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2]!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3]。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4]。古老向予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5]。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6]。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7]。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8]。交让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9]。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10]?孤竹延陵,让国扬名[11]。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12]。

[注释]

[1]上留田行:乐府相和歌旧题。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上留田,地名也。某地,人有父母死,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悲歌,以讽其兄,故曰《上留田》。”

[2]峥嵘:形容孤坟之高。

[3]白杨声:墓旁白杨风声。《古诗十九首》:“古坟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4]蒿里:本为泰山南之小山,多葬死人,因成为死人里。陶潜《祭从弟敬远文》:“长归蒿里,邈无还期。”

[5]蓬科马鬣:指坟上的封土。蓬科,亦作“蓬颗”,长有蓬草的土块。《汉书·贾山传》:“使其后世曾不得蓬颗蔽冢而托葬矣。”马鬣,即马鬣封,坟上状如马鬣的封土。《礼记·檀弓上》:“从若斧者焉,马鬣封之谓也。”

[6]铭旌:又称明旌,灵柩前的旗幡。用绛帛粉书死者官衔姓名。平民之丧不用铭旌。

[7]“桓山”二句:《孔子家语·颜回篇》:颜回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桓山,《说苑·辨物》作“完山”。后以此喻兄弟离散分别之悲。

[8]“田氏”二句:《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具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更合财宝,遂为孝门。”

[9]“交让”二句:《述异记》上:黄金山有楠树,一年东边荣,西边枯,后年西边荣,东边枯,年年如此。张华云:“交让树也。”交让之木,即楠木。

[10]“参商”句:《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杜预注:“寻,用也。”寻天兵,参商日寻干戈之谓也。喻肃宗之诛永王之意甚明。

[11]“孤竹”二句:用孤竹君二子与吴公子季札让国事。孤竹,古国名。孤竹之君二子伯夷、叔齐,父欲立叔齐,叔齐让伯夷,伯夷以父命不敢违,二人让国,皆逃去。见《史记·伯夷列传》。延陵,即吴公子季札。吴王寿梦有四子,季札最小,而寿梦以其贤欲立之,季札让国;乃立其长兄诸樊。后诸樊让位于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终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见《史记·吴泰伯世家》。

[12]“尺布”二句:借汉喻唐。《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汉文帝六年,其弟淮南王刘长谋反,事觉,赦其死罪,处蜀郡严道邛邮。刘长不食而死。孝文帝十二年,民有作歌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塞耳”句:语出《古诗》:“游子暮归思,塞耳不能听。”(《艺文类聚》二九作李陵《赠苏武诗》)

[点评]

本篇借乐府旧题以讽时事,萧士赟以为讽肃宗之谋杀永王李璘,似得其旨。白之从璘,实非出于迫胁,盖欲藉以成就其功名也。《唐宋诗醇》谓其“词气激切,若有不平之感”,此乃为永王而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