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化重工业当仁不让地成为大国争霸和扩张的基础配置。同样地,任何后发国家想要爬到食物链上层完成国防和工业体系建设,也必点这棵技能树,苏联自然也不例外。
苏联的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之初,内部面临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外部则是英、法、德、美、日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利用各种经济技术封锁想要把苏联扼杀在摇篮里。
当时的苏联还是个农业国,资源有限却又想快速工业化,从农业部门抽调资源进行工业化变成了必然。只有短期集中所有资源发展以国防军事为中心的重工业,才能和西方列强抗衡。而且因为西方阵营的围追堵截,当时的苏联也没办法按部就班挨个发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这种背景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超高速工业化发展计划产生了。连续几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得苏联快速成为能和美国抗衡的工业化强国。
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苏联的软肋就来自粮食问题。
其实苏联原本是产粮大国,即使在沙俄时期,也能毫不费力地实现粮食自给。直到20世纪初,俄国还占据了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45%,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后面因为军备竞赛,苏联的重工业尤其是军工开始过度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等领域才被轻视了。因为粮食产量降低,国家储备粮持续减少,填饱国民的肚子已经变成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不得不面对的头号问题。
自己的粮食产量不够就只能从国际市场购买,然而国际商品结算货币是美元不是卢布,想进口粮食就得有足够的美元外汇储备。没有足够的美元,苏联只能开始抛售黄金储备。单单1963年因为农作物减产进口粮食,就用掉372.2吨黄金,占据苏联黄金储备的1/3。苏联靠这点黄金进口粮食,根本就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