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戎诏下十五年[2],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3],厩马肥死弓断弦[4]。

戍楼刁斗催落月[5],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6],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7],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

[1]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之一。

[2]和戎诏:指隆兴二年(1164)宋孝宗赵昚(shèn渗)下诏与金人签订的“隆兴和议”。

[3]沉沉:幽深的样子。按:演奏。

[4]厩(jiù救):马棚。

[5]戍楼:边防守望的岗楼。刁斗:军中打更用的东西。

[6]干戈:指战争。

[7]忍死:不忍死。屈辱活着。

[点评]

和戎是南宋统治者对金屈膝的一贯政策。自从隆兴元年符离一战失败后,统治者就急着向金求和,并签订了卖国苟安的和约,从此也不敢再提“北伐”二字。文恬武嬉,苟且偷安,岁月就这样年复一年地逝去。当和戎进入第十五个年头(淳熙四年1177)时,爱国诗人双鬓已被催白。回首往事,不胜感慨。这年春天,诗人寓居成都,用乐府旧题一口气写了《关山月》、《出塞曲》、《战城南》三首诗,一吐忧国伤时的愤慨。

《关山月》是这组乐府诗中的第一首。汉唐的《关山月》多写月下场景,陆游这首诗也不例外,集中描写了月下三组镜头。第一组是月下将军:南宋的军队本来就缺乏实战能力,再加上统治者不思用兵,将军守边不战,无所事事,整日在高楼大院里观赏歌舞。马棚里的战马因长久不到沙场作战而肥死,弓也因多年废弃而断了弦。这一切让人触目惊心!战马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马厩,弓不开张自断其弦,这简直是对南宋军队的莫大讽刺!“戍楼”以下四句描述的是第二组画面:月下守边的士兵,在边关无聊地打发日子,刁斗声中战士头发都熬白了,而他们所怀抱的一腔报国之志,有谁能真正理解?他们之中有的抱憾终生,暴尸沙场。在这几句诗中,作者对战士的遭遇充满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悯,同时也有他同病相怜的一掬伤心之泪。最后四句是对月下中原遗民脸部泪眼的特写:陆游仿佛看到中原父老忍辱吞声、翘首盼望王师恢复的消息。他们心怀故国,对月伤情,不甘沦为亡国奴;含泪忍死,等着祖国统一的那一天。月下这一个个伤感的场景,都因和戎诏而起,又因和戎诏而黯淡凄恻。由此可见,第一句实是贯穿全诗脉络的主脑,也是决定整首诗情感的基点。是和戎诏葬送了恢复事业,使月下包括诗人在内的志士抱恨终生。

这首诗不惟感情强烈,在艺术构思上也很有新意。天上高悬一轮明月,月下三组别样的镜头:将军守边不战,战士老死疆场,遗民忍气吞声。多角度的整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来表现一个鲜明的主题:和戎诏是不得人心的,它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只能给国家及民族带来灾难。

诗一共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又采用平仄相间的手法,使声韵节奏抑扬顿挫,铿然有金石之声,适合表达作者慷慨悲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