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
淮左名都[2],竹西佳处[3],解鞍少驻初程[4]。过春风十里[5],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6],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7],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8],青楼梦好[9],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10],波心**、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11],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1]本词前有小序云:“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至日即冬至日。维扬即扬州。
[2]淮左名都:扬州位居淮水之东,故称。
[3]竹西:扬州蜀冈有亭曰竹西。
[4]初程:即刚刚开始的行程。
[5]春风十里、豆蔻词工:唐人杜牧《赠别》诗云:“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6]胡马窥江:这里指金兵攻陷扬州事。
[7]杜郎:即指杜牧。
[8]春风十里、豆蔻词工:唐人杜牧《赠别》诗云:“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9]青楼句:杜牧《遣怀》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0]二十四桥:扬州在唐代时曾有二十四座桥,至北宋时已经只剩了七座。这里并非实指。
[11]红药:即芍药。
[点评]
姜白石精于音乐,善于自度新声——本词就是他早期初到扬州时的一首优秀的自度作品。全词明显具有这样几个突出的艺术特点:
(一)虚实结合。如上阕一起三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自虚笔开篇,而“解鞍少驻初程”却已落到实处;以下的“过春风十里”为虚,“尽荠麦青青”则为实;“自胡马窥江……犹厌言兵”为虚,“渐黄昏……都在空城”为实;“杜郎俊赏……难赋深情”为虚,“二十四桥……冷月无声”为实;而歇拍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则又将实化虚,给读者留下情感性的想象空间。
(二)情景交融。本词最经典的情景交融,如上阕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词人似乎只是进行不动声色的客观描写,实际上早已将自己的感情深深地融入到里边。
(三)对比描写。本词的对比描写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同时间不同景象的对比,如“春风十里”与“荠麦青青”的对比,将春风浩**与荒芜凄凉如此无情地组合在一起,达到一种无以言说的凄惨效果。二是今昔对比,如“胡马窥江”前后的对比,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破败进行比照,更显出作者内心哀痛情感之深刻;三是情景对比,如“渐黄昏、清角吹寒”与“波心**、冷月无声”,就两个特定的时间情景进行比较,笔致清绝哀婉。
(四)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如“胡马窥江”“犹厌言兵”“冷月无声”“红药知为谁生”,等等。作为一位著名词人,白石先生能够在一首作品中容纳多种修辞方法,使作品主题达到一种凄美超凡的艺术境界,不能不可谓词中圣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