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改前韵[1]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2],风转柳花球[3]。

我与使君皆白首[4],休夸年少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5]。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

[1]惠州:州治在今广东惠州市。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十月被贬往惠州,在惠州住了三年。

[2]“雨翻”句:意谓榆荚飘落,如阵阵春雨。

[3]柳花球:成团的柳絮。

[4]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

[5]佳人:此处指同来惠州的侍妾王朝云。合江楼:惠州府城东门楼。因东江、西江二水合流于此,故称。苏轼初至惠州,寓居于此楼。

[点评]

绍圣二年(1095)暮春,苏轼将再迁居嘉祐寺,与知州詹范会饮于合江楼,触景生情,作此词。上片写残春景象,表达惜春情绪;下片抒写与佳人共赏山水美景,既潇洒自适,又流露出岁月消逝人生易老的愁绪。全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雨翻”两句,形容成熟的榆钱在空中飘落翻飞,犹如阵阵春雨洒落;柳絮集结成一只只花球在地上滚动,好似春风把它们踢来踢去。“水光”两句,分别以佳人明净之眼波和含愁黛眉喻状水光山色,人景兼写,相互映衬。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将合江楼暮春风光表现得十分准确、生动、传神,有景趣、有情味,对仗又自然。它们置于歇拍处,犹如词人最后的点睛之笔,使全篇神韵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