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从IBM的计算机全武行分化出来软件,并且只针对个人计算机软件,结果部分大于整体。而微软自己也没有能防止这一点的发生。在互联网时代,它没有发明两种最重要的软件,一个是浏览器,一个是搜索服务。微软靠强大的商业能力消灭了浏览器市场的执牛耳者,但是对于Google这个竞争者却一筹莫展,Google的市值已经达到微软市值的一半。微软和很多大公司之所以丧失了一些新的机会,秘密也在于分化。通常而言,分化遵守“分布区不重叠原理”,即新分化出来的物种若远离原物种的激烈竞争,就比较容易成长。
当住房面积比较小的时候,多功能的家具就比较流行,比如可以展开成为床的沙发就很受欢迎;当住房面积增大之后,不仅有专用的沙发,同时又增添了各种各样的椅子。家用的每一件数码产品,虽然在功能上都趋于综合,照相机、手机、摄像机虽然都可以照相,但是人们还会购买专门的设备,没有多少人拿照相机摄像。但是买两台数码相机的却大有人在,一台是便于携带的卡片机,一台是高档数码相机。数码产品和一些IT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并非意味着产品在融合,其真正的原因在于为电子产品提供某种附加功能的边际成本非常低廉,对用户而言,多一样总比少一样要好。在各个部件都成为多功能的同时,用户又让各种瑞士军刀司职专用的功能。用户常在购买了专门用刀子的瑞士军刀之后,再买一个专门用螺丝刀的瑞士军刀。
不仅仅是产品和经济遵从分化规律,科学和思想的发展也符合分化规律。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体现的关于科学革命的哲学思想,人们不应忽视。库恩发现在一次科学的大跃进之后总是有很多小步骤跟随着完善,并且发展出许多分支。不知道为什么,他在书中并没有明确地引入“进化”和“分化”这些言简意赅的概念。
我们发现,科学革命的历史分明是一部科学的进化史,任何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之后,人们做的都是细化和分化的工作,从而完善了一整幢“科学大厦”。哥白尼发现了“日心学说”之后,人们开始完善天体运行规律的研究;牛顿之后则是数学和物理学产生了许多分支;达尔文的学说,又让人们把它延伸到了更多的领域。
同时,任何一门成熟的学说又不可避免地成为新学说的障碍,伟大的亚里士多德使欧洲的科技发展停滞了将近两千年,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发明了试验的方式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亚里斯多德的光辉导致了整个中世纪的黑暗。”禹宽平在《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的译后记中的感慨颇具进化哲学色彩。从原理上看,一门学说之所以枝繁叶茂是因为众人投票支持的结果,而这种支持,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和传播。由此看来,一些新的发明、新的创造都是在一片新的土地和新的公司里成长起来的,是符合物种生存逻辑的。
分化起初也许是幼稚的,当新的品种能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存活,甚至取代原物种。托马斯·赫胥黎第一次读《物种起源》时感叹说:“竟然没有想到有这么一回事,真是愚蠢之极。”盖茨在看到Google的成功之后恐怕也有类似的感慨。
用进化法则抑制房价
在深圳,从2003年到现在,住房的价格已经涨了一倍以上。原来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的住宅已经涨到8000~10000元,而原来10000元左右的住宅已经涨到20000元以上。在任何一次涨价中,越是高档住房价格涨得越多。当然,这也是有时间限度的,历史研究表明,在任何房地产一轮涨价中,高档住宅总是比普通住宅涨价幅度更大。在跌价时,高档住宅也比低档住宅跌得厉害的多。
政府为了平抑房价,尽量使所有人都能够有“功能型”的住宅,强行规定了房地产规划、开发中小户型的比率。有人提出质疑说这样会使大房子紧缺,非但不能降价,反而会使房子变得越来越贵。依据我们对社会的价值标准来看,这没有什么错,在产品营销中,超越功能部分的需求我们称之为“”。让有钱人为埋单,这没有什么错。
最关键的是这个政策符合产品分化的进化法则,所以在推行中也会比较顺利,这是很重要的。假如我们想做一些对社会或者公司或者自己有益的事,唯有采取合乎规律的办法,才会取得持久的效果。
实用主义建议
1.生存斗争是自然界的一种必然法则,然而只有减缓斗争强度才是斗争的上策,分化就是一种减缓斗争强度的方式。
2.经济的发展不断在创造新的生态位、消灭旧的生态位,所以发展的契机不在于市场的大小,而在于它是否位于分化点上。
案例
如何“抚养”新部门?
2006年11月28日,华为公司以8.82亿美元出售了华为3Com合资公司49%的股份给3Com公司。
在动辄以数十亿美元收购公司的案例中,8.82亿美元并不是一个很显眼的数字,但考虑到中国整个的经济环境和需求环境,能够将华为3Com合资公司运作成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华为3Com的业务是企业网络设备,这是一个竞争激烈、风云多变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发展历史是一系列重型公司倒下的历史,IBM、HP、3Com、北电等都曾经角逐过这个鸡肋般的市场,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华为当初涉足企业网络设备市场可谓困难重重,最关键的是,企业网市场非常分散,而华为擅长的则是用户数量非常少的电信采购模式。如何在新的市场中存活是一个难题。华为所采用的方式暗合了生物的分化原理,在原体系基础上让企业网部门相对独立地运作,这样它就能够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调整,逐渐产生了适应性。我们再反观IBM和北电这些大公司,它们试图做的总是将新市场纳入它们熟悉的体系和套路中,从而越来越丧失了适应性,以至于死亡。
那么是否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当一个公司进入一个新业务领域时,只要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就是成功的法宝呢?也不一定。要是那样的话,只有两种结果:成功了,它就不属于母公司了;失败了,就一切都没有了。
公司进入新领域的关键是在“抚养”和“进化压力”之间取得平衡,过分的抚养,缺乏进化压力,新业务部门就丧失了适应性。完全缺乏抚养的幼崽又很容易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被淘汰。这种辩证关系就是广为人知的“丛林法则”。
山中有一棵伟岸的大树,它枝繁叶茂,风姿绰约;它的顶端极力向上,寻求最多的阳光雨露;它的枝干舒展扩张,占据最有利的呼吸空间;它的根系盘根错节,丝丝入扣,吮吸着大地最多的精华。可是,在大树的身边,几棵弱不禁风的小树却在痛苦中挣扎,枝干瘦弱如草茎,叶子枯萎如残花。
小树忿忿地盯着大树:“你已经有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为什么还要与我争夺生存的空间?你处处得天独厚,为什么却要限制我的发展?”
大树冷冷地说道:“这里是丛林,竞争就是丛林法则,因为你的生长对于我来说就是威胁。”
一颗草的种子落在了树下,在晨曦中,从土的缝隙探出嫩黄的小脸,羞涩地轻摇着自己纤细的腰肢,张望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一滴雨露从大树的枝干上滴下,又是一滴,这珍贵的甘露滋养着饥渴的小草。草儿蓬勃地生长,她抬起头说:“谢谢您!大树先生,谢谢您的慷慨和大度。”
“哈哈哈哈……”大树宽厚地笑了起来,笑声在丛林中荡漾:“别客气,我们同在一个丛林,相依相偎,互相帮助是丛林的法则。尽情地长吧,我会尽一切可能帮助你的。”
小草感动地流出了晶莹的泪滴。
小草努力长高,可每当她长到一定的高度就无力继续生根发芽,她一次次地长高,一次次地倒下,终于长成柔美的草坪。
“你在干什么?这么卖力地生长。”小树低垂着头,不解地问。
“是伟大的树,他的慷慨滋润了我,他鼓励我成长,我不能辜负他的希望。”
小树摇摇头:“他才不慷慨,你瞧他把我挤成什么样了,我都要饿死了。”
“可这是为什么?他会如此的不同。”
“因为你的生长不会对他构成威胁,你精心地呵护着他脚下的土地,”小树若有所思地说,“适者生存,这是丛林的法则。”
夜晚,刮起了强劲的台风,风声鹤唳,万木萧瑟。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风止了,大树折断了树干,庞大的身躯零乱地趴在地上。他看看身边的小树:“这么大的风你怎么没事?我如此坚强都不能幸免于难,而你却是如此弱小。”
小树在风中招摇着自己的身体,阳光暖暖地照在自己的叶子上:“你总是过于求大求高,你却忘记了树大招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懂吗?这也是丛林法则。”
丛林法则不只一条,我们要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竞争中寻找一切可以成长的机会。
上述文字是流传最广泛的丛林法则,由于这个法则的冷酷,总遭到人们情感上的厌恶。而实际上,这就是自然界的原貌。用丛林法则比拟现实的商业竞争,不能认为仅仅是一种具象的比喻,它们之间有深刻而相同的逻辑内涵。
我们在这里不想对复杂的竞争问题展开讨论,仅对一个具体而普遍问题说明一下如何利用这个丛林法则—即如何“抚养”新部门?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很多公司都会遇到拓展新产品、新业务、新客户的问题。如何抚养这些新生儿,目前尚无成法。
进化上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使新部门获得成功,关键是处理好抚养和压力、继承和分化的关系。总体上说,缺乏抚养和过分抚养,都无法使新部门获得竞争力;过分的继承则使新物种丧失了适应新环境方面的进化,它就无法分化出适合新目标的特征出来;完全游离于原公司体系之外,则缺少了根基,从而变成了完全自由的进化,增加了被淘汰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