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燃薪暖絮衾[1],禺中一饭直千金[2]。

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3]。

[注释]

[1]衾(qīn钦):棉被。

[2]禺(yū虞)中:将近正午时候。直:通值。

[3]流民:流亡的难民。

[点评]

嘉定二年(1209)春,是陆游生命旅程中的最后一个春天。诗人身为野老,但诗中流露出来的思想精神还是那么执著炽热,让人怦然心动。

开禧嘉定年间,长江淮河一带发生严重的旱灾、蝗灾,再加上兵灾人祸,使那一带的老百姓无法生存,流离失所,纷纷外出向城市逃亡。当时的临安山阴一带,到处可见饥寒交迫的流民。而正在此时,陆游的生活也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开禧北伐失败,南宋杀韩侂胄求和,陆游因赞成韩北伐又曾为韩写过《南园》、《阅古泉》两记而遭到弹劾。春天,被罢免宝漠阁待制,生活陷于困顿,有时断炊,有时喝粥度日。贫穷和饥馑使他最真切地体会到流民的疾苦和不幸。所以,有时常想“安得粟满囷,作粥馈行路”,让流亡的饥民有一口饱饭吃。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诗人这时已是一介布衣、十足的“野老”,但他还是关心民生疾苦,情同身受。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续集》卷二曾有这样的评价:“韦苏州(应物)诗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太守能为此言者鲜矣。若放翁云:‘身为野老已无责,路见流民终动心。’退士能为此言,尤未之见也。”的确,陆游在此诗中表达的自觉意识和责任心,远非一般士大夫文人所能望其项背的,实在是他一生忧国爱民言行发自内心、毫无矫饰的真切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