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粳[1]。

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

竭力事本业[2],所愿乐太平。

门前谁剥啄[3],县吏征租声。

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4]。

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

老人倘得食,妻子鸿毛轻。

[注释]

[1]粳(jīng京):粳米,水稻的一种。

[2]本业:古时称农业为本业。

[3]剥啄:叩门声。

[4]笞搒(chī péng吃朋):鞭打。

[点评]

这是一首悯农诗,作于庆元元年(1195)春。题材风格近似白居易《新乐府》和《秦中吟》,是对农民悲惨遭遇的真实披露和深切同情。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吃苦耐劳、忠厚本分的农民。他起早摸黑,不分昼夜地劳作,竭尽全力经营农事。长期以来连轴不停地劳动,连牲口都劳累得瘦骨嶙峋抵挡不往了,更何况于人!然而,这位本分守业的农夫,尽管付出了最大的辛劳,却连最起码的愿望——求太平,也无法如愿,灾难正一步一步地向他走来。县吏“剥啄”的敲门声犹如催命符,把这位交不起田租的农夫推进了苦难绝望的深渊。先是威逼,后是严刑拷打,折磨得农夫终于失去了对生存的信心。

从官府里出来,他万般郁愤无奈。本欲把在官府中所受的屈辱和酷打如实地诉诸家人,但又怕年迈的双亲为此伤情痛苦。家中一贫如洗,心中想着老人的生计,妻子儿女就兼顾不得了。满腹的心酸,暗示着一个悲惨的结局。

就是这么一个勤劳本分、心地善良的农民,在封建官府的威逼之下却陷入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绝望境地。诗人在此以严肃的写实精神,用形象再现了苛政对农民的压迫和掠夺。此后的《书叹》“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夺。正如横江网,一举孰得脱”,则以政论式的议论,控诉了封建剥削的吃人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