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李生久[2],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3]。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4]。
[注释]
[1]此篇约作于上元二年(761),时在成都浣花草堂。题下自注曰:“近无李白消息。”这是杜甫思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
[2]李生:指李白。李杜订交事详《赠李白》注[1]。
[3]“世人”二句:见出唯杜甫是李白知己。皆欲杀,或指李白从璘事,详《梦李白二首》注[1]。李白遇赦得释后,漂泊于浔阳、金陵、宣城、历阳等地,至杜甫作此诗时已是浪迹三年。
[4]匡山:即大匡山,在四川江油市西,山有李白读书堂。两句言希望李白晚年回归故乡。
[点评]
《读杜心解》曰:“‘不见’‘可哀’四句,八句之骨。只五、六着李说,余俱就自心上写出‘不见’之哀,笔笔凌空。上四,泛言其概;下乃从放逐后招之。然放逐之由,已含‘欲杀’内;招之之神,已含‘怜才’内。公忆李诗,首首着痛痒。”正基于同样的见解,本书选录了杜甫关于李白的全部诗章,而这首《不见》是其中认识最深刻、评价最恰切的一章。杜甫虽希望李白能在晚年回归故里,可悲的是两位大诗人全都客死他乡。李白在杜甫作此诗的次年病死于当涂(今属安徽)族叔的家中;杜甫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死后四十三年,遗骸才得以归葬河南首阳山下。在了解诗人身世后重读此诗,怎能不让人为之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