无论是景语、情语,都能委婉深挚,曲折感人。
隋代无名氏曾有《送别》诗曰:“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本词与之相比,很显然是增添了更为深厚和更为丰富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