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2]。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3]。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观大瀛海[4],坐咏谈天翁[5],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6]。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7],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8]。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梦云忽变色[9],笑电亦改容[10]。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注释]

[1]本诗原题为《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四州:指琼州、崖州、儋州、万安州。

[2]百洞:海南岛中央的五指山,洞穴盘结。

[3]“我行”二句:作者从琼州往西折南到儋州,犹如走过月牙形的路线。

[4]眇观:远观。大瀛海:围绕九州的大海。

[5]谈天翁:邹衍,战国时齐人。他善谈宇宙天体,齐人称他“谈天衍”。事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6]“茫茫”二句:典出《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太仓,古代京城的谷仓。

[7]钧天宴:神仙举行的宴会。钧天,天之中央。

[8]青童:青童君,神仙名。

[9]梦云:语出宋玉《高唐赋》,以状云之如梦。

[10]笑电:语出东方朔《神异经》,以状电之如笑。

[点评]

绍圣四年(1097)六月,苏轼渡海后从琼州到儋州途中作。在被贬到天涯海角、可谓穷途末路之际,诗人仍壮观大海,啸咏天风,借急雨催诗,并相信自己归家有期,显示出乐观旷达、自信自赏的精神状态。全篇想象瑰丽,气魄雄伟,顿挫跌宕,一气呵成,奇趣横生,展现了壮美的海南风光。“千山”“万谷”比喻奇特,令人耳目耸动,是诗中的奇警之句。清代吴仰贤《小瓠庵诗话》卷二指出:“上句从杜诗‘石鲸鳞甲动秋风’句化出,下句从杜诗‘万壑树声满’及‘疏松夹水奏笙簧’句化出。一入锤炉,便异样精彩。”诗的前半篇写实境,极其沉郁;后半篇运幻想,极其酣畅。全篇紧扣诗题,章法严谨,层次分明,又前后勾连,顿挫烘托。结尾“妙声”双关,既指因风声而联想之钧天广乐,又暗指自己的诗篇,自我赞赏,豪气兀傲。前人对此诗评价很高。纪昀说:“以杳冥诡异之词,抒雄阔奇伟之气,而不露圭角,不使粗豪,故为上乘。”(《纪评苏诗》卷四一)此诗堪称东坡五言古诗的压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