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农家耕未足[2],原头叱叱两黄犊[3]。
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
绿秧分时风日美,时平未有差科起[4]。
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
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
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缫丝[5]。
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6]。
宦游所得真几何?我已三年废东作[7]。
[注释]
[1]岳池:在今四川岳池县。
[2]耕未足:还没有耕完田。
[3]原头:田地里。叱叱:赶牛吆喝声。黄犊(dú独):小黄牛。
[4]差科:官府所派的劳役差遣。
[5]缫丝:抽茧的丝。
[6]市朝:公众汇集的地方,此指官场。市:市肆。朝:官场。
[7]废东作:此指离开农村。东作:指春耕。
[点评]
这首诗描绘了四川农村的劳动生活场景,作于夔州赴汉中的旅行途中。
诗前四句勾勒岳池农村的田野景色。春深雨足,农民依然在田头辛苦地劳作,黄牛叱叱,细雨绵绵,水田中的秧苗远远望去已是一片油绿。黄犊、原头、细雨、绿秧构成的春耕图景,让人清心悦目,倍感亲切。中间八句继而转入对岳池农家风土习俗的细致描写,和平年月,无需差科服役,农民们安居乐业,结婚生子,买花持酒,相互庆喜祝贺。岳池的年轻姑娘们,漂亮姿色不逊都市风采,但入时的眉妆、洁白的素手倒无人欣赏,村里人最看重的是她拿手的纺丝本领,所以彼此相唤争相去观赏她灵巧的缫丝手艺。农民的喜悦和美感,总是很朴实生活化的,他们的欢愉和审美趣味是和恬静安宁的劳动生活融为一体的,均来自于劳动和生活本身。诗人长期生活在农村农民中间,所以才会有如此真切的体会。诗最后四句,以农家快乐与市朝官场丑恶作对比,表现自己鲜明的爱憎观念和对农村生活的深深眷恋。
作此诗时,陆游已“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木兰花》),在夔州孤城做了头尾三年的闲职冷官,尝够了官场冷漠世态炎凉的滋味。在异乡他地看到生机盎然的春耕春作,其乐融融的农家风俗,不禁回忆起赴蜀前的田居生活,一种返璞归真的感情油然而生。诗人以朴实无华的文笔记录了岳池乡村之行的所见所闻,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毫无“机心”田园生活的赞美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