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1 / 1)

一晃在新加坡待了差不多有两年了,日子过得也算是紧凑,忙学业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享受生活。这边的天气比较好,我会时常去逛植物园,去看海。大自然总是会治愈我们。但在国外待得久了,有时会觉得跟不上国内的发展步伐,会有一种不甘心的感觉。

上周末跟国内的朋友聊天,他说你出去的这些年,你知道你错过了多少发展的机会吗?我又不傻,怎么会不知道呢!

但这个事情,我确实是做过挣扎跟权衡的,那时候我对自己讲:如果摆在你面前有两个机会,一个是挣钱的机会,一个是求学的机会,你会选哪个?自问了几次,都毫不犹豫地选了后者,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么选倒不是说淡泊名利了,我这么一个平凡的人怎么会不想挣钱呢?只是我觉得,如果能力不到位,哪怕靠运气赚了钱,也未必守得住,最后还是要还回去的,但如果我在年轻的时候多进行学习,有知识有头脑,哪怕错过了这次机会,也会有下次。

挣钱的机会想有总是能找到,但读书的机会可不能错过,越是在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的时候,越要更多地去学习、去研究,过几年年纪大了,精力散了,再想读也有心无力了。

所以我仍觉得选择出国读书,继续深造,是我做的颇为正确的决定。有时候你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能力,不要光听别人的劝导,要自己做决定。

我观察事物很细,阅读速度也很快,凡事喜欢做总结,所有的心得体会和灵光一现的好想法,都会写进日记里,这些年写了好几本厚厚的日记。

其实严格地讲,也不是日记,是从学生时代的错题集衍生而来的。

我记得那个时候,每逢寒暑假,我妈会去给别的孩子补课,留我在家自学。学什么呢?提前学下学期的数理化和英文单词。英语是早上读背,晚上默写。数理化则是看课本、做课后习题,做完对照答案看看自己错在哪儿,反复错的题就记在错题本上,没事就拿出来看。

我用的是活页纸,这样开学了有新的错题就可以补充进去,同时已经确定不会再犯的就移除掉。不知道你们中有几个人也有这种错题集,我反正是感觉帮助很大。

等到大学毕业后上班了,我就改成了写日记,写今天发生了什么,观察到什么,自己有什么心得体会。或者今天读了什么书,感觉怎么样,那些我觉得对今后有用的地方,还会用其他颜色的笔标注出来,这些成了我如今写文章的宝贵资料。

在国外学习的时候,我学会了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叫作“Story Telling”,即讲故事。同样的事情,你能不能用讲故事的方式转述出来,能不能让听众有画面感、有共鸣,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

我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了写作中,而且国外的论文写法很讲究套路,重视行文严谨性,跟我们古代的八股文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对我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让我不管写什么,脑海中都始终想着全文的主题是什么,偏离多远都能绕回来。谁说学习的收获,就一定得是用文凭去换工作,然后折算酬劳的?我自己有成长也算的。

当然最大的成长还是比以前更会“独立思考”了。千万别小看这四个字。

我有一阵子因为久坐腰酸背痛,就去报了个健身班,那个普拉提女教练是一个湖南妹子,知道我做股票,说自己也有A股的账户,让我帮忙看看。

一打开,好家伙,全是绿的,有些公司听都没听过。我问她你知道这些公司都是做什么的吗?她说不知道,听人家说好就买了。我问她那个人做得怎么样?她说是朋友,但水平怎么样自己也不知道,就跟着买了。

你看,什么都不知道就直接买了,像不像随便一个人给你介绍对象,你就跟人家结婚了?对方什么情况、做什么的、有没有过婚史你都不知道,这吓不吓人?

我一直以来坚持的投资原则就是:看不懂的东西不去碰。

这个看不懂不是说上来就不懂,而是做了一番研究之后发现还是不懂的。因为我觉得买股也好炒基金也好,都考验你的认知能力。你想赢,想拿到好收益,先要提高自己的认知,动脑子去挖,去下功夫找到合适的产品、好的公司。婚姻跟感情也是一样的,你精心挑选的成功率肯定大过随随便便就嫁了的。

如果是没有底子的投资小白,我都是建议先从基金买起,不要上来就买股票,为什么呢?因为买个股容易有永久性损失,比如你买了就被套住了,然后舍不得割,结果被越套越深。但是基金不一样,专业人士的风险控制能力会比较好,而且相对于股票更好操控一点。

两者的差异有点像亲自买食材自己做跟去餐厅点菜。自己做,看着活蹦乱跳的海鲜有点下不了手。点菜就不一样了,白灼、清蒸、蒜蓉都是现成的,你只要找有经验、口碑好的那家就对了。

要想职业生涯更长久,想在投资上取得高效回报,学习和独立思考很重要,只有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操作体系和打法,并且不断地进化,最后才可能得偿所愿。因为选择的过程,也是体现你能力的过程,虽然赢了可能有运气的成分,但是亏了一定有能力不足的原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