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自私的由来 (1)(1 / 1)

达尔文密码 孟庆祥 1594 字 4个月前

自私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和财富规则的基础,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深入地探讨人性自私的生物学基础。对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的动物而言,自私有利于生存,生存又有利于获得后代,于是,自私这种品行就世代传递了下去,永不停息。即便如此,我们也无法理解人类的自私强度为何如此之大。

无需讳言,很多人对我们生活的现状和社会状况很不满意,甚至有一些绝望。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鹰派横行的世界,凶残的竞争,竭泽而渔式的掠夺,无所不用其极的博弈充斥于各个角落。归根到底,这是人类自私的本性使然,而自私又是进化中万物的逻辑(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参看《自私的基因》)。戴维·迈尔斯在其《社会心理学》中指出:“当道德与贪婪同处竞技场时,通常是贪婪大获全胜。”

越南市场梦Ⅱ型弯梁摩托,1998年每辆价格高达2100美元,同型号的中国车到岸价仅为500美元,于是,中国车便势如破竹般攻下了越南市场。在越南商战中的物美价廉优势,迅速壮大了中国摩托企业。由于国内摩托车进入越南市场急功近利,售后服务跟不上,产品质量参次不齐,给越南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中国摩托在越南市场像潮水一样涌上海滩,又像潮水一样退下了沙滩,仅仅风光了三年。今日越南市场,日本摩托又夺回了它的头把交椅,而且售价还能稳定在每辆1200美元。中国摩托从每辆均价500多美元跌到了300多美元。

如今,类似于越南摩托这种问题几乎是中国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人们总是轻而易举地将这些问题归咎于态度问题,也很容易给出一个简单而带有说教性质的解决方案,无非是讲求诚信、优质优价、确保质量等。以前,这些规劝简单得近乎幼稚,《第五项修炼》里有一条规则“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但是到底如何做,我并不清楚。在达尔文的启发下,我慢慢地领悟了市场博弈的进化规则。

现代社会分工极其细化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的任何产品几乎都是为了销售,而不是自用。在销售中,企业必须做出选择,是诚信还是欺诈,提供质次价低的产品还是优质优价的产品?一种新产品率先占领市场要紧,还是确保质量推迟上市时间?任何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说到底,这些问题的确是“态度定位”问题。企业应该如何选择或者说自然选择青睐于哪种态度,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答案。“适应性”这个词和环境的关系很大,在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自然选择机制,博弈策略永远处于演化之中。

市场的博弈法则和人们期待的诚信、公正等褒义词(我怀疑这种期待实质上是一种假象,只是要求他人而不是自己如此这般的一种幻像)正好相反,总是从有利于欺诈、自私、缺乏道德,而诚实、公正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进化而来。

每年春季,中国北方都会有许多漫天黄沙的日子,其中部分原因是内蒙古和蒙古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的。经济学家一定会解释为由于草场公用,才导致了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不仅造成沙尘暴,同时也损害了牧民自身的利益,它的直接后果就是草原上能够饲养的牲畜数目的减少。如果牧民有所节制,公共的草原上就可以放牧更多的牲畜。现代兽医学发展起来之前,蒙古和内蒙古大草原之所以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多半原因是通过传染病这种方式残酷地淘汰牲畜的数量。

由于自私造成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每个公共的渔场都在遭受过度捕捞,每一片森林都在遭受过度砍伐,每个油田资源都在被过度开采,每个小区的绿地都在经受无谓的践踏。原因很简单,破坏的代价由公众承担,但是放牧的收益则归个人享用。

自私有理

我们设想有一种群体的食肉动物叫做“麟”,它们没有任何智商,只是凭借基因的指挥无意识地行事。起初的一个群体都是非常诚信的,任何一次捕猎活动中的每个个体都奋勇当先,捕猎之后,大家分配食物也是各取所需,从不争执,它们就是我们设想的那种毫不利己的完美的群体。由这种纯利他主义组成的诚实群体因为大家的齐心协力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麟的例子,在现实的动物中也有原型,《物种起源》有一个精彩的关于养奴蚁的例子,就完全分化出两个种类的蚂蚁,作为奴隶的蚂蚁勤勤恳恳,从无抱怨,而作为奴隶主的蚂蚁,甚至不会自己吃东西。

此时,由于基因突变,产生了一个骗子麟,它的特点是好吃懒做。它从不参加任何捕猎行动,在享受劳动果实时却奋勇争先。由于大家都是没有意识的,其他的麟也不反对这个个体。骗子麟由于不必承担捕猎的风险,坐享其成,而诚实麟则在捕猎中做出牺牲,长此以往,骗子麟在种群繁殖中就显示出其优越性。当骗子麟数目增加之后,由于分食者的增加,诚实麟的负担越来越重,必须要增加捕猎的次数,生活才能得以继续。但不管骗子麟数目多寡,在一个群体中,它的生存策略总是优于诚实麟。

有一天最后一只诚实麟死去了,就都是骗子麟的天下了。它们会很好地生存吗?也不会,因为每个个体都不去捕猎,当然就会全部饿死。从这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三条结论:第一,极端诚实的群体可以让大家的利益最大化;第二,从个体利益上着想,在一个群体中,极端自私的策略优于极端无私的策略;第三,极端自私的个体无法维持一个群体的长期生存和稳定,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

因为能够生存,现实中的种群动物都进化出在上述三个条件中取得平衡,恶人策略总是优于好人策略,但又会受到束缚。利他虽好,但是缺乏遗传基础,它必须通过特定的机制才能形成。

比如智力就是一个束缚因素,当麟有了记忆力和分辨力,诚实的麟可以打击骗子麟,以取得平衡。但是,智力并不能改变骗子有机可乘的逻辑,智力不会全为维护诚实而生,骗子麟就会想办法进行伪装以达到欺骗诚实麟的目的。也就是说,带有一定程度欺骗能力的智商,在一个完全是诚实智力的群体中仍然具有进化优势。

但是,智力的进步会让麟对它的行为做出调整,在最后一只诚实麟死掉之后,或者是食物非常紧缺,面临饥饿的情况下,它们也会变得不那么自私,适当进行捕猎,这样它就不那么极端自私。

于是,进化的结果就稳定在自私大背景下,带有一定程度的诚信,冲突中有一定程度的合作。这与人类活动非常相似,人也是在自私情况下,稍有一点诚信,冲突中会产生合作。诚信和合作通常是面对外部压力所做出的妥协,一旦外部压力约束放松,自私的本性就会暴露出来,用道金斯的话说就是“你为我搔痒,我就骑在你的头上”。不管是哪种动物,也不管它们的智力发育水平如何,这种策略适合所有群体生物的进化需要。

自私不仅仅是人的本性,而是万物在竞争中得以存在的必然逻辑。由于自私是一种无机可乘的逻辑,在一个利他的群体中,则存在自私的漏洞,自私者可以获利从而淘汰了利他者,而这个行为本身又会遗传下去。

比如大量的事实显示,假如你相信哪一类人,最后就被这种人欺骗,这是因为“相信”二字是有漏洞的,有机可乘的。我记得有一本书名字叫做《总统是不能相信的》,意思就是说尽量通过规则约束总统必须做一个“好人”,如果“相信”他是好人的话,万一他不是好人就会酿成大错。

不成熟的我们常常给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贴上了不适当的标签,事实上总是人类的本性和外界的约束条件决定着人的反应,一旦放松约束,本性就将得到展示的机会。比如,我们说老师好,于是用不了多久,出问题的肯定是教育系统。我们说医生救死扶伤,道德品质高,那么医院肯定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伯顿·范德兰(BurtonF.VanderLaan)的话一针见血:“对于我认识的医生来说,他们进入这个行业的内在动机—帮助别人,献身科学—很快就被优厚的薪酬所淹没。他们从事这个行业的快乐不久便消失了。外在的奖励成了工作的理由,医生失去了为他人服务的动机,只为获得‘成功’而努力,薪水的高低是评判的标准。”

性和遗传策略决定了人非常自私

为了讲清楚自私的由来,我们还要把蚂蚁、蜜蜂这样的社会性昆虫拿来讨论一下。对昆虫而言,几乎一切行为方式均来自于本能,也就是说它们的一切行为方式都是由基因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