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爱心歌·手拈黄花无意绪 念奴娇(1 / 1)

书东流村壁[1]

野棠花落[2],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夜云屏寒怯[3]。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4]。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5]。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6]。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樽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释]

[1]作于淳熙五年(1178)春应召赴京途中。东流:旧县名,在今安徽南部,地处长江边。稼轩由江西发舟,顺流而下,至此停泊。

[2]野棠:野生海棠,二月开白色小花。

[3]刬地:平白无故地。此宋元人口语。欺客梦:犹言使客人难以入眠。寒怯:怕冷。

[4]此言当年曾与伊人在此分别,系马饯行情景犹在眼前。

[5]此化用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词意:“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6]绮陌:繁华街市。纤纤月:喻美人足。

[点评]

念旧怀人,这是婉约派词人的拿手题目,周(邦彦)情柳(永)思,秦(观)晏(几道)风流,芬芳缠绵,令人挹之无尽。而作为豪放派营垒里的辛弃疾,他的这首访旧怀人词,其缠绵婉曲之至,也绝不在上述诸人之下。

词的起句,先点明时间和节令特征,并惊叹时光流逝。“又匆匆”三字,为加一倍抒情法,表明这样的时光之感非只是今天所有。接着写春风寒冷,无缘无故地使他睡不着。这些都是怀人之情的题前铺垫。同时,“客梦”一句,又对下文内容形成暗逗。以下回忆,即是由“客梦”带出。写往日情事,他不写聚、写乐,而只写散、写别。写离别的镜头,既不乏秦、柳的缠绵,又比秦、柳诸人温雅含蓄。末句折回,写访旧而生的空寂之感。楼上飞燕说旧事,传达出了他的无比怅惘之情。

这样的描写,似乎已经将情事写尽了。下片另辟蹊径,以“闻道”开头,“人见”补充,化虚为实,将思念中伊人的形象复现于笔端。“帘底纤纤月”一句,虽只是唯一一句写伊人形象的语言,却绮艳之极,极富表现力,且空白很大,引人遐思。以下重笔抒情,就有了很成功的基础。“旧恨”言当时离别之恨,“新恨”谓今日思念之恨,而以“春江流不断”“云山千叠”来形容之,妙在得于眼前所见,十分自然,且又各与当时情境贴切:当年自己放船远去时,别情依依,如长流的江水;此日人分两处,不可得见时,又堪恨阻隔如云山一样,不可超越。这两句形容,力量显得奇重,其中应该还包含着其他的幽恨。联系他此番不得不辞别豫章故人赴行都的写作背景,其中可能包蕴着身世之感,特别是包含着壮志难酬的幽恨。这是即兴寄托的妙笔。“料得”以下,于无可生发处再作推进,想象万一将来重相见于宴席之前的情形。“镜里花难折”,写尽情长缘短、对面难堪的幽恨。写情至乎此,可谓无以复加,因为他写到了人人心中所能感、而人人口中所难言的境界。最后借虚想中的佳人之口,为自己壮志难酬、白发早生而重加感慨。这样的曲折感慨,比起由自己直说,显得更含蓄有味。一个“惊”字,写透了不该如此却不得不如此的苍凉悲愤。

这首词,在缠绵悱恻的儿女恋情中,隐隐散发出勃郁悲愤之气,应是词人个人气质的自然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