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斜杠青年”这个词开始流行起来,大家也以做“斜杠青年”为新风尚,但流行的同时又开始了“贩卖焦虑”。“贩卖焦虑”和“斜杠青年”成了当下大部分年轻人的口头词汇。我们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标签,职业可以是一位产品经理,但私下还可以是摄像师、插画师、新媒体博主等,好像只有主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有个副业,或者同时有几个副业才好。远的不讲,据我的朋友圈近几年的变化来看,几年前说得好听点,一大半是金融从业者,但现在再翻看一下朋友圈,同时开店的、卖珠宝的数不胜数。
放眼望去,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主业之外找了份副业或者兼职,双重保障,而且看上去做得风生水起,生活水平好像一下子大飞跃。
比如以前做外贸的,现在一边做着外贸,一边又转身成了某品牌化妆品或服装销售的地区代理,经常在朋友圈更新状态,每天看起来都忙得不可开交。
也有本职工作是在银行工作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起医美来了,今天晒转账记录,明天晒巨额刷卡账单,照片全是下午茶,出入的都是高端场所,动不动就来一句:钱只有花在自己身上,才是真的有价值。但实际上过得怎么样呢,并不可知,有些比较熟悉的会了解一点,朋友圈的“他们”,私下里还要考虑下个月家里的水电费账单、孩子的补习班费用怎么凑齐。
还有一种更吓人的,今天来个数据,证明通货膨胀有多厉害,明天来个物价表,证明钱有多不经用,告诉你钱放在银行只能眼睁睁看着贬值,什么也买不来。然后偷偷告诉你,不如投我们的某某养老产品,或者买某某保险,保证跑赢通货膨胀。
每次在朋友圈刷到这些,我就笑一笑,并不理会,因为我知道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暴富。“暴”这个词有着太多的**性和不稳定性,主要是比较渺茫。我赞同并支持每个人应该有一份可以为自己增加保障的副业或兼职,毕竟现在的社会不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不稳定的,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丢失了这份工作或收入保障,已经不存在“铁饭碗”这一说法了。但是去发展自己的一份副业,不代表要盲目跟风,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最近看哪个副业比较火就做哪个。除了副业还有投资,投资也是现在大部分人的选择,而且我一直坚信存钱也是投资的一种,当你对投资项目的细节既不了解也不熟悉时,能把钱存住,也是能力的体现,迫不及待地想跟风投出去,博一个暴富,结果可能并不会如愿。每个人对抗投资风险的能力千差万别。
其实我也有特别焦虑的时候,每次焦虑起来还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一段时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年龄渐长,在生活里遇到一点瓶颈和挫折就丧气得不行,整个人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害怕做事情会失败,害怕挣得太少,也害怕钱会亏在自己手里,老了没有钱用。甚至对待情感问题都很消极,不觉得人家对我的好就是爱,也不认为有哪个男人会长长久久地喜欢我。
最焦虑的时候,我想过和闺蜜一起开个奶茶店、甜品店之类的小店铺,但是仔细算了下门面租金、税费、加盟费、推广费和投资回报率之后,就打了退堂鼓。曾经也想过经营一个医美诊所,毕竟现在医美行业挺受关注的。暑假那段时间,我偷偷跑去好几家医美诊所,一边装作美容咨询,一边暗中观察经营状况,发现好多家一天下来没几个客户,而营业额真正做得好的,都是大型连锁集团,小门店举步维艰,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行业对硬性技术和相关资质的要求很高,我们所了解的只是表面。
我这个人做事情前喜欢反复琢磨,一个项目究竟能不能盈利,从哪里盈利,盈利能不能持续,有没有风险,这个风险我能不能抵御……不琢磨还好,一琢磨把**都给磨光了,只剩下一堆冷冰冰的数字。
可能就是这种前一秒天使、后一秒魔鬼的个性,帮我挡掉了很多的冲动投资和**。那个时候,我只有一个念头,投资某样东西,或者做某件事,我至少要先了解它,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说服不了内心,那哪怕我跟风走对了,也不得安宁。搞不好拐个弯,又搭进去了。
虽然我一直赞成有一份可以给自己带来保障的副业或兼职,但相对于副业来说,原本的专业能力是我们不能丢的,除非副业也可以培养我们相关的技能,并且可以持续发展。因为我一直坚信你只有有一定的能力和技术才可以长久地养活自己,不能因为副业在一段时间内比较挣钱就放弃了自己原本的技能或专业,要有长远的眼光。
有一件事比较触动我,是一段对某知名女演员的采访。
主持人问她,目前很多演员为了今后的发展会设立自己的工作室,或者会投资一些产业,不知道她是否也有过这样的计划。这位女演员直接回答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去开任何工作室或者做生意,做好演员就是我一生唯一的愿望。”
由此可见,找准自己的位置,认准一条路走下去,可能是最笨的方法,但却也可能是最聪明的捷径。只有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专业上,去付出努力和心血,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回过头来看,我们中那么多人有焦虑感,原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另一个是想要的太多,又没有耐心慢慢来,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但又什么都没有下苦功夫,最终就什么都没得到。
而对抗焦虑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怎么赶在人前,而是找点事情专注去做、盯紧去做。副业、兼职耗费你两三分的精力是比较合理的分配,专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还在上学的就好好读书,专业学好了回报会很高,做微商或者其他副业,花几分精力就可以了,要分清轻重,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已经工作,但又不喜欢现在的职业的,那就要立刻做决定,多方面分析,认真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去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别信那套“找个清闲工作,然后再搞搞副业”的论调,想做什么就全身心投入去做,什么都想要的,最后都没好结果。
赚钱这事,一看运气,二看风口。
印象中,我爸他们那批“六○”后,下海做生意是个风口,大家都守着铁饭碗不敢动时,谁胆子大一点,下海开个什么工厂,谁就能赚钱。
你去看现在的大批实业家,都是那个时候起来的。我家早年做汽水厂,其实都不好意思说是厂子,就是家庭小作坊,做类似北冰洋汽水的饮料,爸爸靠这个厂子养活了我们一家。
对“七○”后来讲,房地产是风口,“八○”后的风口是金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三个专业最火:外语、计算机和土木工程。
学外语的,要么当外企白领,要么出国去了;学IT的,至少现在收入也不错;而学土木工程的,不管是进房地产公司,还是自己搞房地产,大部分都比同龄人有钱。
房价暴涨这些年,真正受益的实际上也就这一批人。
而二十一世纪头十年,据说两个专业比较火,录取分数最高,一个是新闻,另一个是金融。
我跟闺蜜属于随大流被推上末班车的,她学了新闻,我学了金融,结果毕业后她进了银行,我兜兜转转现在也算是做着自己的专业领域。
当然,现在金融也不那么火了,新闻被短视频冲击得比较厉害,看得也比较少了。而现在的时代风口是网络直播和自媒体。不需要有高学历和好的资历,也没有过高的门槛,有自己的特色和内容就可以了。
但想赚钱,除了努力,也靠运气,而风口就是运气。但这事可遇不可求,只能回过头去看什么是风口,但你很难知道,什么是下一个风口。
大部分的普通人,还是活在自己的节奏里最现实。
什么叫活在自己的节奏里呢?
答案还是两个:专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如果做不到,那就做好主业,不要混日子。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去做最想做的,因为想成功是很难的,如果不是真的喜欢,你坚持不下去,也就等不来机会。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最想做的,那就想想,有什么事情是哪怕不赚钱,自己也愿意去做的。如果有,那就先坚持下来,任何一个领域,你做到专业,做到很难被别人取代,自然就不愁不成功。
世间人常有,而风口不常有,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极致,并且一直做下去,这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更为现实的选择。
如果你还没有能力找到喜欢做的事,那就先努力工作,千万千万不要混日子。努力提高专业技能,也是一条更为实在的路。
很多家长,尤其是家里的老一辈,最常灌输的错误观念,就是女孩子有个轻松体面的稳定工作就可以了,然后多照顾家庭。
所谓的稳定,就是“混日子也解雇不了”,这都是目光短浅的行为,且不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铁饭碗”了,就算是有,也容纳不了这么多混日子的人。
安逸的环境和不思进取,对人有极大的杀伤力,你会变得越来越不爱动脑子,思维越来越固化,别人半小时能做好的事,你一天都搞不懂,慢慢地,竞争力越来越弱,最后一定会遇到壁垒。
现代社会,核心竞争力不是背景,也不是学历,而是你的学习能力。主动学习,去向身边更优秀的人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地,你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这个岗位离不开你,那你待在哪儿都有饭吃。
不管是自己喜欢的事,还是擅长的事,一头扎进去,勤勤恳恳做好,做到行业的前百分之二十,你就肯定不会饿死。
人都喜欢跟领域中最优秀的人打交道,你去健身,肯定是喜欢优秀的教练,因为他多年的经验会让你少走弯路。
而混日子的教练则会浪费你的时间和金钱,如果这个差教练,一会儿兼职教拉丁,一会儿兼职卖燕窝,就更惹人厌烦了,对不对?
你给孩子找家教,肯定是想找行业内最好的老师,上来就能解决痛点的,而不是“语数外史地”全能,全能有时就是全不能。现在需要的是“T”字型人才,首先你要有自己深耕的领域,有自己能拿得出手的技能或专业,然后有一些其余的副业或者其他技能。如果没有精力做其他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