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抒怀·天然淡泞好精神 黄莺儿(1 / 1)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1],幽谷暄和[2],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3],叶映如簧语[4]。晓来枝上绵蛮[5],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6]。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秾时[7],别馆花深处[8]。此际海燕偏饶[9],都把韶光与。

[注释]

[1]律: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仪器。阳者为律,阴者为吕,阴阳各六,合称十二律,是乐律的统称。古人以为吹律则温气至。这里的暖律是代指春天温暖的气候。

[2]暄和:温暖。

[3]缕金衣:即金缕衣,缀以金饰之衣。此喻黄莺的羽毛。

[4]簧:乐器中用以发音的簧片。如簧语是形容黄莺的鸣叫声。

[5]绵蛮:象声词,指鸟鸣声。

[6]无据:宋人俗语,犹言没来由。

[7]上苑:帝王之园囿。此泛指园林。

[8]别馆:别墅。此泛指楼阁。

[9]海燕:燕从海上来,故称之。饶: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谓:饶,犹添也,连也,不足而求增益也。即今所云讨饶头之饶。此二句意谓燕子把韶光让给黄莺,使其独占春光。

[点评]

这首词在各种版本的《乐章集》里,都是开篇第一首,虽未必就是柳永词的压卷之作,但在柳永之前,尚没有如此精致细腻的咏物词,从这点来看,称之为开风气之先的作品是不过分。词调《黄莺儿》亦首见于柳永词,当是柳永的创调,内容也即是咏黄莺,正如《钦定词谱》卷二四所云:“咏黄莺儿,取以为名。”起句“园林晴昼春谁主”,有的版本作“谁为主”,似乎显得直露了一些。此句谓园林晴好,春意浓酣,谁是此大好春色之主?实际上是以一设问句引起下文。“暖律”二句,渲染春天节候,谓春来阳气上升,暗催百卉萌放,幽冷的山谷这时也开始变暖了。在如此阳和的背景下,所咏之物登场:黄鹂翩翩飞下,驻于芳树。点明之后,再以“观露湿”二句加以修饰,“观”字是领字,领起这两句,“露湿缕金衣”与“叶映如簧语”是两个工整的对句,谓枝上黄鹂正在清理被露水所沾湿的金色毛羽,同时在掩映的绿叶中又传来它婉转的清脆鸣声。颜色与声音相对,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对,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晓来”二句,是承接“如簧语”之意,谓其鸣声似在倾诉着内心的“芳心深意”,这又是以人拟鸟,以人情去揣摩“鸟意”,古代咏物之作中这种立意和手法是较为普遍的,但各有巧妙不同。下片“无据”二字,显得十分突兀,不过也很醒目,它是对下面“乍出”二句的修饰,谓黄鹂似乎毫没来由地往来穿梭,破烟逐蜂。“恣狂踪浪迹”,通行本都无“浪”字,这里依据赵元度校焦弱侯本改定。这三句仍然是用拟人的手法描摹黄鹂情态,前面所谓“乍出”、“又趁”,正与人间的浪子相仿佛,故云“狂踪浪迹”。黄鹂成双成对,终日在风雾之中吟唱歌舞,园囿中的柳枝,楼阁边的花丛,都留下了它们的身影。“此际”二句,谓燕子虽然归来了,但却把韶光都让给黄鹂,遂使其独占了春色。这也是对首句“春谁主”之意的回应,使全词首尾意脉蝉联呼应。

清代黄苏《蓼园词选》中说:“翩翩公子,席宠承恩,岂海岛孤寒能与伊争韶光哉!语意隐有所指,而词旨颖发,秀气独饶,自然清隽。”后面三句话讲得还是很到位的,但清代的词评家看到咏物词便忍不住要在其中找寻寄托之意,于是黄鹂成了受到恩宠之翩翩公子的象征,海燕成了孤寒士人的象征。实际上柳永词中何来寄托?不过是一首纯粹的描写春日黄莺的咏物之作而已。对这类词甚至后来词人的一些咏物词,都还是抱着平实一点的心情去看更合适些,不必强作解人甚至厚诬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