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2],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3],愧尔东西南北人[4]。
[注释]
[1]人日:指阴历正月初七。杜二拾遗:指杜甫。
[2]一卧东山:即高卧东山或作东山高卧。东山:指东晋时谢安辞官隐居的会稽东山。这里指隐居山林不肯出仕(详见《晋书·谢安传》和《世说新语·排调》)。
[3]龙钟:此词至少有三种意思,即行动不灵活、潦倒或流泪。这里当是指潦倒不得志的意思。忝:常用作谦辞,有愧于的意思。
[4]东西南北人:四处流浪之人。这里指杜甫,人称其为“乱世流萍”。
[点评]
此诗本来就是流美上口之篇,一经注释,已无任何文字障碍,不必多作赘言,但有几点似应提请读者留意:
一、写这首诗的前一年,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他。翌年,即肃宗上元二年(761)正月初七日,高适便写了这首诗。
二、高、杜二人,早在玄宗开元年间即相识于汶上,交谊日深。穷困潦倒中的杜甫,不时得到高适的周济。
三、全诗可分三段,每段四句,首尾两段押平声韵,中间换作仄声。有专家指出,仄声韵脚便于表达忧郁不平之情,诚是。
四、十年后,即代宗大历五年(770),杜甫写了《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见《杜诗详注》卷二三),“迸泪幽吟”,追怀亡友,感人至深,可与此诗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