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流落蛙鱼乡,朝来喜见麦吐芒。东风摇波舞净绿,初日泫露酣娇黄。汪汪春泥已没膝,剡剡秋谷初分秧[2]。谁言万里出无友,见此二美喜欲狂[3]。三山屏拥僧舍小,一溪雷转松阴凉[4]。要令水力供臼磨,与相地脉增堤防。霏霏落雪看收面,隐隐叠鼓闻舂糠。散流一啜云子白[5],炊裂十字琼肌香[6]。岂惟牢九荐古味[7],要使真一流天浆[8]。诗成捧腹便绝倒,书生说食真膏肓[9]。

[注释]

[1]博罗:惠州的属县,今广东博罗县。香积寺:在博罗县西山下。诗前有序云:“寺去县七里,三山犬牙,夹道皆美田,麦禾甚茂。寺下溪水可作碓磨。若筑塘百步,闸而落之,可转两轮举四杵也。以属县令林抃,使督成之。”

[2]剡剡(yǎn眼):秧苗嫩叶如尖利翠羽。参见前《秧马歌》注①。

[3]二美:麦、稻。

[4]一溪:指寺下溪水。

[5]云子:碎云母,比喻粥饭纯白。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诗有“饭抄云子白”之句。

[6]十字:形容蒸成的馒头上开裂的花纹。琼肌:形容馒头洁白如玉。

[7]牢九:食品名,疑为蒸或煮成的米团。“牢九”与下句“真一”为对。后人改为“牢丸”,非苏诗原貌。荐:进。

[8]真一:酒名,用米、麦、水酿造而成,苏轼所创。

[9]膏肓:心膈之间,后用以指不可救药的疾病。

[点评]

绍圣二年(1095)三月在惠州作。诗人游香积寺,看到寺房下溪水可以利用,就建议县令筑陂塘、建碓磨,以利民众。诗中描写了田野上生机盎然的麦穗稻秧,又想到碓磨磨出的白面蒸出香气扑鼻的馒头,还可以酿制甜醇的美酒。这些联想和想象,体现出苏轼即使是在遭贬流放中,仍然对当地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关怀体贴。诗的题材新颖,贴近民众,生活气息浓郁,写得情趣横生。通篇除首尾二联与“谁言”联是散句外,皆为对仗句,对属精切,语意贯通。又多用动词、双声叠韵联绵词和叠字词形容景物的形、声、色、香、味,调动多种感觉状物,极生动活泼。诗多硬语排奡,字字熔铸而成,既有回万牛之力,又有转丸珠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