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卑是自信,全看父母如何牵引(1 / 1)

所有人都有那么一点自卑,无论他是商业大亨还是市井平民,概莫能外。

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适度的自卑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人奋发向上,拼搏进取。自卑感及其对它的克服、超越,可以使人完善自我,是人走向成功的起点和桥梁。如果没有自卑感,也就没了进取心。其实,人人都会产生自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然而,自卑一旦泛滥,就会变成灾难。

蕊蕊家里条件不好,爸妈是农村进城的务工者,他们虽然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却几乎从未领略过都市的繁华。

蕊蕊从小就很自卑,觉得自己出身低下,在同学中自觉低人一头。这个天性活泼的孩子因此变得非常安静,在人前不苟言笑。蕊蕊妈妈说,老师说蕊蕊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提问到她时,也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通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旧坐着不动。蕊蕊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和小朋友、同学们玩。遇到节假日,有时我们和亲戚相约一起聚餐,叫她一起,她都不来。

后来经过一次复读,蕊蕊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现在已经28岁了,大学毕业许久,有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但是28岁的她还没有交过一个男朋友。

蕊蕊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也很在意糟糕的家庭境况,但在平时,她把自己的自卑刻意隐藏起来。

蕊蕊在同事面前显得骄傲和霸道,她在用虚张声势的表象掩饰内心深处的卑微,她因此与同事的关系非常糟糕,同时她自己也知道这种骄傲和霸道多么不堪一击。

在对待异性方面,蕊蕊有过失败经历——常常是她刚刚对人好一点,对方就表明态度——只能做朋友。几次以后,蕊蕊开始排斥异性,她甚至开始不善于与异**谈、相处了。不过,看着身边的人都成双成对,她又忍不住心生嫉妒。

蕊蕊似乎很着急把自己嫁出去一样,这种着急近乎于盲目。每每遇到想和她做朋友的男士,她就会认为对方喜欢她,而当她得知对方并没有这层意思、是她自己多想了的时候,原先的喜爱就会变成一种怨恨:

“原来他在耍我!”

“这个男人是个渣男!”

“我还不稀罕与这样的人交往呢!”

从此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苦大仇深一般。但对方原本就只是想与她做好朋友而已。

像蕊蕊这样,被自卑控制了的孩子,他们在自我形象的评价上会毫不怜悯地贬低自己,不敢伸张自我的欲望,不敢在他人面前申诉自己的观点,长大以后不敢向爱慕者表白自己的爱意,行为上不敢挥洒自己,总是显得很拘谨畏缩。同时,对外界、对他人,特别是对陌生环境与生人,心存一种畏惧。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他们便会与自己畏惧的东西隔离和疏远,这样便将自己囚禁在了一个孤独的城堡之中。

假如说别的消极情绪可以使孩子在前进路上暂时偏离目标或减缓成功的速度,那么一个长期处于自卑状态的孩子,根本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甚至已有的成绩也不能唤起他们的喜悦、兴奋和信心,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失败的体验里不能自拔,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信心,不愿走入人群,拒绝别人接近。

世界上大多数不能走出生存困境的人,都是由于对自己信心不足,他们就像一棵脆弱的小草,毫无信心去经历风雨,这就是一种可怕的自卑心理。

想帮孩子重塑自信,我们首先得让孩子喜欢自己、悦纳自己。

(1)我们可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对孩子的自卑进行心理分析,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找出导致孩子自卑的深层原因,并让孩子明白,自卑情结是因为某些早期经历而形成的,它深入到了潜意识,一直影响着自己的心态。实际上现在的自卑感是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的,是没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从根本上瓦解自卑情结。

(2)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你不妨将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全部列出来,哪怕是很细微的东西也不要忽略。通过你的耐心发掘,孩子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很多优点。同时,我们要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弱项和曾经的失败持理智客观的态度,既不自欺欺人,又不将其看得过于严重,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现实,这样自卑便失去了温床。

(3)当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时,或是在各类型的公开课上,告诉孩子,不要坐在后面,不要怕引起别人的注意,直接就大大方方地坐在前面。要知道,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果孩子做到了,他的自信势必会得到提升。

(4)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应引导孩子从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形成“合理化认识”。例如,当考试成绩差时,可以强调考试时临场发挥不好或考试环境不利等外在原因,以减轻孩子的压力。同时,要教孩子利用自卑补偿法和转移法等心理防御机制保持心理完整或平衡,让孩子认识到,某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完美和丰富进行补偿和矫正。例如,长相平平,就可以用优异的成绩来补偿;学习一般,可以通过训练,获得诸如书法、雕刻、绘画、音乐等他人所不及的特殊能力。教会孩子理智地对待缺陷,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他们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

总之,作为父母,我们应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不要只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当孩子开始喜欢自己、接纳自己时,他们也就成功地远离了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