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经历:打开人生宽度,丰富人生阅历(1 / 1)

自从我出国留学后,有很多家长和朋友会向我了解一些关于出国留学的相关问题,例如如何择校,选择什么专业,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如何……我在出国留学前也有很多的担忧,除了学校和专业方面,更多的是担心毕业后的发展,是留在国外还是选择回国;如果选择回国发展,自己的留学经历以及所取的学历证书是否有一定的含金量,国内经济发展迅速,自己会不会跟不上发展……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导致留学前一度有些焦虑。

不论是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学业中,遇到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自己去解决,自己做决定。所以到底要不要出国读书,出国读书的价值在哪里,要看个人的权衡。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来看,留学的价值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

西方的教育制度和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说我国的教育制度更倾向于应试教育,国外更倾向于素质教育,这种说法我觉得是比较片面的。不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并没有孰优孰劣,只是方式和侧重不同。素质教育虽然能让天赋者更容易被看到,但也会使普通人更容易趋于平庸;应试教育虽然能够最大程度上公平地给大家都提供教育机会,但也免不了会扼杀一些人对学习以外的其他兴趣爱好。不论哪一种教育,都在于给予人启发,引领人前进,所以在家境可以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情况下,能够出国留学,多一份求学经历并非不是一件好事。

二、避开制度成本

高考也好,考研也罢,在维护了公平和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制度成本。以考研为例,一场考试决定一切、每年只能报一个学校、热门专业竞争过大等特点给考研增添了巨大的压力,而动辄两三年的时间成本,也使不少对读研兴趣不大的学生感到焦虑。

因此,对很多人来说,选择出国留学,多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未尝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三、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赛道

国外的很多学校为申请制,而国内大部分的学校为考试制,两者侧重点不同,就会出现有人适合申请制进入大学,有人更适合考试进入大学。有很多考不上“985”“211”等学校的学生,但却有机会可以申请到海外名校榜前五十的学校;也有不少学生申请不到海外名校榜前五十的学校,但在国内却可以进入一个非常不错的学校。所以说,个人的能力不同,选择也不同,去国外留学也是一种选择。如果你在这条赛道上使不上力,那就换一条赛道。

出国与否终究只是个人选择,不存在谁比谁更有优越感,谁比谁更聪明、更有能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类不同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多,仅凭学历这一项定终身的时代早已远去。但是趁着年轻,还是应该去更大的世界闯闯,多番尝试,探索教育的真正价值,然后静待时变。毕竟有希望,才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四、政策红利

这个主要指针对留学生的一些福利政策,比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落户问题,深圳、杭州等城市的人才津贴福利。有的人会因为当地的一些福利政策而选择去国外留学也是可行的。

这里也多讲一点关于大龄留学的看法,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有出国留学的想法一定要趁早。切忌犹犹豫豫,考虑了一年又一年,学费一年比一年高是个问题,年龄越大牵绊越多也是个问题。

首先就是心理落差的问题,尤其是工作好几年小有成就的,在公司还算个小领导的,到了异国他乡脱离一切人际关系,突然成了学生,而且面对的可能是比自己更优秀、更年轻的同学。如若在小组作业中受到人家的批评指正,落差肯定是有的。

其次就是学习能力的退化,和应届生相比,你脱离学术环境好多年,一下子要回到那个状态比较难,以前学的知识早就忘光了。这时就不光是能力问题了,体力也是个问题,二十多岁时熬夜写个论文几乎是常事,三十多岁可能身体就吃不消了,比刚毕业的年轻人状态会差好多。

同时,出国留学就意味着脱产,一边是大量花钱,一边是放弃现在的薪水,算起来,经济成本加上有可能升职或加薪的机会成本,差不多等于失去了双倍的钱。也许出去几年,国内经济市场大改变,行业风口换了又换,回来搞不好起步比出国之前还低一些呢。

年龄越大牵绊也越多。有的可能已经结婚生子,有的可能父母年岁已大,这些都是学业路上的牵绊,导致你很难下定决心。总之,年龄越大,生活中琐事也越多,无论是时间的管理还是金钱的分配,学习都难免被越挤越靠后,所以一定要权衡好,尽早决定。

不过,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有想法、有冲劲,这些都不是什么困难,在哪里生活都会过得不错,再往前冲一把,结局肯定不会太差。

最后,讲一点我在国外读书和兼职时学到的令我受益匪浅的两个重要的能力。

一、辩证思维的能力

要学会质疑权威,学会批判性地看问题和反向思考,这会让你的思维有很大的提升和扩展。国外的课堂氛围很轻松,对于老师所讲解的内容,如若有不同的理解或见解,都可以在当下说出来,老师很喜欢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

二、讲故事的能力

英文里叫 “Story Telling”,同样一件事你比别人描述得更好,讲得更有画面感、更动人,也是一种能力。因为在工作实践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沟通,有“ Story Telling”的能力会让你比别人更容易被人看到,更容易得到机会。

对比一下国内外的企业家,你会发现,国外的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业创始人都很会讲故事,很会演讲,很会让别人信服他,比如乔布斯,比如马斯克,演讲增加了他们的可信度。

以上就是我从自身经历来谈的对出国留学的一些想法。我一直坚信,多经历,多去尝试,会打开人生的宽度,丰富自己的阅历,拥有不同的机遇。

我在新加坡的时候,认识了一位让我很敬佩的大姐姐。

这位姐姐早年毕业于国内的某大专院校,毕业后去了一家合资公司做文员工作。工作期间经人介绍认识了一名名校毕业生。她很喜欢智商高的人,因此哪怕男生家境很差,她还是一咬牙嫁了。

婚后受丈夫的影响,她一边工作一边进修,拿到了我国澳门地区的一个进修学位。后来丈夫去新加坡深造,她就辞职跟了过去。再后来又觉得不能只待在家里无所事事,于是又读了一个其他学位。之后丈夫得到了一个很好的读博机会,于是举家迁到加拿大,那时她已经将近三十岁了。有人劝她赶紧生个孩子,毕竟加拿大的婴儿和妇女福利很好,也有人建议她去打工,全力支持丈夫深造,这样丈夫成功留校了,她就是教授夫人了,是全家的功臣。

那段时间她很纠结,找工作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想要找到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性工作并不容易,如果是纯体力活,她又觉得实现不了自身价值。

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吗,就只能靠丈夫养了吗?

考虑再三后,她决定在丈夫所在的大学重新从本科读起,读一个她真正感兴趣的专业,但如果本硕一起读,至少要花费五年。别人都觉得没有必要,她自己也有些拿不定主意,关键时刻,丈夫告诉她:“你喜欢的事情就去做,家里有我顶着。”

毫不夸张地讲,那时候他们真的是一穷二白,但她对自己说:“我一定不会过得很差。”因为中国人骨子里就很勤劳,他们又很务实,不安于现状。

主意一旦拿定,接下来就是执行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生完第一个孩子后她就去读书,经济来源都系在丈夫一个人身上,她要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兼顾学习。

这样的日子一坚持就是五年。五年后,她以精算专业一等荣誉毕业,拿到了本科和硕士学位。毕业后她积极投身到工作中,但也没有停止学习,开始研究投资方面的知识。

人生虽漫长,但关键之处只有那么几步,不管是在家庭里,还是在事业和投资上,都是这样。

经过多年努力,她攒下了一些钱,投资了一些商业地产,增加了家庭收入。目前她的家庭收入来自三部分:工资、个人小公司的利润、房租净收入,这些收入加起来虽然不足以每年一次性付清全款去投资买房,但她有三个独立房屋,因为买得早,房贷已经还完。每年4月份报完税,她就会和贷款经纪人联系,咨询一下如果投资买房的话,今年可以拿到多少贷款额度,要支付多少百分比的首付款,贷款经纪人会根据报税表计算出来。

根据贷款额度、首付金额,她再去有针对性地寻找适合自己的、负担得起的房子。值得一提的是,她从来不会一次性付全款去买房。

她买的房子也不只是在多伦多这样的大城市,而是根据城市产业灵活地购置房产。比如看一个大学城有几万名国际留学生,她就投资学生公寓;一个城市以养老为主,就投资一些老年公寓;如果是工业城市,就买一些工业厂房或者商业地皮。以房滚房的关键词就八个字:因地制宜、地段为王。

国外的房产主要是占地大的独立屋,和国内的市中心公寓有很大不同,但投资上依旧有相通之处。比如,她比较看重房子的地段、景观和结构布局,因为这些是硬件,房子本身老旧或装修过时等则是软件,软件很容易升级,但硬件基本无法改造。

所以如果是硬件很好、软件较差的房子,可以大胆购买,就算是房市低迷期,也不必太过担心。反之,软件很好而硬件差的房子,则不要买,这种房子,市场繁荣期看不出来它的价值,一旦房市变差,它们受到的影响最大。

她说在房价上涨期,要尽可能多地买房,而且是少付首期多贷款,最大限度地利用杠杆贷款,因为在国外,对房产贷款有鼓励政策。比如在新加坡,房产贷款的利息是可以抵租金收入税的,自住房的贷款利息则无法抵税。

所以如果有充足的钱,就先把自住房的房款付清,如果那个时候投资下一套房的首付不够,完全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从自住房里借钱,这个操作叫作“Home Equity Line of Loan(房屋净值贷款项目)”,利息很低,年息大概在2%至3%。举个例子,假如你的自住房目前市值250万元,贷款已经付清,家庭年收入有18万元,那么按照规定,可以拿170万元左右的贷款额。

这笔钱可以全额支付两套“Free Hold Townhouse(无管理费联排屋)”后出租,然后再利用这两套房子的租金和自己收入的一小部分去还170万元的借款。十几年后款项付清,而财产上则多了两套连栋房屋。

她说,一个人实现财富自由的方式一共有三种:一是继承,二是结婚,三是自我奋斗。

而她没有祖荫,第一种情况显然行不通;先生又是普通人一个,结婚时完全是裸婚,所以第二条也行不通;因此,只能靠自我奋斗,一起打拼了。虽然起步晚,但她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勤奋和坚持,对生活有规划,而且敢想敢做。很多人比她条件好,但是不能坚持,或者只有想法却迟迟没有行动,时间久了,反倒落在她的后面了。

加拿大是锻炼人的地方,比起国内来,这里生活并不方便,没有人帮忙,家务事不分男女,反倒把每个人都磨炼成了生活多面手。男人下班就带娃、做饭、搞卫生,女人收工后打理院子、换水龙头、修家电,并没有明确的分工,认为什么活是女人该干的,什么活是男人该干的,这样对家庭和睦反倒很有益处。

由此可见,在哪儿生活都有利有弊,但只要有清晰的目标,不怕一时的困难,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总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尤其是为了家庭和孩子,再苦再累,都会不辞辛劳地付出。

普通人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争取多升职加薪,然后学着储蓄、置办不动产,过得未必比一夜暴富的人差。因为提高业务能力,是在职业发展上的投资,硬性存钱和买房,是对时间和未来生活的投资,你第一年咬咬牙买下房子,第二年就不会乱花钱了,毕竟要还月供,而到了第三年你会不由自主地养成存钱的习惯。

再过几年,你就会发现,身边没买房的人,钱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而你住上了自己的房子,房贷还了一小部分,房子还升值不少。

所以你买的不仅仅是房子,更多的是消费观念的改变,变得更加自律,更有动力。中国人安土重迁,比起没壳的人,你心里是安定的,脸上是自信的。

很多人从父辈那里接收到的信息是女孩子不要工作太辛苦,嫁个优质丈夫就可以了。用丈夫的成就来逃避自己的努力,是最偷懒也最要不得的行为。你就是你,不要拿他的收入和资历,来当作自己炫耀的资本。丈夫富裕了或者有地位,就理所当然地将其当作自己的成就,然后指点江山,教育他人该怎么做,这是不行的。丈夫优秀,你的目标应该是和他一样优秀,让他也为你感到自豪。

这位姐姐和同龄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她没有想着去嫁一个“好”丈夫来改变命运,也没有牺牲自己去成全丈夫,不管生活得穷苦还是优渥,她始终都很清醒。

真正的穷,穷的是斗志。安于现状或者经受不住**,把金钱花在爱面子导致的消费上,而不是给自己的未来投资,那么你还没开始奋斗,未来就已经被花呗、借呗和信贷等消耗殆尽了。但是如果你有很好的规划,足够自律,抵得住**,哪怕起点很低,终究有逆袭的时候。珍惜斗志,远离那些对未来不重要的干扰,然后按照选择的路勇敢地走下去,不要让别人成为自己贫穷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