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冷泉亭[1]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2]。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3]。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4]。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5]。
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6]。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7]。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8]。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9]。
[注释]
[1]作于乾道六七年(1170—1171)间,时稼轩任临安司农寺主簿。冷泉亭:本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宋时移至飞来峰对岸。
[2]直节:劲直挺拔貌,代指杉树。冠缨:帽子与帽带,代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拱立:拱手而立。
[3]此言翠谷泉声优美,如仙女环佩叮咚。
[4]天峰飞堕:传说东晋时,有天竺僧人慧理见此山,赞道:“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临安志》引《舆地志》)
[5]方壶: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在渤海之东。此云飞来峰是神仙用玉斧削就,可惜今已无人知晓了。
[6]琅玕: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
[7]危亭:高亭,指冷泉亭。玉渊澄碧:潭水深绿清澈。
[8]鸾凤:传说中的两种神鸟,常喻脱俗不凡之士。浩歌:放声歌唱。鱼龙泣:言水中怪兽为之动情。
[9]风物本吾家:指冷泉亭景色与其家乡风光极为相似。按:作者老家济南素有“泉城”之称,且那时水光山色也堪与冷泉亭一带媲美。
[点评]
这是一首咏杭州名泉的写景抒情词。
词的上片,先写冷泉亭周围环境以作铺垫和渲染。从思路上说,整个上片虚实相生的描写,为冷泉亭营造了一个幽冷、静谧而带有仙气的奇特环境,这为冷泉亭的描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下片开始,直赋冷泉周围竹木湿润有生气,是暗示它的水美泽物;写它如秋露、琼珠一样的晶莹凉爽,是写泉的清冽甘碧。紧接着写横跨在泉水之上的亭子,给人以此亭翼然独立的风采。
在艺术手法上,特色有二。其一,写冷泉亭并不直奔题面,而是挥洒笔墨,着意渲染周围环境,使读者颇有曲径通幽、胜景迭至的盼望感。这就如绘画画水时“写水之前后左右”。其二,笔法摇曳多变,恍如游龙飞舞,创造出清奇灵幻的艺术胜境,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