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论一首脉证三条方十一首
一、中风
1??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讲解:风之为病,即指中风,当半身不遂,若只是手臂拘急疼痛活动不利,为痹,而非中风。中风脉微数,微者血虚,数者有热。古人将脑血管意外认为风邪中人,有待思考。
2??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
讲解:寸口脉浮而紧,紧为受风寒之邪,脉有外无内谓之浮,浮为血虚,血虚而受风寒之侵,邪留于皮肤。血少而细小血管空虚,此时风寒之邪稽留不去,一侧血虚,邪气即偏于一侧,或左或右,着而不动故称“反缓”,血虚正气不足,无力抗争而急速退却,正气越退,邪气越进,犹如正气引邪气而行,形成口眼??斜,半身不遂。
3??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讲解:邪气在浅表周围小血管,则肌肤麻木不仁;邪气在四肢大血管,则一侧偏重而不能抬举运动;邪气入于腑,九窍不通,则不能识人;邪入于心脏,舌为心之苗,则舌不能动而难言,口吐黏涎。
以上三条皆为古人错误认识,临床脑血管意外或脑血栓形成,若真以祛风药治之,万无一愈,仲景仅述条文,未出治法,后列几方,当为林亿等加入。
附方
【侯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五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芎藭三分,桂枝三分。
右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讲解:本方外散风邪,同时配五人参、干姜、当归、川芎温中补虚、补血,临床可用于中风后遗症属虚证者。方后冷食热食之说,为臆断。
4??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讲解:寸口脉迟而缓,迟为风寒,缓为虚,荣行脉中,沉取脉缓则脉中血少为亡血;卫行脉外,浮取脉缓则为中风。邪气入于经络之间,尚为在表,则身体瘙痒而见瘾疹,此疹不搔不现,一搔一片,故名“瘾疹”。若心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里,则胸满短气。
附方
【风引汤】
除热瘫。
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
右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
右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头风摩散】
大附子(炮)一枚、盐等分。
右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疢疾上,令药力行。
讲解:以上几方:风引汤治癫,防己地黄汤治癫狂,头摩风散治偏头痛,均与中风无关。
二、历节
1??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讲解:历节,为多发性关节疼痛,节为筋骨相交之处,肾主骨,肝主筋,古人认为其与肝肾关系密切。若在里之肝肾俱虚,则脉见沉弱,肾虚则骨弱,肝虚则筋缓,筋骨不利,客邪易趁虚而入关节。且邪热内扰而汗出,不知摄生而入于冷水,寒水抑制心阳而汗不得出,郁而为湿,留于关节发为历节病,湿热郁蒸可发为黄疸。
2??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讲解:趺阳脉候胃,滑为实热之脉,主于宿食,浮为在表,主于汗出,此处略去贪凉饮冷而致历节者。少阴脉以候肾,弱者肾虚血不足,其骨必弱,脉浮主风,外邪乘虚而入于关节则疼痛如掣。盛人指身体壮盛之人,其脉不应涩小,脉涩小者,多为湿盛血虚之证,里有水则短气,自汗出为有热,湿热内盛,若饮酒增其湿热,而汗出当风,则致历节疼痛,不可屈伸,此三种均是历节所发之病因。
3??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枚。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讲解:尪,畸形也,羸,瘦弱也。病人诸多关节疼痛,身体瘦削而畸形,脚肿痛如将脱落,行动不利。胃有停水则头眩、短气,气逆上冲,欲吐而不得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本方以桂枝汤去甘味壅满之大枣为基础降其冲逆,加麻黄、防风疏散外邪。知母解烦,祛下焦之水,附子、白术祛湿解痹使水气外出。临床下肢关节疼痛,脚肿明显者,多可应用本方。本方加石膏亦可用治风湿热而见此症状者。
4??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讲解:本条言饮食不节亦可发作历节。酸入肝,过食酸则伤肝,肝主筋,肝伤则筋弛缓不收,名曰泄;咸入肾,过食咸则伤肾,肾主骨,肾伤则骨痿废不行,名曰枯。枯泄相搏结,阻碍人体血液通行全身,如阻断下泄之水,故名断泄。荣气居于脉中,受到阻碍不能畅通,卫气不能独自运行,荣卫皆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三焦不得通利,气血不能灌于四旁,则形体失溉而羸瘦,津液停滞而为湿浊,其性重着,下注于足则肿大,湿热蕴结则黄汗出,若小腿冷则为黄汗病,发热则为历节病。
5??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炙)三两,川乌(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五枚。
右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讲解:历节疼痛而不可屈伸,为病较重,乌头汤主之。
方中以蜜二升先煎川乌,去一升则出乌头,仅用蜜与他药煎煮,去其毒性,而留其除寒解痹之功,其中蜜既可解乌头之毒,亦有止痛之用。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发汗而解外邪。本方表证为实,可与后文寒疝篇中乌头桂枝汤表虚证相对比。
附方
【矾石汤】
治脚气冲心。
矾石二两。
右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讲解:此为附方,矾石即明矾,煎水浸脚外用,祛湿收敛,可治湿脚气,但若是脚气冲心,恐非此方可救之。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穹窮一两,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讲解:痱,亦风邪也,人中风邪,半身不遂,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昏冒而知觉减弱,或身体拘急,难以转侧。本方难以治疗此病。
本方以麻黄汤加石膏发汗解表祛风,人参、干姜温中补虚,当归、川芎强壮补血,临床中风用此方当慎。
【《千金》三黄汤】
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芪三分,黄芩三分。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讲解:《千金》中三黄汤,可治疗风邪伤人,手足拘挛,诸多关节疼痛,心烦恶寒,不欲饮食。
方中黄芪补其表气不足以祛风,细辛除痹止痛作用与附子相似,麻黄、独活、黄芩发表除湿解热。方中药物用量较小。方后心热即心烦热,当加黄连;气逆当加半夏、生姜,因人参补虚,但中虚未必见到气逆;渴者可加栝蒌根,但不是任何渴症都用栝蒌根治疗。
【《近效方》术附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半,甘草(炙)一两。
右三味,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讲解:本方组成即“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可治疗关节痛而无表证者。《伤寒论》中在桂枝附子汤证基础上而见“小便数,大便硬”转用此方,因其小便频数,而致大便硬,故去解表之桂枝,而以术、附一解痹痛,二收肾关,减其小便,津还而便自调。方中白术健胃,胃喜燥而恶湿,胃中停水则眩,故可以白术止其眩,其他症状则均是因白术而臆想。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讲解:本方治疗脚气上冲而少腹麻木。少腹不仁,或少腹虚软无力,均是应用八味肾气丸之征候。
方中生地既通血痹,又去烦热。山茱萸为强壮性收敛药,与山药相伍,健胃强中。茯苓利水配伍附子可调畅小便而治湿痹。桂枝降气平冲。后世六味地黄丸,以肾气丸去其桂、附,则无恢复沉衰机能之功。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节风,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白术四两,大枣十五枚。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讲解:六腑对应六极,脾胃主肌肉,故胃热可出现肉极,发热同时经历风气则腠理开泄,大汗出,津液外脱,不得输布下焦而脚弱无力,以成里有热表未解之势,当以越婢汤解表清里,加白术健胃生津。若恶风寒,关节疼痛,则加附子止其痹痛。
临床历节病,若兼表证,表虚者桂枝汤加术附主之,表实者葛根汤加术附主之;肿甚越婢加术汤主之;仅脚肿如脱,身瘦弱,桂芍知母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