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妇人杂病脉证并治(1)
第二十二
论一首脉证合十四条方十四首
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
讲解:热入血室为妇科常见病,以下有关热入血室三段均出自《伤寒论》。妇人太阳中风七八日,为去表内传之时,由在表之发热恶寒,转为少阳之往来寒热、发作有时,外邪乘经水适来之虚,入于血室,正行之经水因热而结,就此中断,为热入血室。病在少阳,故发作有时如疟状,为柴胡证,小柴胡汤主之,使得热去血自利。
2??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讲解:《伤寒论》中此条未见“治之”二字,当为衍文,可去之。本条言太阳伤寒始得之时,经水适来,发为热入血室。谵语本为阳明里实一证,但阳明谵语日间发作,尤以日晡时分最剧,多无昼安暮发之可能,“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为里有瘀血之象,热邪可随经水或鼻衄排出而解,不需服药,可自愈,不可妄汗妄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
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讲解:太阳病时,经水适来且并未中断,七八日后,热除、身凉、脉迟,看似表邪已随经水而去,实则邪热尽陷于里,“胸胁满,如结胸状,而谵语”,为少阳柴胡证,但本病非小柴胡汤可治,当合桂枝茯苓丸以祛瘀热,或随其发病之时针刺期门穴,以去胸中邪热。
同为热入血室,第一条血结经断,现柴胡证,小柴胡汤主之;第二条血未结,亦无其他严重症状,无需治疗;第三段经水适来,但胸满、谵语症状严重,不可轻视,须立即治疗。
4??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讲解:此处与《伤寒论》中216条相同,血室在于女子为子宫,在于男子为小腹**部位,故男女皆有热入血室,本条非独言女子为病。阳明病,热入血室,迫血下行,其热不解,反而上亢,致头汗出,身上无汗,为表邪未解,当刺期门,去少阳、阳明之邪热,热去则血止表和。
5??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
(《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怗怗,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讲解:本证当参《千金》所述:咽喉中如有烤肉阻结,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心下坚满不快,胸腹胀满不舒,究其病因,当为气结、痰饮两种因素造成,气结则胸咽不适,饮停则心下胸腹胀满,半夏厚朴汤主之。
本方后世亦称之为四七汤、七气汤、大七气汤,方中半夏配伍生姜、茯苓即是小半夏加茯苓汤可下气、逐饮、止呕,另以厚朴、苏叶消胀行气,所治者类似现代所言梅核气。与茯苓饮合方,则可治疗胃虚停饮而胀满不欲食者。
6??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甘草小麦大枣汤】
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讲解:脏躁指心脏而言,此病当与前文五脏风寒积聚篇中“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一段相参。其人忐忑不宁,呵欠不止,喜悲伤欲哭,如有神灵所作,皆为血少心气虚而魂魄不安之象,当以小麦补其心气不足,并以甘草、大枣甘药缓其急。本方不仅可治妇人悲伤欲哭,还可治疗儿童夜间啼哭不止,但所治者必为虚证,实者服此方则夜不成寐。
7??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见肺痈中)。
泻心汤方(见惊悸中)。
讲解:本条为简文,若仅见吐涎沫,为有痰饮,当需再见表证,方可与服小青龙汤。表不解而有水气者,未以小青龙汤解表逐饮,而反误下,即作心下痞。误治后,外邪未解,仍当先以小青龙汤治其吐涎沫,服小青龙汤后表证已解,口中唾减,涎沫亦止,当以三黄泻心汤治其心下痞。
8??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讲解:本条内容、文体,均不似仲景文章,“妇人之病”至“血寒积结胞门”为一段。妇人因虚、积冷、结气而为月经不利,或经水断绝,甚者经年不愈。若血寒凝滞,积结于胞门即任脉。
“寒伤经络”至“形体损分”为一段,言上焦受风寒之邪,而为肺痿肺痈。寒伤经络,瘀血凝坚于肺,呕吐涎唾,发为肺痿,久之亦为肺痈,形体消瘦。
“在中盘结”至“非止女身”为一段,寒邪盘踞中焦,绕脐腹痛而为寒疝,或者肝脾受累而两胁疼痛;若中焦瘀血,瘀热互结,痛在少腹关元穴处,疮家有热而脉数,无疮者热可自瘀血而来,肌若鱼鳞即是肌肤甲错,为瘀血病征。
上两段,风寒在上焦而为肺痿肺痈,寒盘结于中焦而为寒疝、胁痛,热结在中焦,瘀热内蕴,脉数而肌肤甲错,这几类病,男子亦可发生。
“在下未多”至“勿谓不然”专写妇人。少腹胀满,而经血排出不多,以成经候不匀,之后即言经候不匀导致种种疾病:阴中痛、少腹寒、寒引腰脊、气上冲而少腹急痛、腰腿疼烦,为器质方面的表现;忽然昏冒、厥逆癫狂、时而忧伤凄惨、时而恼怒忿恨,为精神方面的表现,这些都是经候不匀,带下为病,即妇科病,非有鬼神为之,久而不愈,则脉虚人瘦多寒。三十六病,为古医书中所言,现无资料可考,文中“紧弦”代表不了一切脉应,只为音韵相合,这不为张仲景的文章。“变化万端”、“行其针药,治危得安”、“脉各异源”皆为空话,当为后人所附。
9??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
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芎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皮(去心)二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去心)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