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善报来得很快(1 / 1)

原文

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与吾父往来甚厚,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

一日东游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复取松布四匹,检箧中衣七件与之,内纻褶,系新置,其仆请已之。

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裎何伤?”

僧垂泪曰:“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

后功完,拉老父同游,宿寺中。公梦伽蓝[17]来谢曰:“汝子当享世禄矣。”后子汴,孙柽芳,皆登第,作显官。

嘉善支立之父,为刑房吏,有囚无辜陷重辟,意哀之,欲求其生。囚语其妻曰:“支公嘉意,愧无以报,明日延之下乡,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则我可生也。”其妻泣而听命。

及至,妻自出劝酒,具告以夫意。支不听,卒为尽力平反之。囚出狱,夫妻登门叩谢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无子,吾有弱女,送为箕帚妾[18],此则礼之可通者。”支为备礼而纳之,生立,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立生高,高生禄,皆贡为学博。禄生大纶,登第。

译文

有个叫包凭的浙江嘉兴人,字信之。他的父亲是池阳太守,共有七个儿子,包凭最小。包凭后来被平湖姓袁的人家招赘做女婿,和我父亲常常往来,交情极深。他学问广博,才气高昂,但每次考试都不中。因此对佛教、道教的学问很是上心。

一日,他东去泖湖游玩,偶然进入乡村的佛寺,寺内房屋破败不堪,观世音菩萨的圣像露天而立,被雨淋湿,景象凄惨。当时他就打开随身携带的袋子,拿出十两银子给住持,叫他修理寺院房屋。住持却对他说,工程很大,这点银子不够用,难以完工。包凭又拿出松江出产的布四匹,再拣箱子里的七件衣服给住持。这七件衣服里,有新做的麻制外衣,他的仆人请求不要再送。

但他说:“只要观世音菩萨的圣像能够安好,不被雨淋,我就是赤身**也无所谓。”

住持流泪说:“施送银两和衣服布匹,还不是件难事,只是这一点诚心,却是不容易的。”

后来寺庙修完,包凭带他父亲来佛寺,晚上就住在寺中。那天晚上,包凭做了一个梦,梦到寺里的护法神来道谢:“你的儿子可以享受官禄了。”后来他的儿子包汴、孙子包柽芳,都中了进士,做了高官。

浙江嘉善有一个叫支立的人,其父在刑房当小吏。有个囚犯被人冤枉陷害而判了死罪,支老爹很可怜他,想替他向长官求情,宽免他不死。囚犯晓得支老爹的好意后,就对他妻子说:“支公的好意,我没法报答。明天你请他到家里,你嫁给他,他或者会感念这份情,那么我就可能有活命的机会了。”他妻子听后,哭着答应了。

第二天,支老爹到囚犯的家,囚犯的妻子亲自出来劝支老爹喝酒,并把她丈夫的意思都告诉了支老爹。但支老爹不同意,他还是尽了全力替这个囚犯把案子平反。后来,囚犯出狱,夫妻两个人一起到支老爹家中叩头拜谢说:“您这样厚德的人,现在已很少见了。您没有儿子,我有一个女儿。我愿意把女儿送给您做扫地的小妾。这在情理上是可以说得通的。”支老爹认为可以,于是预备了礼物,把这个囚犯的女儿迎娶为妾,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叫支立,才二十岁就中了科举,官做到翰林院的文书。后来支立的儿子叫支高,支高的儿子叫支禄,他们都成了学官。而支禄的儿子叫支大纶,也中了进士。

度阴山曰

两个故事都极有味道。包凭是个上门女婿,应该过得还不错,所以逛寺院时随便就能拿出许多钱财来。我们在之前的故事中谈到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包凭没有救人一命,而只是修缮了一座寺庙。他为什么也能迅速获得好报呢?文中的住持透露了天机,钱财虽不多,但那份哪怕自己赤身**也要为菩萨修庙的心意实在感人。可见,善不分大小,心诚才是关键。

第二个故事更有味道,支老爹做善事是不求回报的,但有时候你做了好事,不要回报,回报却会自己找上你。

无论是包凭的故事还是支老爹的故事,都说明一点:行善后的善报来得很快,就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