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注意冷饮卫生。夏天由于天气炎热,各种细菌繁殖旺盛,特别是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化脓性葡萄球菌,均能在摄氏零下170度的低温下生存。如果它们进入人体,就会迅速繁殖并产生病毒,导致疾病的产生。因此,在吃冷饮时要留心,既不要吃没有品牌商标的,更不要吃过期变质的。
另外就是要选择新鲜冷饮。一般说来,果汁类饮料必须没有沉淀;瓶装的饮料应该不漏气,开瓶后应有香气;鲜乳应为乳白色,乳汁均匀无沉淀,无凝块,无杂质,有味;罐装饮料的表面不得生锈或漏液。
另外,孩子在剧烈运动后要节制吃冷饮。孩子在活动时体温会升高,咽部也会充血,这时如果大量进食冷饮的话,就会使胃肠等内脏器官和咽部受到刺激,进而出现腹痛、腹泻或咽部发炎疼痛、发音嘶哑等症状,同时还会诱发咳嗽和其他疾病。所以孩子在剧烈运动后,应该休息一会儿,然后再有节制地吃点冷饮。
事实上,多喝白开水和食用天然新鲜的水果是最好的解暑方法。另外,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自制一些防暑降温饮料,比如三鲜饮:用鲜竹叶、鲜荷叶、鲜薄荷各30克煎煮约10分钟取汁,再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可起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功效。
三花饮:野**、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净后以沸水冲泡,加盖稍冷后当茶饮,有清暑解热、芳香开窍、去心胸烦热的作用。
五豆汤:取绿豆、赤白小豆、黑豆、白扁豆各适量,生甘草10克,煮沸凉后代茶饮。中医认为,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利水消肿的功效,能预防中暑。唯一不足之处是绿豆性太凉,体虚者不宜食用。
答疑录
5566问:
夏季多吃冷饮好吗?
张医生答:
夏季冷饮吃得过多,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并刺激肠道,使蠕动亢进,缩短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特别是患有急慢性肠胃道疾病者,更应少吃或不吃。
天仙子问:
吃冷饮后拉肚子,是胃寒还是什么?昨天夜里儿子吃了一支小小的可爱多,很小的一支!然后过了几十分钟后就拉肚子了,请问他是胃寒吗?对了,晚上的时候他还吃了一个梨。
张医生答:
吃的都是寒凉的东西,一般人的肠胃都会受不了,而且又是在晚上空腹的时候,这样对肠胃的刺激会更大。梨也是典型的凉性水果,拉肚子也在情理中,以后一定要注意,不要这样糟蹋孩子的胃,一次这样不能说明孩子胃寒,但是胃是靠养的,如果经常这样的话,胃就变得越来越脆弱了。
猪猪妹问:
我儿子今年10岁,经常饭后说肚子难受、恶心。我分析可能是与不良的习惯有关:在学校经常喝饮水机的冷热水混合的水。偷偷地喝些冷饮、吃些雪糕。虽然现在我控制他少吃雪糕,可他还是说恶心,难受。请问如何治疗?吃些什么药可以医治呢?
张医生答:
建议你带他去医院看看,很有可能是胃病。胃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很大关系,在共同进餐时细菌由消化道传染,所以现在有很多家庭有多人患病的现象产生。
风语者问:
孩子饭后可以马上吃冷饮吗?
张医生答:
饭后人体血液大多集中于胃等消化器官,胃肠活动相对活跃,如果此时吃冷饮,胃壁黏膜血管相应收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胃的活动减弱,难以对食物进行消化,形成饱胀状态,产生不适感。从生物化学角度来讲,消化酶最活跃的温度是37~38摄氏度,冷饮进入胃肠后会减弱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久之会引起胃炎和消化不良、营养不良。
6.天热了,孩子手足多呵护
大凡属于病毒传染疾病,应用中药治疗比较有效、安全。因为一般的抗菌素是没法消灭病毒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不是一味杀病毒,而是调整机体的阴阳失衡情况,改善机体全身功能,使病毒不能在病人体内生长。
8岁的小楠上周末从舞蹈班回来就开始低热,妈妈以为小楠是跳舞出汗后吹空调着凉了,就给孩子吃了点退烧药,并没有过多注意。可是过了两天,小楠的手心、脚心、口腔内、屁股上出现了红色米粒大的皮疹,妈妈以为她是出水痘了,于是又着急地带着孩子到我这儿来了。我一看,这哪里是水痘,其实是我们家长朋友们所知之甚少的儿童手足口病。
小楠的妈妈一听吓了一跳,忙问:“那不就是口蹄疫?是不是很严重呀?”
我说,手足口病跟口蹄疫可没关系,你莫担心!
手足口病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身体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经是由飞沫经呼吸或是通过被污染的玩具及不清洁的手经口进行传播。潜伏期2~6天,无前期症状,常为突然发病。整个病程5~7天,可自愈,存在复发的可能。一般病程短,预后较好。临床较多并发症为心肌炎、腹泻病、短暂性面瘫或肢瘫、脑炎等。但也有因合并脑干脑炎、暴发性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而死亡的病例,因此,应引起家长们足够的重视。
密切接触者可服用板蓝根冲剂等药物预防感染。治疗方面,患儿可用利巴韦林、穿琥宁等药物,根据病情肌注或静滴,疗程为3~5天。并注意对并发症的及时处理。
儿童手足口病因为与呼吸道感染、水痘等很相似,不好鉴别,所以家长更应该仔细观察。一般水痘是呈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而疱疹性咽炎虽然也会发热,咽部起疱疹,但水疱如针眼大小,以分布在咽颊、软腭、扁桃体多见,发热常在38摄氏度以上,其他部位不出现疱疹;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
而如果孩子染上了手足口病,一般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等部位都会出现皮疹,皮疹的颜色是红紫色,少数患儿波及四肢及臀部,躯干部极少。
手足口病一般用内服药物和口腔涂药结合治疗,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家长的护理工作对孩子至关重要,家长要定时让孩子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多吃易消化、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同时要保证孩子衣服的清洁。学校则应注意隔离患病的孩子、及时清理粪便、对玩具等进行消毒,同时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本病在中药古籍中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本人临床观察本病发现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
在溃疡面形成保护膜的药可有效治疗症状较轻的患者,常用的溃疡药有口腔溃疡散、冰硼散、西瓜霜喷剂。当孩子出现发热、咳嗽、流涕、低烧等症状时,家长可适当让孩子口服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和多种维生素。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如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要及时到医院加强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黏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躁,舌红、苔白或黄。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可用自拟清热泻脾饮。
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处方:谷芽、生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答疑录
何人问:
我家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已打3天针,可昨晚量体温36摄氏度,今早量37.2摄氏度,不知是否感冒了,如感冒能同时治疗吗?如不超过38摄氏度不吃退热药可以吗?
张医生答:
可服用清热解毒中草药,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等。若体温不超过38摄氏度,可以不用退热药。
宫迷问:
我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挂了3天的水,拿点药回来吃,不去挂要紧吗?
张医生答:
手足口病多见于3~6岁的孩子,由肠道病毒引起,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染,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脚出现皮疹,多于2~4天消退,最长7~10天,一般预后良好。不知孩子目前情况,若已不发热,体温正常,可以观察,中药治疗,皮疹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维生素问:
听说有幼儿园暴发手足口疫情了,请教对此应该如何预防?万一遇到,应该如何治疗?
张医生答:
可用此方:升麻、白芍、茯苓、半夏、陈皮各6克,泽泻4克,生姜、葛根各8克,生甘草5克。煎服,每天1次。
7.秋风乍起,正是养心养肺时
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过,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心肺就显得十分必要。
秋风一刮,“秋老虎”就来了。
中医强调,“秋冬养阴”。因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华夏长,秋实已成,粟黄粱红,一派丰盈。自然界万物因成熟而阳承收敛,阴精内蓄,及至严冬,天寒地冻,万物蛰伏,阳气潜藏。人体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就必须在秋冬之际顾护阴气,使其收敛潜藏,以为来年生发的物质基础。
秋天,天干物燥。秋属燥,燥为秋邪,肺为娇脏,最怕燥,而燥气又最易伤肺,所谓燥气通于肺。秋天干燥的气候极易伤及孩子的肺,因此,秋天最需要润肺。如果秋季家长没有给孩子养好肺,则冬季感冒在所难免。
许多家长曾满是疑惑地问:“秋天天气那么凉,孩子怎么依然会上火、便秘呢?这么凉快的天气本来应该是有利于下火才对呀!”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知道,儿童是稚阴稚阳之体,对气候的变化比较**,尤其是儿童的肺部极易受外邪入侵。而秋燥最易伤孩子的肺。
中医所说的“肺主一身之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因儿童的肺较娇嫩,邪气一入侵,正邪不共存,则孩子就会出现秋燥,诸如上火、口鼻干燥、便秘等症状。
要想预防秋燥,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其次,让孩子多吃清肺润燥的食物,如红梨、甘蔗等;再次,对于经常流鼻血的儿童,洗脸时可用清水湿润孩子的鼻腔前部,或用润肤露擦拭。
不少孩子的鼻腔黏膜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便易伤风、流涕,因此家长很有必要经常为孩子按摩鼻部。具体方法是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在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次,每天做1~2遍,可增强孩子鼻子的耐寒能力,亦可治伤风、鼻塞不通。
养肺以滋阴润肺为上策。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人。
秋季养肺,在饮食调理上,要坚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食物,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可以防肺气太盛。又因为金克木,肝属木,肺气过盛会损伤肝的功能,所以还应“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因此,秋天要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多吃一些带酸味的水果,比如石榴、葡萄、柠檬、柑橘、山楂、柚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