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艺术中永存(1 / 1)

英国文学评论家康诺利在《现代主义代表作100种》中,把《追寻逝去的时光》誉为“百年一遇的杰作”。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7—1922.11)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家庭,但从小就因哮喘病而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他的气质是内向的,敏感到了近于病态的程度。他受外祖母和母亲的熏陶,喜欢塞维涅夫人、乔治·桑和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些作家;他又受中学老师的影响,推崇17世纪的法国古典作品。他倾心于圣西门、巴尔扎克、波德莱尔和福楼拜;一度还热衷于英国作家约翰·拉斯金论述建筑和艺术的作品。从中学毕业到父母去世的这段时间(1889—1905年),普鲁斯特经常出入上流社会的社交圈(对此他后来颇感愧疚,但这段经历毕竟让他有充裕的时间和很好的机会,对日后作品中的人物做了细致而独到的观察),为报刊撰写有关贵族沙龙生活的专栏文章,发表评论、小说和随笔,模仿心仪的作家写些习作,还按照母亲建议的直译原则,字斟句酌地翻译了拉斯金的两部著作《亚眠的圣经》和《芝麻与百合》。他周围的熟人都以为小普鲁斯特只是写着玩玩。然而,他不断地做笔记,积累素材,1896—1900年间断断续续在练习本上写下了自传体长篇小说《让·桑得伊》的草稿。直到1950年(作者去世二十八年以后)人们整理普鲁斯特留下的一大堆文件时,无意间发现了《让·桑得伊》的手稿,才于1952年汇集出版。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已经可以找到《追寻逝去的时光》中的不少特征。一些使普鲁斯特魂牵梦萦的场景,日后会以更为完美的形式写下,而在这里已经初露端倪。

《让·桑得伊》中的观察者已是一位大师。然而普鲁斯特并不满足于观察。他以时间作为主题,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写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追寻逝去的时光》。这是一部“追根溯源重现法兰西思想的每个时期”(乔治·普莱语)的巨著,其意义是嗟叹韶光易逝、追怀个人遭际的感世之作所不能同日而语的。

他是柏格森的姻亲,并深受这位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哲学家的影响。柏格森创造了“生命冲动”和“绵延”这两个哲学术语,来解释生命现象。他认为,生命冲动即绵延,亦即“真正的时间”或“实际时间”,它是唯一的实在,无法靠理性去认识,只能靠直觉来把握。普鲁斯特接受了柏格森的观点,认为“正像空间有几何学一样,时间有心理学”。每个人毕生都在与时间抗争。我们本想执着地眷恋一个爱人、一位朋友、一些信念;遗忘却从冥冥之中慢慢升起,湮没我们种种美好的记忆。但我们的自我毕竟不会完全消失;时间看起来好像完全消失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它在同我们自身融为一体。这就是普鲁斯特的主导动机:寻找似乎已经失去,而其实仍在那儿、随时准备再生的时间。普鲁斯特用了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追寻逝去的时光》)这么个哲学味道很浓、相当柏格森化的书名,就再清楚不过地点明了这部卷帙浩繁的作品的主题。

本书书名的翻译,1991年的中译本为《追忆似水年华》。英译本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意为“往事的回忆”)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问世,1992年企鹅出版社出版修订本时,易名为In Search of Lost Time(意为“追寻逝去的时光”)。德文译本Auf der Suche nach der verlorenen Zeit、西班牙文译本En busca del tiempo perdido、意大利文译本Alla ricerca del tempo perduto、日文译本《失われた時を求めて》,均意为“追寻逝去的时光”。

逝去的时光,怎样去寻找呢?普鲁斯特在1908年计划写作这部作品的同时,先着手写了另一部“关于小说的小说”《驳圣伯夫》。他在序言中写道:

对于智力,我越来越觉得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了。我认为作家只有摆脱智力,才能在我们获得的种种印象中将事物真正抓住,也就是说,真正达到事物的本身,得到艺术的内容。智力以过去的时间的名义提供给我们的东西,未必就是那样东西。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时刻一经过去,立即寄寓并隐匿在某件物质对象之中,就像民间传说中的灵魂托生那样。生命的每一刻都囿于某一物质对象,只要这一对象没被我们发现,它就会永远寄寓其中。我们是通过这个对象来认识生命的那一时刻的;它也只有等到我们把它从中召唤出来之时,方能从这个物质对象中脱颖而出。而它囿于其间的对象——或者不如说感觉,因为对象是通过感觉与我们互相关联的,我们很可能无从与之相遇。因此,我们一生中有许多时间,很可能就此永远不复再现。

普鲁斯特的一大贡献,在于他出示给人们一种回忆过去的方式,那就是不由自主的回忆。自主的回忆借助于智力和推理,是不可能使我们感到过去再现的。只有不由自主的回忆,才能通过当时的感觉与某种记忆之间的偶合(无意识联想),使我们的过去存活于我们现在感受到的事物之中。

我曾在乡间一处住所度过许多个夏季。我不时在怀念这些夏季,……对我来说,它们很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永远消逝了。就像任何失而复现的情形一样,它们的失而复现全凭一种偶合。有一天傍晚,天在下雪,我从外面回来,在屋里坐在灯下准备看书,但一时没法暖和过来。这时,上了年纪的女佣建议我喝杯热茶;而我平时是不大喝茶的。完全出于偶然,她还给我拿来几片烤面包。我把面包片放到茶水里浸了浸,放进嘴里;我嘴里感到它软软的浸过茶的味道,突然,我产生了一种异样的心绪,感到了天竺葵和香橙的芳香,一种无以名状的幸福充满了全身;我动也不敢动,唯恐在我身上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一切会就此消失;我的思绪集中在这片唤起这一切奇妙感觉的浸过茶的面包上,骤然间,记忆中封闭的隔板受到震动松开了,以前在乡间住所度过的那些夏天,顿时涌现在我的意识之中,连同那些夏天美好的早晨,一一再现了。我想起来了:原来我那时清晨起来,下楼到外祖父屋里去喝早茶,外祖父总是把面包干先放进他的茶里蘸一蘸,然后拿给我吃。但是,这样的夏季清晨早已成了过去,而茶水泡软的面包干的感觉,却成了那逝去的时间——对智力来说,它已经成为死去的时间——躲藏隐匿的所在。

《驳圣伯夫》中的这段文字,后来扩展改写成了《追寻逝去的时光》中“玛德莱娜小蛋糕”那个有名的段落。普鲁斯特要告诉我们的是,逝去的时光就是这样寻找回来的,而它一旦被找了回来,也就被我们战胜了,因为属于过去的实际时间,已经转化成了心理时间,作家正是在此刻,才感到自己征服了永恒。任何事物只有以其永恒的面貌,亦即艺术的面貌,才能被真正领悟和保存:这就是《追寻逝去的时光》的写作主旨。而在普鲁斯特看来,这种偶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而“一旦那一切是经过有意识的观察而得到的,诗意的再现就全部丧失了”。

鸿篇巨制《追寻逝去的时光》有如一部看似信手写来、不讲章法,实则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的交响乐。

小说一开头,叙述者醒来后躺在**。童年时代的回忆,在贡布雷姨婆家的生活情景,清晰地重现了出来。然后小说的时间倒退十多年,我们看到了他家的朋友斯万与奥黛特之间的一段恋情。斯万的女儿吉尔贝特,后来是叙述者在巴黎时单恋的对象(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他经常到斯万家去,可是吉尔贝特对他时冷时热,渐渐他也对她冷了下来。有一天,他在巴尔贝克海滨遇到一群少女,并结识了其中的阿尔贝蒂娜(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回到巴黎后,他对盖尔芒特公爵夫人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并应邀去公爵夫人府上做客。外婆去世后,他与阿尔贝蒂娜关系亲密起来,在对蒙着神秘面纱的贵族生活有所了解以后,他感到怅然和失望(第三卷《盖尔芒特家那边》)。重返巴尔贝克,他意外地发现了阿尔贝蒂娜是同性恋者的隐情。他觉得到处都是罪孽和不幸(第四卷《索多姆和戈摩尔》)。阿尔贝蒂娜答应和他一起到巴黎同居。他感到自己负有文学使命,同时又无法摆脱由阿尔贝蒂娜引起的妒意(第五卷《女囚》)。他感觉到阿尔贝蒂娜似乎正从他身边离去。不料有一天,她当真不见了。他得知她死于骑马失事后,很想念她,想在别的少女身上找到她的影子(第六卷《失踪的阿尔贝蒂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伤感地看到社会的变化,觉得自己在文学上的使命感似乎幻灭了。然而在一次社交性的晚会上,发生了一连串偶然的事情,使他骤然间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灵感:通过一部作品来重现过去的时光。于是他又回到全书的开头,成了那个醒着躺在**的人(第七卷《找回的时间》)。因而,这部作品既是小说本身,同时又是叙述者(作者)完成这部小说的心灵历程的记录。

普鲁斯特曾把这部作品的结构比作大教堂:“我曾经想过为我的书的每一卷分别选用如下标题:《大门》《后殿彩画玻璃窗》,等等。这部作品唯一的优点正在于它的整体,它的每个细小的组成部分都很结实……”确实如此,在这部作品里有那么多精心安排的对称结构,那么多在两翼相呼应的细部,又有那么多石块在开工伊始就码齐放正,准备承受日后的尖拱,所以当我们看到最后竣工的这座大教堂——厚厚七卷的《追寻逝去的时光》,看到“无形无色、不可捕捉”的时间凝固为物质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那句精辟的论断:“对于1900年到1950年这一历史时期而言,没有比《追寻逝去的时光》更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杰作了。”如果考虑到莫洛亚以后的小说创作状况,我们甚至不妨说,这一历史时期还可以再延长五十年。

杰作的命运常常是坎坷的。1912年,普鲁斯特将已写成的一千多页手稿(《去斯万家那边》《盖尔芒特家那边》和《找回的时间》)托人送交负责《新法兰西评论》的著名作家纪德,但纪德拒绝推荐出版这部小说。在其他几家出版社,普鲁斯特也都遭到冷遇。事隔两年以后,纪德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他致信普鲁斯特,诚恳地表示愿意出版这部小说。纪德后来在文学评论集《偶感集》中这样写道:“普鲁斯特的文章是我所见过的最讲究艺术的文章。艺术一词如果出自龚古尔兄弟之口,会让我觉得可厌。但是一想到普鲁斯特,我就对这个词丝毫也不反感了。”这位曾指斥罗曼·罗兰“没有风格”的文坛泰斗,对普鲁斯特的风格给予极高的评价:“我在普鲁斯特的风格中寻找不到缺点。我寻找在风格中占主导地位的优点,也没有找到。他有的不是这样那样的优点,而是无所不备的一切优点……他的优点不是先后轮流出现,而是同时一齐出现的。他的风格灵动活泼,令人惊叹。任何另一种风格和他的风格相比,都显得黯然失色、矫揉造作、缺乏生气。”

确实如此,普鲁斯特的风格并非单一的一种风格,无论叙事状物还是人物的对话,他都有着不同的处理。曾经被人诟病为“臃肿冗长”的长句,在他的笔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异常精彩的,因为他确实有那么多纷至沓来、极为丰赡的思想要表达,确实有那么些错综复杂、相当微妙的关系和因由要交代,而这一切,也只有他的笔才能写得如此从容,如此美妙。普鲁斯特的这种写法,是很少有人能够仿效的,因为,倘若要像他那样去写,首先就得有像他那样层次丰富而多变化的细腻感受才行。翻译他的作品,是一个既艰苦又愉悦的过程。每译几段,我总会预感到前面有美妙的东西在等着我;那些无比美妙的东西,往往有层坚壳裹着似的,要使劲(常常是使出浑身解数)打开壳,才会惊喜地发现里面闪光的内容。

普鲁斯特自小患有哮喘病,随着年岁的增长,病情愈来愈严重。从三十五岁起,他已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由于备受哮喘和失眠的折磨,他杜绝了一切社交活动,几乎足不出户地过着自我幽禁的生活。为了避免声音的干扰,房间的墙壁全都加上了软木贴面;为了避免植物气味对气管的刺激,窗户从早到晚关得严严实实。《追寻逝去的时光》正是普鲁斯特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在这种常人几乎无法想象的境况中写成的。“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人们期待着痛苦以便工作。”普鲁斯特的这句话,有一种悲壮的美。

普鲁斯特以他的天赋和心血,使逝去的时光在他笔下得以重现,使时间在艺术中复活并永存。然而,要让他感受到的时间在使用另一种语言的读者心中复活,到今天为止还是一个相当艰难、尚未完成的使命。

在将近一年的犹豫和准备后,花了一年半时间译就的这部《去斯万家那边》,仅仅是全书七卷中的第一卷。这一卷的翻译过程中,凝聚着许多朋友的心血,其中张文江先生和涂卫群女士自始至终提灯照明般地披阅译文初稿并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王安忆女士也对部分译文做了仔细的修改,没有这些朋友的关心、鼓励和无私帮助,译稿是不可能有现在的面貌的。我感受到友情的可贵,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普鲁斯特小说的独特魅力。

周克希

2003年7月

[1] 意大利中部城市。

[2] 指早期的电影放映机。

[3] 19世纪90年代巴黎有一份叫《论战日报》的报纸,从1893年2月起,该报出版印在粉红色纸上的晚报。《粉红论战》当指这一晚报。

[4] 中世纪传说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布拉邦公爵的女儿,特里尔伯爵西格弗里德的妻子。因拒绝总管戈洛的非分之想,遭其诬陷,被西格弗里德下令处死。仆人救下她后,把她和她的儿子安置在荒野的森林中。许多年以后真相终于大白,戈洛受到应有的惩罚。奥芬巴赫根据这一传说创作的轻歌剧首演于1859年。这部轻歌剧后来又被改编成五幕歌剧于1875年上演。

[5] 布雷桑(Jean-Baptiste Bressant, 1815—1886):法兰西歌剧院演员,喜欢理一种前面很短、后面相当长的发型,一时成为时尚。

[6] 1833年在巴黎仿照英国骑师俱乐部的模式成立的俱乐部。在普鲁斯特的年代,该总会位于嘉布遣会修女街和录事街交叉路口的拐角上。

[7] 即路易-菲利普-阿贝尔(Louis-Philippe-Albert d'Orléans, 1838—1894):法国贵族,因觊觎王位被先后流放德国、英国。1870年回到法国。1886年被终身流放英国。

[8] 自1301年起,英国王太子又称威尔士亲王(Prince de Galles)。此处当指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亦即日后的爱德华七世。

[9] 即从前的贝尔西关栈,位于巴黎第十二区,靠近里昂火车站。

[10] 阿里斯泰俄斯(Aristée,在希腊文中为Aristaios):希腊神话中的农业之神,阿波罗与海中仙女库瑞涅之子。因追求欧狄迪刻致使后者被毒蛇咬伤而死,神祇动了众怒。他为了寻求母亲保护,纵身投入海中。

[11] 忒梯斯(Thétis,在希腊文中为Tethys):希腊神话中海神的妻子,三千海中仙女的母亲。

[12] 维吉尔(Virgile,公元前70—前19):古罗马诗人,代表作《农事诗》第4卷中描述了阿里斯泰俄斯的事迹。

[13] 特威克纳姆(Twickenham):英国米德尔塞克斯郡的地名,巴黎伯爵流放英国时在那儿有宅邸。

[14] 龙蒿是一种芳香草本植物,新鲜的叶子可用于拌制沙拉,用龙蒿浸的醋别有风味。

[15] 指塞维涅侯爵夫人(marquise de Sévigné, 1626—1696)。这位法国女作家出身名门,娴于辞令。她给女儿的书简文笔清新隽永,以《书简集》传世。

[16] 麦克马洪(Mac-Mahon, 1808—1893):法国军事将领。1859年受封为元帅。1873年至1875年出任法国总统。

[17] 莫莱伯爵(comte Molé, 1781—1855):1836—1839年间任路易-菲利普朝中的首相和外交大臣。

[18] 帕基耶公爵(duc Pasquier, 1767—1862):1837年任路易-菲利普朝中的掌玺大臣。

[19] 德·布罗伊公爵三世(duc de Broglie, 1785—1870):1832年任路易-菲利普朝中的外交大臣。

[20] 德·奥迪弗雷-帕基耶公爵(duc d”Audiffret-Pasquier, 1823—1905):上文中提到的掌玺大臣帕基耶公爵的养子。1876年出任上议院议长,以雄辩著称。

[21] 阿梅丽·玛黛尔娜(Amélie Materna, 1847—1918):奥地利歌剧女演员。1876年曾在拜罗伊德音乐节上出演瓦格纳歌剧《女武神》的女主角。

[22] 圣西门(Saint-Simon, 1675—1755):法国作家,曾在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宫廷长期供职,所著《回忆录》记述1694—1723年间法国宫闱生活,对后来的法国文学有一定影响。

[23] 出自高乃依的剧本《庞贝之死》第3幕第4场。原句“天哪,为什么您让我去憎恶美德啊!”为剧中庞贝遗孀高尔内莉的台词,她恨恺撒,但又为他的慷慨大度所折服。

[24] 参见《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第23章第19节:“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创世记》第32章第27节:“故此,以色列人不吃大腿窝的筋,直到今日,因为那人摸了雅各大腿窝的筋。”

[25] 传说中人物。13世纪游吟诗人吕特勃夫根据传说编成诗体说唱《泰奥菲尔的奇迹》。

[26] 中世纪英雄史诗《埃蒙四子》的主人公。

[27] 巴黎最早的交响乐团。团址位于音乐学院街。

[28] 特雷维兹街是和音乐学院街平行相邻的一条街。

[29] 《圣经》人物,希伯来人的祖先。一百岁时妻子撒拉生子以撒,上帝为考验亚伯拉罕,命他将以撒献作燔祭。亚伯拉罕决定从命,上帝遂赐他以公羊代替以撒。

[30] 伯诺佐·戈佐利(Benozzo Gozzoli, 1420—1497):佛罗伦萨画派画家。以《圣经》中亚伯拉罕的故事为题材,在比萨陵墓画有一组壁画。

[31] 柯罗(Corot, 1796—1875):法国画家。所作多幅油画杰作,包括夏特勒大教堂油画原作,均为罗浮宫博物馆收藏。

[32] 于贝尔·罗贝尔(Hubert Robert, 1733—1808):法国画家。多次以圣克卢喷泉为对象进行创作。

[33] 透纳(Turner, 1775—1851):英国画家,擅长融合油画与水彩画技法,追求光与色的效果。曾以意大利维苏威火山为题材创作水彩画。

[34]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1495—1497年间在米兰为圣玛利亚·德拉·格拉齐耶隐修院创作大型壁画《最后的晚餐》,因所用颜料质地不佳,后来损坏严重。摩冈(Morghen, 1761—1833):意大利画家,尤以制作名画的镌刻版著称,1800年完成《最后的晚餐》镌版复制画。

[35] 一译凯尔特人。公元前1000年左右分布在欧洲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流域和多瑙河上游的部落集团。罗马史上的高卢人是克尔特人的一部分。其后裔如今散布在法国北境、爱尔兰岛、苏格兰高原、威尔士等地。

[36] 这种用面粉、砂糖、黄油、鸡蛋、柠檬汁为原料烤焙而成的甜点心,相传其创始人是个叫玛德莱娜的女厨子,故而得名。

[37] 见第24页注1。普鲁斯特在《追寻逝去的时光》中假设盖尔芒特家族是热纳维埃芙·德·布拉邦的后裔。

[38] 查理六世(1685—174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又是奥地利大公和匈牙利国王。

[39] 即路易九世(1214—1270):法国卡佩王朝国王。他曾实行一系列司法、币制等改革,削弱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加强王权;并曾先后八次统率十字军远征埃及、突尼斯等地。

[40] 《圣经》中人物。波斯王亚哈随鲁废黜王后瓦实提后,册立以斯帖为后。见《圣经·以斯帖记》。

[41] 达戈贝尔(605—639):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最后一代国王。在位期间完成了法兰克王国统一大业,并把京城从奥斯特拉西亚迁至巴黎。圣埃洛瓦(588—660)为当时著名的金银匠。

[42] 日耳曼人路易(805—876):查理帝国皇帝虔诚者路易的次子。840年与其弟秃头查理联合反对长兄罗退尔一世。843年,兄弟三人签订《凡尔登条约》,将查理帝国一分为三,各人得一份。他得到莱茵河以东土地,称东法兰克王国。

[43] 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建立王国,从476至887年史称墨洛温和加洛林王朝。

[44] 西日贝尔(630—656):墨洛温王朝所谓“懒王”之一,本人并无实权,由贵族首领当政。死后,幼子被贵族首领格里莫阿德赶至爱尔兰,格里莫阿德立自己的儿子为王。

[45] 一种草本植物,茎为红色,花为紫红色。

[46] 皮拉内西(Piranesi, 1720—1778):意大利镌版画家、建筑师,尤以一组表现罗马景观的镌版画著称。

[47] 指背教变节的罪孽。见《圣经·新约·希伯来书》。

[48] 一种由四组分别象征四个季节的叶形饰构成的浮雕装饰。

[49] 法国剧作家贝洛(Belot)和维尔塔(Villetard)合作的三幕喜剧。1859年在巴黎奥台翁剧院上演,大获成功。

[50] 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约公元前496—前406)最著名的悲剧。法国剧作家拉辛认为该剧是一个完美的悲剧。

[51] 法国剧作家奥培(Auber)根据斯克里布的脚本创作的喜歌剧。1841年在巴黎喜歌剧院上演。

[52] 奥培根据斯克里布的脚本创作的另一部喜歌剧。1837年在巴黎喜歌剧院上演。

[53] 这几个演员都是法兰西喜剧院的主要演员。戈(Edmond Got, 1822—1901)擅长演喜剧角色,德洛内(Delaunay, 1826—1903)常演年轻男主角,费伯弗尔(Febvre, 1835—1916)和蒂隆(Thiron, 1830—1891)常演近代剧目中的角色。

[54] 柯克兰(Coquelin, 1841—1909):话剧演员,以演莫里哀喜剧著称。

[55] 除拉贝玛为虚构人物外,其他几个女演员都是法兰西喜剧院的主要演员。

[56] 旧时巴黎等一些大城市用气压传送的急件。邮局通过专设的地下压缩空气管道,将装在小筒里的信件发送到指定邮局,再由专人投送给收信人。管道内传送速度为每秒五至十米。因信件一般用蓝纸,故称蓝色急件或蓝件。

[57] 沃拉贝尔(Vaulabelle, 1799—1879):法国政治家、历史学家,著有《埃及史》(1836)和《两次复辟史》(1844)。1848年出任公共教育部长。

[58] 拉丁文:博爱。

[59] 法国浪漫派诗人缪塞(Musset, 1810—1857)的组诗《夜》中的一首。

[60] 缪塞的《五月之夜》中的一个诗行。全句为“银色的海湾/天鹅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洁白的卡米尔和洁白的奥鲁索娜”。

[61] 法国诗人拉辛(Racine, 1639—1699)的诗剧《菲德尔》第一幕中的台词。

[62] 勒贡特·德·里勒(Leconte de Lisle, 1818—1894):法国诗人,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巴那斯派的精神领袖。1886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俗称不朽者)。翻译过《奥德修斯》,出过诗集《古代诗篇》和《蛮族诗集》。

[63] 特尔斐是指古希腊的特尔斐阿波罗神庙。特尔斐神谕又隐含对问题做模棱两可回答的意思。

[64] 指勒贡特·德·里勒。《天主之歌》和《马格努斯的猎兔犬》分别是《古代诗篇》和《蛮族诗集》中的诗歌。

[65] 希腊一山名。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住在这座山的山顶上。

[66] 法国作曲家阿莱维(Halévy, 1799—1862)的歌剧成名作。

[67] 法国作曲家圣-桑斯(Saint-Saens, 1835—1921)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中参孙唱的咏叹调中的一句。

[68] 希伯伦:约旦古城,被尊为犹太教四大圣城之一和伊斯兰教圣城。据记载,犹太民族的祖先亚伯拉罕曾长期在此居住。

[69] 《阿达莉》和《菲德尔》都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拉辛(Racine, 1639—1699)的剧作。

[70] 意大利文:甜美温柔。原为音乐术语。

[71] 意大利文:缓慢。原为音乐术语。

[72] 穆罕默德二世(约1430—1481):土耳其苏丹,绰号“征服者”, 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国京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并迁都于此。意大利画家贝利尼(1429—1507)为穆罕默德二世作的画像现存威尼斯博物馆。

[73] 拉贝玛:小说中多次提到的虚构的人物,研究者认为她的原型很可能是女演员萨拉·伯恩哈特。

[74]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创始人高乃依(1606—1684)的代表作。

[75] 位于巴黎西南面的法国城市,厄尔-卢瓦尔省省会,城里的圣母大教堂为建筑极其精美的哥特式建筑。

[76] 夏尔登:厄尔-卢瓦尔省省城。

[77] 拉丁文:圣伊拉里乌斯。伊拉里乌斯是中世纪的游吟诗人、学者,曾在法国居住。按天主教教义,生前积有功德的死者可升天列入“真福品位”,伊拉里乌斯大概就是这样的“受真福品者”。这个拉丁语名字,在法文中相应的拼法是Hilaire(伊莱尔)。

[78] 圣欧拉莉(Saint Eulalie)的拉丁文拼法。

[79] 神父的这番高论,与史实颇有出入。比如,丕平家族(自矮子丕平以降)世代是中世纪法兰克人加洛林王朝的权臣,但据七星版校勘本注记,疯子丕平是杜撰的人物。

[80] 即威廉一世(征服者)(1027—1087)。他是法国诺曼底公爵(1035—1087)和英国国王(1066—1087)。

[81] 《圣经·旧约》中的一卷。

[82] 拉辛悲剧《阿达莉》中的男主人公。

[83] 此处似有调侃之意,因为缪塞曾以“安乐椅上构想的场景”为题出版过一卷诗集和一部剧本(两书分别于1832年和1834年出版)。

[84] 这位以骄傲著称于世的阿尔达班是何许人,似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指波斯王子、大流士王的弟弟阿尔达班。另一种是指法国通俗历史小说作家拉卡尔普雷奈德(1610—1663)所写的十二卷长篇小说《克莱奥帕特拉》中的一个人物。但一个厨娘何以会对其中某一位如此熟悉,颇有些令人费解。

[85] 指路易十四。

[86] 保尔·代雅尔丹(Paul Desjardins, 1859—1940):法国作家、思想家。普鲁斯特曾听过他的课,并在他编辑的期刊上最初接触到拉斯金(Ruskin)的作品。此处所引诗句出自《被忘却的人儿》(1883)。

[87] 巴尔扎克的小说《幻灭》中,吕西安·律邦普雷去见卡洛·埃雷拉神父时,手里拿着一束景天,“一种来自葡萄种植地砾石间的黄色的花”。

[88] 所罗门云云,参见《圣经》中列王纪第7章第19段及马太福音第6章第28、29段。

[89] 拉丁文:第二个我。

[90] 安德洛墨达:希腊神话人物,埃塞俄比亚公主。她母亲夸口她比海中仙女更美,触怒了仙女涅瑞伊得斯。为平息神怒,她被绑在岩石上,任由海怪吞噬。幸而珀耳修斯杀死海怪,救下了她。

[91] 布列塔尼地区的克尔特语,意为“在大海上”。

[92] 西班牙南部城市,历史上曾是繁荣的商业文化中心,所产皮革以精美著称。

[93] 可参见拉辛《菲德尔》第1幕第3场。雅典公主菲德尔有一段台词:“这些无聊的装饰,这些面纱压得我太重!/是哪只讨厌的手,在我额头绕起发绺,/小心翼翼地打上一个又一个结?……”

[94] 参见第五卷《女囚》开头。贡布雷的眼镜商把一个小矮人儿放在橱窗里预报天气,每逢晴天小人儿就掀开风帽,遇到下雨天就把帽兜“砰地盖上”。

[95] 联诵(liaison)是法语中一种特殊现象。法语中词尾的辅音通常不发音,但若后接以元音开头的词,且两词同属一个节奏组,则前一词词尾的辅音应发音,与后面的那个元音构成一个音节,这就叫联诵。文化水平较低的法国人,往往对联诵规则掌握不好。上文中弗朗索瓦兹把parenté (亲戚)念成了parentèse,其实法文中并没有这个词。

[96] 这条街名(Perchamps)读音与per?ant(意为刺骨的、尖锐的)相近,奇怪云云似指此而言。

[97] 维奥莱-勒迪克(Viollet-le-Duc, 1814—1879):法国建筑学家。曾参与巴黎圣母院、亚眠大教堂等多处中世纪建筑的修复工作。

[98] 参见但丁《神曲·地狱篇》第二十九歌及第三十歌。

[99] 欧俗传说,那不勒斯附近的死火山口阿韦尔纳湖即为地狱的入口。

[100]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的歌剧。

[101] 卡尔帕乔(Carpaccio, 1455—1525):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威尼斯画派画家。所作多为所谓叙事体绘画。

[102]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在短诗《意外》中这样写道:“在天国收获葡萄的庄严的黄昏/小号的声音是那样甘甜/犹如一阵令人销魂的狂喜/沁入唱着颂歌的人们心田。”

[103] 罗马神话中的一个浮岛。朱庇特与拉托那相爱,在她临产前令小岛固定在大海中。拉托那在岛上生下阿波罗后,荒芜的小岛顿时长满鲜花。

[104] 普朗泰(Planté, 1839—1934):法国钢琴演奏家。

[105] 鲁宾斯坦(Rubinstein, 1829—1894):俄国钢琴演奏家。曾数度赴巴黎演出,取得辉煌成功。

[106] 波坦(Pierre Potain, 1825—1901):法国医学教授,心肺外科手术专家。1882年当选法兰西医学学士院院士,1883年当选自然科学学士院院士。

[107] 《女武神》是瓦格纳连本歌剧《尼贝龙根指环》中的第2部。《特里斯当》也是瓦格纳的歌剧,全名《特里斯当与伊瑟》。

[108] 复活节前的一个星期。

[109] 复活节前的星期五。

[110] 马里沃(Marivaux, 1688—1763):法国剧作家。他的剧作中人物的对话,多为贵族沙龙式的矫揉造作的风格。

[111] 英文:套人家的恭维话。

[112] 法国作曲家布瓦尔迪厄(Boieldieu, 1775—1834)的歌剧《白衣夫人》最后一幕中的唱词。

[113] 法国作曲家马斯内(Masssenet, 1842—1912)的歌剧《埃罗底阿德》第2幕中的唱词。该剧首演于1881年。

[114] 德裔法籍作曲家奥芬巴赫(Offenbach, 1819—1880)的歌剧《蓝胡子》第3幕中的唱词。

[115] smart:英文,意为时髦、潇洒。

[116] 让·弗美尔(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荷兰风俗画家,擅长用色彩来表现空间感和光的效果。代表作有《挤奶女工》《情书》《站在维吉那琴前的少妇》等。因毕生居住在代尔夫特,故人称代尔夫特的弗美尔。

[117] 此处青蛙一喻,似出于拉封丹寓言中“想跟牛一样大的青蛙”。

[118] 上面的这些惯用语,其原文和含义分别是:la beauté du diable(女性的青春美),du sang bleu(贵族血统),une vie de baton de chaise(**不羁的生活),le quart d'heure de Rabelais(付账时身边没钱的尴尬场合),être le prince des élégances(风度优雅出众),donner carte blanche(授予全权,由对方自行决定如何行事),être réduit à quia(口讷无言以对)。

[119] 萨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 1844—1923):法兰西喜剧院主要演员。后自组剧团进行全球巡演。她在《菲德尔》(1874)和《茶花女》(1900)等剧中的表演,为她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20] 按社交惯例,应将较年轻的一方或社会地位较低的一方介绍给对方。斯万请韦尔迪兰夫人把他介绍给萨尼埃特先生,显然是因为他觉得对方是长者。而韦尔迪兰夫人由于看不起萨尼埃特,执意强调她是把萨尼埃特介绍给斯万。

[121] 见第191页注1。

[122] 法国作家莫尼埃(Henri Monnier, 1799—1877)小说中的一个平庸而自负的人物,经常用教训人的口吻说些蠢话。

[123] 德文,指1867年至1945年间的德意志帝国国会。

[124] 《第九》即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其中最后一个乐章即第四乐章(包括《欢乐颂》)是整部交响曲的重头戏。《名歌手》即瓦格纳的歌剧《纽伦堡名歌手》,其序曲非常精彩。

[125] 博韦是法国北部瓦兹省省会。十七世纪起即出产精美的挂毯和绒毯。

[126] 博韦绒绣经常采用拉封丹寓言的插画作为图案。拉封丹寓言中有《狐狸与葡萄》和《熊与爱园艺的人》等篇名。

[127] sine materia:拉丁文,意为非物质的。

[128] di primo cartello:意大利文,意为第一流的。

[129] 冈贝塔(Gambetta, 1838—1882):法国共和派政治家。第二帝国时期为共和派左翼领袖。第三共和国时期先后任众议院议长(1879—1881)和总理(1881—1882)。一译甘必大。

[130] 法国剧作家小仲马与柯尔凡-克鲁科夫斯基合写的四幕喜剧,1876年首演后,直到1884年才重演。

[131] gentleman:英文,意为绅士,有教养的人。

[132] 霍赫(Pieter de Hooch, 1629—1681):荷兰特尔夫画派风俗画家。他和弗美尔一样,对表现室内的光线变化很感兴趣。他所擅长的室内情景画中,往往画着一扇敞开或半开的门,把观众的视线引向另一个房间或室外的庭院、过道等。与弗美尔相比,较多运用暖色。

[133] 卡特利兰:一种花大而鲜艳的兰花品种,因英国园艺家卡特利(W. Cattley)而得名。

[134] 客迈拉(chimère,希腊文为khimaira):希腊神话中一种狮头、羊身、龙尾的吐火怪物。

[135] 乌银:一种由铜、银和铅的硫化物混合而成的装饰镶嵌材料,具有黑色的金属外观。

[136] 拉盖(Laghet):尼斯旁边的小镇,以建于十七世纪的教堂和修道院著称。

[137] 尼斯(Nice):法国东南部滨海阿尔卑斯省省会,著名的旅游胜地。

[138] 《圣经》中人物。米甸祭司叶忒罗的女儿,摩西的妻子。

[139] 据考证,意大利雕塑家安托尼奥·里佐(Antoine Rizzo, 1430—1498)曾为一个名叫安德烈·洛雷当的雇佣兵队长(而非总督)塑过一尊胸像。这尊雕像本世纪初陈列在威尼斯的博物馆里。

[140] 吉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jo, 1449—1494):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重要画家。1485年开始为佛罗伦萨圣玛利亚·诺韦拉歌坛创作壁画,但中途病故,后来由包括年轻的米开朗琪罗在内的助手继续完成。

[141] 丁托列托(Tintoretto,约1518—1594):意大利画家。生于威尼斯。原名雅各布·罗布斯蒂,丁托列托是他的绰号,意为“小染匠”(因其父为染匠)。在威尼斯画派中独树一帜,对十七世纪的巴洛克美术影响很大。

[142] 桑德罗·博蒂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大师,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原名桑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力佩皮。博蒂切利是他的绰号,原意为“小桶”。

[143] 穆尔西亚是西班牙东南部的一个省份。1879年10月14至15日洪水在这一地区泛滥成灾。

[144] 巴黎当年一家时髦的餐馆,位于意大利林荫大道、拉菲特街的街口拐角上。

[145] 希腊神话中俄耳甫斯的妻子,被毒蛇咬伤致死。为了找回妻子,俄耳甫斯来到冥界,用歌声打动了冥界女王佩耳塞福涅。她允许俄耳甫斯带回妻子,条件是在走出冥界前不能回头。然而俄耳甫斯爱妻心切,还没走上地面,就回头去望妻子,因而永远失去了妻子。

[146] 布洛瓦是巴黎西南不到两百公里的一个城镇,建有十三至十七世纪的众多城堡,尤以其中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壁炉著称。

[147] 法语中阴性形容词“白”(blanche)字的发音,跟姓氏中的“布朗什”(Blanche)相同。戈达尔想拿这两个同音异义词开玩笑。

[148] 布朗什·德·卡斯蒂利亚(Blanche de Castille, 1188—1252):法国路易八世的王后,路易九世之母,曾两度摄政。路易八世和九世都是卡佩王朝的国王,故后文称布朗什是卡佩家族的女人。路易九世在西方基督教世界极有威望,人称圣路易,故后文有圣徒之母云云。

[149] 拉丁文,意为“不为人知地”。

[150] 絮热(Suger, 1081—1151):圣德尼修道院院长,曾主持编纂《圣德尼编年史》。圣贝尔纳(Saint Bernard, 1090—1153):克莱尔沃修道院创办人。布朗什·德·卡斯蒂利亚在他们死后三十多年才出生,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知道布朗什其人。

[151] 据七星文库本注,按照史实此处应为布朗什·德·卡斯蒂利亚的外祖母,而不是母亲。

[152] 《夜巡》是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1606—1669)的名画。《女施主》即《哈勒姆养老院的女施主》,荷兰画家哈尔斯(Frans Hals, 1580—1666)的名画。

[153] 《第九》指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萨莫色雷斯》指著名的古希腊雕像《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萨莫色雷斯是希腊的一个岛屿,1863年在该岛发现这尊雕像。

[154] 小仲马的剧本《弗朗西荣》于1887年1月在法兰西剧院首演。第1幕第2场中,有一段台词详细讲述了日本沙拉的做法。

[155] 英语:演说。

[156] 此句原意是“把corridor说成collidor”。前一词意为过道,后一词在法文里是没有的,但它与前一词仅有一音之差。

[157] 这里,戈达尔大夫又自作聪明地开了个双关的玩笑。奥黛特说的“风凉话”,在原文中是blague,这个词另有“装烟草的小荷包”的释义。所以,原文中大夫接口说“Blague à tabac? ”直译应为“烟袋?”。

[158] 布里肖把Trémo?lle说成了Trémouaille。

[159] 意大利谚语Se non è vero, è bene trovato(即使没说对,也算说得妙)的上半句。

[160] 德·奥玛尔公爵(duc d'Aumale)是路易-菲力普国王的第四个儿子。据七星文库本注释,这是一个低级趣味的文字游戏,可能源自正统派,即波旁王朝长系的拥护者。什么文字游戏呢?也许是Aumale与au male的谐音(male是雄性、男人的意思)。

[161] 这又是一个文字游戏。原文中钢琴家说的是凡特伊那首奏鸣曲(Sonate),福什维尔故意说成Serpent à Sonates,字面意思似可译为“奏鸣曲之蛇”。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普鲁斯特本人时相过从的社交圈里有位黛安娜·德·圣-保尔侯爵夫人,她的绰号就是Serpent à Sonates,作者显然是把它借用给福什维尔玩文字游戏了。戈达尔大夫不知就里,以为福什维尔是想说serpent à sonnettes(响尾蛇)而发错了一个音。译文的处理,也许能保留些许文字游戏的意味,但不可避免地会牺牲一些东西,比如对福什维尔和戈达尔跟社交圈亲疏程度不同的暗示,等等。

[162] 德(de)在法文中用作贵族姓氏的标志。它的用法比较复杂,例如只提姓时一般不加de,但若又跟“先生”“公爵”等称呼连用,则仍须加de,等等。de的本义是“的”,因此在贵族受封的当时,de后面往往就是采邑的地名——这个地名以后就成了家族姓氏的组成部分。韦尔迪兰夫人说的“那些个德·拉特雷穆依尔(les de La Trémo?lle)”有语病,“那些特拉特雷穆依尔(les d'La Trémo?lle)”更是不伦不类了。

[163] 居斯塔夫·莫罗(Gustave Moreau, 1826—1898):法国象征主义画家,以描写神话和宗教题材的色情画而著名。《幽灵(莎乐美之舞)》等作品表现梦幻的场景,借助特殊的光线处理技巧,取得一种绚丽明亮、类似宝石光泽的色彩效果。

[164] 巴黎西郊的一个著名城区,布洛涅树林即位于圣克卢与巴黎市区之间。

[165] 一种花形独特、色彩鲜艳的花。

[166] 位于布洛涅树林的湖泊中央的一个小岛。

[167] 指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代表人物博蒂切利(Botticelli, 1444—1510)。

[168] 塞纳河畔的一个村庄,相距巴黎约六公里路程。

[169] 拉比什(Eugène Labiche, 1815—1888):法国喜剧作家。剧情的起因往往是一件几乎不大可能的事情,逐渐引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纠葛,剧中人物大多愚蠢而无聊。

[170]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前347)在《理想国》中严厉抨击艺术家,法国作家、神学家波舒哀(Bossuet, 1627—1704)曾在《关于戏剧的格言和思考》一书中加以引用。

[171] 但丁在《神曲》中描述地狱分为九层,最底层即罪孽最深重的灵魂所处的第九层。

[172] 巴黎上流社会人士聚居的街区。

[173] 拉丁文:不要摸我。典出《圣经·约翰福音》第20章,抹大拉的马利亚看见耶稣复活时,耶稣对她说:“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

[174] 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曾在德勒兴修豪华的新哥特式教堂,安置亲人的灵柩。皮埃尔丰有一些中世纪前期的城堡,多为维奥莱-勒迪克主持修缮。

[175] 博韦的大教堂和圣卢德诺的罗马式教堂均为中世纪建筑,以宏伟精美著称。

[176] 奥地利的玛格丽特(1480—1530):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曾任尼德兰女摄政。她于1501年与萨伏依公爵菲利贝尔第二(绰号美男子)结婚,三年后丈夫病殁,她下令在布鲁修建教堂,让丈夫的亡灵“得以安息”。

[177] 法国十九世纪的艺术家群体。他们对官方举办的艺术展览持嘲讽态度。这些艺术家从1882年起自行举办画展,并在每次预展当天举办化装舞会。

[178] 英语:亲爱的。

[179] 德国城市,1791年割让给普鲁士,1810年归属巴伐利亚。作曲家瓦格纳于1872年定居此城,并修建拜罗伊特音乐节剧院,该剧院以专门上演他的连本歌剧著称。

[180] 克拉皮松(Clapisson, 1808—1866):法国作曲家,擅长写喜歌剧和通俗抒情歌曲。

[181] 德·曼特农夫人(Mme de Maintenon, 1635—1719):路易十四的第二任妻子。1652年与作家斯卡伦结婚,1660年丈夫去世。1679年任宫廷女官。1683年王后去世,路易十四与她结婚。后人对她的书简评价很高。

[182] 吕利(Lulli, 1632—1687):法国宫廷歌剧作曲家。以好弄权术著称。

[183] 1873年11月法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法国总统任期为七年。此处所指的当为麦克马洪任总统的七年任期(1873—1879)。

[184] 德·夏尔吕先生的昵称。参见全书第二卷。

[185] 法国王朝复辟时期,对贵族府邸中一类年轻侍从的称呼。这些年轻侍从在马车行进时站在车厢后面,以保持车辆平衡。

[186] 曼坦那(Mantegna, 1431—150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帕多瓦派画家。曾为曼托瓦大公作宫廷壁画。他出生于曼托瓦城,下文中“曼托瓦的大师”亦即指他。

[187] 据《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希律王曾下令将伯利恒城内外两岁以下的婴孩全部杀死,圣雅各是《圣经》中十二使徒之一,被亚基帕一世下令用刀戳死。见《圣经·新约·使徒行传》第12章。

[188] 阿贝尔特·丢勒(Albert Dürer, 1471—1528):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画家、建筑师。曼坦那的弟子。

[189] 即威尼斯总督府。府内宽大的楼梯两旁分列希腊神话中战神与海神等塑像,人称“巨人之梯”。

[190] 一种装有弹簧可折叠的男式高顶礼帽。

[191] 指德国作曲家格鲁克(1714—1787)取材于希腊神话的歌剧《俄耳甫斯》中俄耳甫斯唱的那首咏叹调《我失去了欧律狄刻》。

[192] 指李斯特《两首传奇》(Deux Legendes)中的《对鸟儿布道的圣方济各》。

[193] 贝洛瓦商号是巴黎一家专营出租舞会、晚会用品的店铺。其中的椅子档次较低,舞会或晚会的主人往往专为次要宾客租用这家店铺的椅子。

[194] 伊埃纳家族是拿破仑时代的贵族。伊埃纳桥系为纪念拿破仑于1806年打败普鲁士联军而建造,1813年竣工。

[195] 韦森托里克斯(Vercingétorix,约公元前72—前46):高卢部落首领,曾率领反叛罗马人统治的起义,后被俘处死。西方习俗忌讳十三这个数字,所以恰有十三人同桌用餐时,常邀另一人入席。

[196] 斯万的这番恭维话出自1909年上演的一部歌剧的台词。

[197] 雨果在《悲惨世界》第2部第1卷描写滑铁卢战役的段落中,写到拿破仑兵败时,英军向法国将军康布罗纳(Cambronne)劝降,康布罗纳回答:“屎!(Merde!)”(按李丹译本)。此处德·洛姆亲王夫人暗指Cambremer(康布尔梅)这个名字由Cambronne和Merde两个词缩略拼合而成。斯万当然明白她的意思。

[198] 拉辛剧中人物,犹太王希律·亚基帕一世的女儿,罗马皇帝提图斯(Titus,公元39—81)携回罗马后,因遭民众强烈反对,未敢娶她为妻。

[199] 拉佩鲁兹(La Pérouse, 1741—约1788):法国著名航海家,受路易十六委派,先后考察太平洋中多处岛屿,最后船队在圣克鲁兹群岛(今所罗门群岛)遇险,他被土著人杀死。1828年,另一位航海家迪蒙·德·于维尔在该岛发现失事船只残骸,并将拉佩鲁兹骨灰带回法国。

[200] 半人半鸟的女妖,在海中以迷人的歌声**过往船只上的水手,使船只触礁沉没。

[201] 《克莱芙王妃》是法国小说家拉法耶特夫人(La Fayette, 1634—1693)的代表作,以心理描写细腻著称。《勒内》是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 1768—1848)的著名小说。

[202] 拉瓦锡(Lavoisier, 1743—1794):法国化学家。他所阐明的氧化作用原理,标志着旧燃素说的终结和近代化学的建立。

[203] 安培(Ampère, 1775—1836):法国物理学家。1820年发现电磁学基本定律,即安培定律。

[204] 据迷信的说法,这种桌子的移动能传递灵魂的信息,有点类似于我国的扶乩。

[205] 戈尔施密特(N.D.Golschmid):收藏家、画商。于1876年5月在巴黎举办藏画拍卖会。

[206] 海牙的一座绘画陈列馆,设于莫里斯亲王宫邸。1820年起向公众开放。以所藏十五至十七世纪的佛兰芒和荷兰绘画闻名。

[207] 尼科拉·马斯(Nicolaes Maes, 1634—1693):荷兰巴洛克风格画和肖像画家。

[208] 指1451年出生在威尼斯的乔伐尼·马里亚·安吉奥莱罗,《土耳其史》一书作者。

[209] 一种变相的妓院。往往由一个拉纤者提供场所,供男女幽会。有时拉纤者也为嫖客提供妓女。法文中叫la maison de rendez-vous(约会的屋子),当然是一种婉语。据说港语中“纯粹租房”者,即指此类去处。

[210] 普鲁斯特研究专家通常认为《斯万的爱情》的时代背景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据此,韦尔迪兰先生所说的革命当指1888年至1889年间的“布朗热运动”。布朗热是鼓吹沙文主义的法国将军,一度成为法国政治风云的中心人物,其支持者掀起所谓“布朗热运动”。1889年1月以压倒多数票当选代表巴黎地区的议员。蒂拉尔的新政府随即对他提出起诉,他被迫逃离巴黎。

[211] 米尔利通俱乐部是巴黎艺术家的一个活动场所,位于协和广场附近,每年举办一次年度画展。

[212] 马夏尔(Jules-Louis Machard, 1839—1900):法国著名画家。最初系从1863年的沙龙画展中脱颖而出。

[213] 亚历山大·勒卢瓦(1843—1884)和莫里斯·勒卢瓦(1853—1940)兄弟俩都是法国水彩画家、肖像画家和插图画家。

[214] 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大区的一个省份。西临大西洋,北临英吉利海峡。

[215] 公元9至12世纪风靡西欧的一种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拱券,故名。

[216] 12世纪至16世纪末在西欧流行的建筑风格,其主要特征为有尖角的拱门、肋形拱顶及彩绘大玻璃窗。巴黎圣母院即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217] 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一座小城。城里的圣方济各教堂和隐修院均为著名的中世纪建筑。

[218] 安杰利科(Angelico, 1387—1455):文艺复兴前期佛罗伦萨画派画家。曾任菲耶索莱的圣多明我隐修院副院长。

[219] 即佛罗伦萨的大教堂。

[220] 法国作家斯当达尔(Stendhal, 1783—1842)的长篇小说。巴马是意大利中部的城市。

[221] 作者对地名的瑰奇联想,译文中难以曲尽其妙。译者只得在脚注中附上这些地名的原文,以期有心的读者能撇开无奈的译者,设法直接与作者沟通。这些地名分别是贝耶(Bayeux)、维特雷(Vitré)、朗巴尔(Lamballe)、库唐斯(Coutances)、拉尼翁(Lannion)、凯斯唐贝尔(Questambert)、蓬托尔松(Pontorson)、贝诺代(Benodet)、蓬达韦纳(Pont-Aven)、坎佩莱(Quimperlé)。

[222] 意大利文:老桥。佛罗伦萨位于总督府附近的一座桥的桥名。

[223] 引自英国作家拉斯金(J.Ruskin, 1819—1900)的《威尼斯之石》。

[224] 引自拉斯金的《威尼斯之石》。

[225] 意象来自拉斯金的《威尼斯之石》,文字有所不同。

[226] 普桑(Poussin, 1594—1665):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他的画风对大卫、德拉克洛瓦、安格尔、塞尚等人都有很大影响。

[227] 1520年,法王法兰西斯一世与英王亨利八世在布洛涅会晤。双方极尽奢靡之能事,以金线锦缎装饰营帐,故有此称。

[228] 法国旧辅币名。一个苏相当于一法郎的二十分之一,即五生丁。

[229] 中二楼介于底楼与二楼之间,大多窗户朝街。

[230] 康斯坦丁·吉斯(Constantin Guys, 1805—1892):法国画家,诗人波德莱尔称他为“新潮生活画家”。

[231] “已故的博德诺尔”是巴尔扎克小说《卡蒂尼昂亲王夫人的秘密》中的人物。“老虎”指年轻侍从,参见第390页脚注。

[232] 法兰西喜剧院演员,以演莫里哀喜剧中的人物著称。

[233] 据七星文库本注,1912年10月底,普鲁斯特在给斯特劳斯夫人的信中,曾提到打算去特里阿农。后虽未能成行,但研究者据此断定,“那年”当指1912年或至迟1913年(《去斯万家那边》于这一年出版),与前文所写的年月相距将近二十年。

[234] 希腊神话中战神阿瑞斯之子,比斯托涅斯的国王,以豢养食人的凶马著称。

[235] 1872—1880年间在希腊塔纳格拉发掘出土一批陶俑,其中妇女和孩子都穿带有下垂褶裥的紧身衣服。巴黎人竞相仿效,一时蔚为时尚。

[236] 古代克尔特人的祭司,据说他们生活在橡树林中。

[237] 供奉希腊主神宙斯的古圣殿,位于希腊的伊庇鲁斯。据荷马在《奥德赛》中称,圣殿中的祭司诠释圣橡树的树叶簌簌声来传达神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