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内科(16)
【典型病例】张某,男,16岁。癫病史5年,初起半年发作1次,近半年发作频繁,2~3天发作1次。曾经中西药物及针灸治疗无效,而来求诊。诊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志略有痴呆。舌淡,苔薄白而腻,脉沉弦。脑电图检查显示癫波形。治用癫散,每次6克,每日3次。1个疗程后复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程度明显减轻,睡眠尚好。续服上方1个疗程,发作停止,纳食正常,面色红润。为巩固疗效,嘱再服1个疗程,随访3年未再复发。(处方来源:浙江省杭州高国举)
方三
【方名与主治】症神囊,主治癫,亦称病,羊癫疯。
【组成与用法】郁金21克,白矾9克,天竺黄、琥珀各6克,朱砂、薄荷各3克。将上药晒干后研为细末(过100目筛为宜),将药粉分装在空胶囊内备用。成人每次服3克,小孩每次服1.5~2克。每天3次。一般用药3周后,发病间隔时间延长,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症状逐渐减轻,说明此药治疗有效。方可继续服用,直到不发病止。然后将药量及次数减少,再服用1个月左右,停药观察。不再发作视为治愈。
【方解】癫为发作性疾病,其病因多与大惊大恐、生气郁怒、饮食不节以及先天遗传等因素有关,病理主要是风痰为患,蒙蔽清窍,横窜经络所致。治宜豁痰开窍、息风定,去其病因,防止复发。方中郁金辛苦性寒,能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入血以凉血破瘀,白矾性寒味酸,功在祛痰,配以郁金,为治风痰病之要方;天竺黄味甘性寒,能清化热痰,凉心定惊;琥珀为镇惊安神之佳品;朱砂能镇定心神,适用于各种神志不安的病证;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又具疏肝解郁,祛瘀化痰,镇惊定神之效。
【注意事项】服药必须持之以恒,上述药味均不能用其他药物代用。
【典型病例】马某,男,12岁。其母诉从5~6岁发病至今,经多方治疗未效。发病前患儿自感烦躁不安,恐惧,乏力,突然昏仆,牙关紧闭,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小便失禁,以夜间多发。遂予上方服用,每次服2克,每日3次。服用20天后,发作次数减少,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继续服药1个月后病愈,减少药量、次数,续服巩固疗效月余,随访2年未再发作。(处方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医院朱建军)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中医学属“癫狂”之证,主要临床特征是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之间的互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环境。
方一
【方名与主治】康复灵,主治精神分裂症。
【组成与用法】青礞石60克,生石膏200克,黄连、法半夏各10克,龙胆草、鸡血藤各30克,龙骨50克,生大黄(后下)40克,石菖蒲6克,琥珀末2克,钩藤20克。上药加水煎成汤剂,共煎3次,将3次煎汁混合待用。每日1剂,分3次口服。同时用氯丙嗪300毫克一日,或用相当剂量的氯氮平、氟哌啶醇、三氟拉嗪及奋乃静。6周为1个疗程。
【方解】精神分裂症属中医学“癫狂”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情志所伤而引起,涉及肝、脾、心、肾四脏,多由思虑过度,积忧久郁,损及心脾,气滞津聚,结而成痰,痰气上逆,神志迷蒙,不能自主所致;亦因恼怒愤愤,不得宣泄,郁而化火,肝胆气逆,郁火乘胃,津液被熬,结为痰火,痰火上扰,心窍被蒙,神志逆乱而发。治宜镇心涤痰,理气解郁,泻肝清火,养心安神。方中青礞石性烈而质重,功专镇坠,常用于顽痰癖结,或积痰惊等;生石膏清热泻火,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石膏的水煎溶液内服后,经胃酸作用,变成可溶性钙盐,吸收入血后,对神经(包括体温调节中枢)及肌肉有抑制作用,并能减低血管渗透性,因而有解热、镇痉及消炎作用;黄连性寒,味甚苦,功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龙胆草善泻肝胆实火;龙骨重镇安神,平降肝阳;生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法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石菖蒲为芳香化湿浊之品,具有化痰宣壅,开窍通闭的功效;琥珀镇惊安神,活血化瘀;钩藤清热平肝,息风镇痉。药理研究证明,钩藤是一种具有特殊中枢抑制作用的镇静药,能制止癫反应的发生;鸡血藤为补血行血,舒筋活络之品。诸药相伍,共奏清热泻火涤痰,镇静安神之功效。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酒、浓茶、烟、辣椒等。
【典型病例】林某,女,35岁。患有精神分裂症3年,1周前与人口角后,情绪急躁,语无伦次,自言自语,情感冷漠,失眠伴有幻觉,小便短赤,大便燥结,喜冷饮。查舌红,苔厚腻,脉弦滑数。证属火热过亢,痰迷心窍。予以康复灵,每日1剂,水煎服,氯丙嗪片100毫克,1日3次口服,10天后症状明显改善,服药1个疗程,病情基本康复。为巩固疗效,按原法继服1个疗程,随访2年未见复发。(处方来源:四川省安岳县李禄斌)
方二
【方名与主治】安脏汤,主治精神分裂症。
【组成与用法】珍珠母、生地黄、浮小麦、龙齿各30克,柴胡、香附、栀子、法半夏、甘松各10克,白芍、甘草各15克,竹茹6克,大枣5枚。加入煎成汤剂,过滤,待用。每日1剂,分2次口服。
【方解】精神分裂症,中医称之为脏躁。脏躁是以发作性无故哭笑无常,精神恍惚,烦躁失眠为特征的病证。本病的发生与患者体质因素有关。西医属精神分裂症范畴。中医认为因气郁化热,上扰心神所致。方中珍珠母、浮小麦、龙齿等镇心定惊;甘草、浮小麦、大枣原为治脏躁之专方;生地黄、白芍等补血滋阴;甘松、香附等疏肝理气,开郁醒脾,加之柴胡更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栀子清心热,泻肺火;法半夏温燥化湿,又能散结除逆,为脾、胃两经的要药;竹茹清热化痰,止呕。诸药配伍,共奏镇心安神,疏肝解郁,化湿涤痰,清脏腑燥热之功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禁忌吸烟饮酒,避免精神刺激。
【典型病例】陈某,女,38岁。经常睡眠欠佳,于半年前因家庭纠纷生气,郁而发病,哭笑无常。常边走边哭笑,语乱不知亲疏。胸闷心烦,时时叹息,神志呆滞。呵欠频作,食欲减退,夜间少寐,舌红,苔薄黄,脉沉弦细。给予上方3剂后病情好转,续服9剂,诸症悉除。(处方来源:陕西省神木县刘长天)
方三
【方名与主治】疏郁安神方,主治精神分裂症,亦称“郁病”。
【组成与用法】郁金10~30克,木香6克,陈皮、香附、枳壳各13克,远志、石菖蒲、柴胡各10克,磁石15~30克,合欢花、珍珠母、龙骨、牡蛎各30克,琥珀(冲)3~6克。每日1剂,分2次口服。
【辨证加减】若眩晕重者加白芍10~20克;舌绛者加玄参15~30克;呕吐者加竹茹15~30克;痰火盛,苔黄腻者加胆南星10克;肢麻或窜痛者乌药13克、鸡血藤30克;悲哭多者加小麦30克,百合15~30克。
【方解】精神分裂症之忧郁型者,其多以生气动怒,情志抑郁为因,临床出现气滞肝郁,神魂不宁等证候。治宜疏肝理气,解郁镇静。方中以木香、郁金疏肝气而理郁结;配陈皮、枳壳、香附、柴胡顺气和中,使气机畅达;加合欢花、远志、石菖蒲、琥珀解郁安神,使心神归舍则魂自有居;合龙骨、牡蛎、珍珠母、磁石重镇以克刚,使元阳平而魂归肝,心阳潜而神自宁。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避免受意外的精神刺激,忌食辛辣之品。
【疗效】经临床验证,56例患者,治疗后痊愈42例,好转14例。(处方来源:包头市中蒙医研究科孟琳升)
方四
【方名与主治】癫狂梦醒汤,主治精神病,亦名“癫狂病”。
【组成与用法】桃仁24克,柴胡、木通、赤芍、大腹皮、陈皮、桑白皮各9克,香附、半夏、青皮各6克,紫苏子12克,甘草15克。诸药混合加入煎成汤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
【方解】精神病在中医学中称作“癫狂”。本病主要由于情志所伤而引起,亦有因肝郁气滞、血液瘀结,心神失养而成者。本方重用桃仁配赤芍活血化瘀,用香附、柴胡、青皮、陈皮疏肝理气解郁;紫苏子、半夏、桑白皮、大腹皮降气消痰;木通清热利湿;倍用甘草缓急调药。诸药相伍,活其血,理其气,消其痰,痰消窍得通。故治气血凝滞,痰气郁结,气、血、痰三者互结之癫狂病,颇相适宜。
【注意事项】妇人崩漏慎用。
【典型病例】徐某,男,26岁。患者3天前因大惊恼怒后,情绪异常,思绪混乱,当夜即头痛不寐,妄言妄行。诊为“精神分裂症”,经用氯丙嗪等药,昏昏而睡,醒即发狂。改用癫狂梦醒汤3剂,情绪好转,再进5剂,精神恢复如常人,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处方来源:贵州省纳雍县杨翔兰)
阿尔茨海默病(早老年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的特点是,精神和智力异常,病人的知觉、智力、记忆能力持续性减退。中医认为,老年性痴呆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肝肾亏虚,脑髓不充所致。
方一
【方名与主治】滋阴健脑汤,主治脑血管性痴呆症。
【组成与用法】生地黄、熟地黄、赤芍、白芍、川芎、枸杞子、地龙各15克,当归20克,阿胶12克(烊化),鹿角胶12克(烊化),黄芪15~30克,红花、桃仁各6克,紫河车12克(研末另包)。除紫河车冲服,阿胶、鹿角胶烊化外,余药混合,加水煎汤,早、晚各1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
【方解】脑血管性痴呆症常由多次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所致,本方针对肝肾阴虚伴有气虚血瘀者而设。方中生地黄、熟地黄滋阴补血;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赤芍、白芍敛阴,缓急止痛,柔肝养血,活血通经;枸杞子甘平,柔润多液,具有补肾养精,养肝明目之功;阿胶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之效;鹿角胶性味甘微温,功能补肾阳,生精血,托疮生肌、黄芪补中益气,配以当归、川芎、红花、地龙等药后,具有益气活血,通络利痹的功效;地龙有清热解痉,通利经络,利水消肿的作用;桃仁、红花为活血祛瘀之品;紫河车为益气,补精血之佳品;合阿胶、鹿角胶,三者均为血肉有情之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能。全方合用,共奏滋阴养血,补益肝肾,益气活血之效用。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需禁烟戒酒,避免情绪激动。
【疗效】经临床验证,52例患者,治愈3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处方来源:北京市房山区中医院赵福顺等)
方二
【方名与主治】养阴益肾软脉饮,主治脑动脉硬化症,亦称老年性痴呆。
【组成与用法】枸杞子、制何首乌、玉竹、女贞子、麦冬、石菖蒲、赤芍、川芎、**各12克,灵芝10克,丹参15克。上药加水煎成汤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20剂为1个疗程。
【辨证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血脂高兼有痰浊者加泽泻、山楂、胆南星、半夏;肢体麻木加桃仁、红花;活动障碍加全蝎、地龙、蜈蚣、僵蚕;肝阳偏亢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好转后可用杞菊地黄丸、天麻杜仲丸、复方丹参片等成药善后。
【方解】脑动脉硬化症,中医学无此病名可考,实属“头痛”“昏厥”之范畴,西医认为该病是人体衰老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脑血管病变,致脑血管硬化,血流减慢,临床表现出头晕、头昏、头痛,时有短暂性昏厥,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根据中医学对本病病机分析,其源于肾阴亏虚所致,故治宜养阴益肾之法。本方中采用枸杞子、何首乌、玉竹、女贞子、石菖蒲、灵芝养阴益肾补脑,以填精固本。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以上诸药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具有营养脑细胞,保护脑功能,延缓脑衰老,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赤芍、丹参、川芎活血通络,化瘀祛滞,有扩张脑血管、排除血栓,改善脑血流,增加脑组织氧供应量,推迟脑萎缩进程的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有平肝明目益脑的作用。全方共用,具有养阴益肾,补脑填精,活血化瘀,通络软脉的功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烟、戒酒、情绪安定。
【典型病例】吴某,女,56岁。头晕头昏头痛5年,1年来加重,脑血流图示脑血管弹性减退,供血不足,药物试验提示脑动脉Ⅰ度硬化。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硬化。血脂:三酰甘油192mg/dl。甲皱微循环检查微血管呈帽状出血,血色陈旧。诊断:脑动脉硬化症。治拟养阴益肾软脉饮15剂后,头昏头晕减轻,记忆力增强,继服原方8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脑血流图,眼底、血脂分析均恢复正常。甲皱微循环检查微血管出血消失。改服杞菊地黄丸等善后,半年后随访无复发。(处方来源:浙江杭州梁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