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食物匹配并不只是体形上的匹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的食物恰恰是世界最小的动物之一,一头大蓝鲸每天要吃掉400万只磷虾。沃尔玛是世界最大的企业之一,销售的不是价值数亿美元的飞机,却是不值几个钱的日用品。食物匹配法则代表着能够最经济、最有竞争力地占有一种食物的能力。
说到这里,我向读者介绍一个来自《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这本书中的例子,以说明自然选择中精巧的数学原理:
河狸从巢穴附近取食,并从靠近巢穴的地方收集一些小树的树干。它们用牙齿在树干靠近地面的部位将其咬断,如果不在水中,则拖进水中,然后拖进巢穴中。河狸怎样决定它要咬哪一根树干呢?它们用的是那种最合算的办法,这是密执安的生物学家加里·贝诺夫斯基(GaryBelovsky)的假说。这就是说,河狸尽可能按经济原理决策:咬断和运输的难度,以及离家的距离。贝氏的计算证明,河狸的效率在距离增加之后更加具有分辨力。太小的树,因为没有使用价值而被放弃,太大的又因为咬断和运输的代价太高,尤其是从树丛中运到水池中浮起的难度而被放弃。贝氏预测,河狸采集的树干会因距离加大而缩小,同时,只采集符合理想直径范围以内的树干,而并非是随便什么样的树干。测量并统计河狸在池塘边所啮倒的树桩,证实了这一预测。下一次你再看到河狸池的时候,就不仅能欣赏河狸工程之神奇,也能赞赏它们安排工程优选原则的智力了。
进化规律告诉我们,自然界在选择时是非常擅长算计的,它们斤斤计较地选择生存效率高的物种保留下来,淘汰那些效率低下者。生物的多样化是斗争选择的结果。
这个道理在商业上比生物界要浅显易见得多,大公司必须吃足够大的食物,小公司则适合狭小、灵活的细分市场。然而这一点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我们就像最原始的、混沌状态的狗一样,管它是老鼠还是蚂蚱,是肉就行。长期来看,食物不匹配必然损害而不是增加公司的竞争力,任何公司都要接受自然选择法则。
西方公司与我们相比,其中一个优势是它们的历史比较长,经过无数的教训,明白的自然选择法则比我们多。亨利·福特、杰克·韦尔奇教给了我们在生存斗争中“大者取胜”的原理。但是,我从未看到有人明确指出了食物匹配原理的妙用。
思科公司的战略有两条:第一条,确保他们进入的市场能够做到前两名,钱伯斯说这是从韦尔奇那里学来的;第二条,思科要进入的市场要有1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这第二条便是鲜为人知的食物匹配法则。
一般而言,违反食物匹配法则通常都是以大吃小,而不是以小吃大。从逻辑上看,一只未经自然选择优化的狗可能去攻击一只老鼠,一只猫想把羊作为美餐的可能性不大。以大搏小通常表面上的好处是都会有所斩获,一个大公司靠着它的规模和力量,进入任何市场可能都会有所收获,但是,成本则是隐性的,划不划算就很难说了。
中国很多大的公司都曾经有多元化冲动,我们曾看到大公司拓展一些微不足道的市场,开发一些难以与公司规模匹配的业务或者产品,经常干“狗拿耗子”的事情,这是因为缺乏进化选择过程。作为食肉动物,狗见到老鼠有捕捉的冲动是出自本能的反应,至于在能量收支上是否划算则要通过自然选择才能知晓。经济决策的直觉总是考虑边际收益,忘记平均成本和沉没成本,只有这些“狗拿耗子”的事情大到影响公司生存的程度才会被迫停止。
降低竞争强度
生存斗争的最高法则乃是降低斗争强度,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各自尽量占有不同的生存资源,虽然长期来看,由于生物的过度繁殖,即便占有不同的生态资源也是权宜之计,但自然界并不选择长远,生物总是向最有利于降低竞争强度的生态资源分化。
科罗拉多岛是巴拿马运河上的一个15平方公里的小岛,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竟然生存着多达74种蝙蝠。每种蝙蝠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的以鱼为食物,有的专吃昆虫,有的像蜜蜂一样,以花蜜为食,有的则专吃胡椒的种子。
对不同食物资源的要求,一方面降低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强度;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资源。这两个原因是造就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丰富的商品和商业形态也是在自然的选择中逐步占据不同生态位的资源形成的。
创新是商业中降低竞争强度最主要的方式,人们不断寻求创新暂时缓解了竞争强度,使商业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隔离也是一种有效的降低竞争强度的主要方式,弱小的生物要想生存成长,必须尽量隔离,逃避竞争。现代经济中天然的隔离越来越少,于是就要努力创造人为的隔离。
1999年1月13日,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公司。
在呼和浩特公园南路附近,七拐八绕,才看到一座破旧的6层宿舍楼;宿舍楼的底层,有一户两居室53平方米的民宅;民宅里摆了6张桌子,一台茶几,一张沙发,一张单人床—都是从牛根生家里搬来的。牛根生来了,没有座位,就坐在单人**办公。
这就是蒙牛开业时所租的第一间办公室,月租金200多元。没有任何标志,没有半点张扬,整个公司羞答答地蜷伏在居民区,匍匐前行。
“偏僻得没人想到,普通得没人注意”。这是牛根生的指导思想。因为他知道,面对强大的伊利集团,蒙牛若想生存,最好的方式就是隐蔽。虽然,蒙牛和伊利的市场完全重合,蒙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尽量回避竞争,才为蒙牛的生存赢得了机会。
放弃幻想
接下来,我们也有必要对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说上几句,这个话题就像人们家常便饭一样,有关的著述即使不想看也能看到很多,有关的议论即使不想听也难。看来,就这个问题写什么都是多余,这里,我们只是提醒读者认识到斗争的普遍性,要接受而不是躲避和厌烦斗争,因为斗争是生活的本质。
所有人都不是好人,我是人,所以我只能不是好人。有的时候,我也不懂自己为什么这样阴暗,把别人的事儿一律往坏处想。穷人出本书认定这人不甘寂寞,不守本分;名人说两句闲话就认定这人是装孙子,没话找话;媒体报道某人某事就说是炒作;导演拍部片子,卖钱了是傻瓜。说来说去,就是不相信这人目的就是他正在干的这件事,一定要去打探、猜他后面的真正动机。其实自己想象力也很有限,猜来猜去,无非是‘名利’二字,某人想钱想疯了,某人想出名想疯了,得出这个结论,自己也踏实了,觉得把人家看穿了,进而把纷纭世相也看破了。我坚持我自己的观点:没一个好东西,怎么想别人也不过分。所有自夸的、自以为正确的,在外招摇的,都是暗中夹带自己私利的,必须有人出来给他们添点恶心,别让他们觉得有一手遮天的好事,占多大便宜现多大眼,这不是洒狗血,是行使自然律。
这是王朔的一段语录,比《狂人日记》更直白,很多的作家都对人性有深入的观察和感悟。从个体来看,极有可能有“好人”存在,但从进化规律上看“所有人都不是好人”才符合进化逻辑。
《听几米唱歌》中写道:
我不是真的想踩着你的头往上爬。我也没有办法,他踩我,我踩你,踩来踩去大家也就习惯了。真高兴往上爬的人是我,被踩得扁扁的人是你。
“公司就是自私的个体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达成的妥协。”加尔布雷思写道。
说到生存斗争,公司内部的生存斗争则是不可遗漏的部分。几乎在任何形式的公司中,斗争都无处不在。
我们姑且不论由于利益和人性所引发的明显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以及办公室的尔虞我诈,单说隐性的斗争则更加普遍,就像自然界的斗争并非都是血腥的捕食和被捕食的形式,很多的激烈斗争并不以显著的方式表现出来。
一方面,心理学已经证实了人类具有过度自信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从进化的角度很容易解释成有利于生存。另外一方面,人的能力都具有相当大的弹性,为了经济利益组成的人类组织结构,不可能天然地适合所有人的能力和期望,任何组织都不可能给人们提供显著正确的生态位。于是,争夺位置的斗争若隐若现地总是存在。
公司迅速膨胀时期,发展中的组织给人们的位置提供了想象空间,这是公司能够形成更迭的原因之一。同时,这种组织的实际发展能力和空间远小于人们的主观期望,公司又缺乏人们公认的秩序来抑制这种竞争。于是,竞争就会变得非常激烈,由隐蔽形式的竞争,转化为明显的竞争,这是很多初创公司崩溃的主要原因。
“他还不行,是个新手,没有什么经验,我们需要高手。”说这话时,我们常常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一个生涩的新手。人们对高手的希望总是叶公好龙,公司是组织化的机器,有什么样的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来填补,任何缺乏生态位的人都会枯萎。“老一代革命家”是“新一代革命家”的阶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新一代革命家的阻力。
自然界当然不仅仅有斗争,也有合作,生物之间相互依存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下一章我们将讨论企业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说斗争是短兵相接、剑拔弩张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则是非常复杂的、隐性的。人们对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认识还相当肤浅,它不仅仅是一只手握手,另一只手搏斗的关系。
实用主义建议
1.谨记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所宣称的:“无论竞争是否已经开始,竞争的法则已经建立:谁也无法回避,也找不到取代它的其他法则。尽管这些法则对某些人而言是残忍的,但对种族而言却最好不过,因为它们能保证适者生存的机会。”
2.斗争并不是勇敢的比赛,而是策略的竞技场,掌握自然斗争法则才能增加取胜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