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孩子自主权,对抗情绪一定被点燃(1 / 1)

很多妈妈都认为,孩子应该听妈妈的话,不要总是有那么多想法,这才是个“好孩子”。可是,如果父母总是剥夺孩子的自主权,那么孩子不仅不能健康成长,反而会越来越“坏”,家里总是弥漫着战场的气息。

思思读初中了,最近一段时间,她和妈妈闹得很不愉快。起因是思思以学习紧张为由,放弃了钢琴学习。妈妈也很犹豫,思思的钢琴弹奏已经考到了6级,就这样放弃了未免太可惜,可是看到思思每天回到家就坐在书桌前忙碌,功课的确很紧张,妈妈也只好作罢。

有一天,妈妈帮思思收拾房间,无意中看到了几张思思画的画。这下子妈妈起了疑心,就在思思做功课的时候突击检查,果然发现思思的作业本下面藏着画纸。敢情女儿成天忙画画呢!妈妈生气了,很生气,她大发脾气,不顾思思的请求,把所有能找到的画全都付之一炬,还“勒令”思思去上钢琴班。

在妈妈的“监视”下,思思又开始学钢琴了。思思妈以为,这一次总算把女儿的问题解决了,没想到,从这以后,思思不但钢琴水平止步不前,反而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参加钢琴考级,考得一塌糊涂。

事实上,思思是一个很有绘画天赋的女孩,她从未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可是画得比那些经过美术班培训的孩子都好。妈妈不是不知道思思喜欢画画,可她认为画画没发展,女孩子就应该学音乐,既陶冶了情操,又增添了气质,以后说不定可以当音乐老师,这不是一举数得的事吗?思思好不容易考到了钢琴6级,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再说,现在她的学业那么紧张,哪里还有时间去画画呢?妈妈觉得女儿不理解她的苦心,不务正业,一定有问题,将来是要吃亏的,当前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把女儿的错误思想纠正过来。

显而易见,这对母女之间的矛盾,问题不在思思身上,其实是思思妈妈的教育观念走入了误区。事实上,很多父母都是如此,他们以为自己知道什么对孩子最好,这种自以为是使他们忽略了孩子的独特需要,而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意志;使他们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却把目光集中到孩子的“另类”之处。于是,家长们迫不及待地要“纠正”孩子,希望孩子沿着自己理想的方向走下去,到头来,孩子很痛苦,家长也疲惫不堪。

回到思思的例子中。思思明显具有绘画的天赋,妈妈却一定要让她学习不擅长的音乐,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思思在音乐的世界里找不到自我,长此以往,思思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就算咬紧牙关加倍努力,将来也不过是走入平凡之途;反过来,如果思思获得了学习绘画的机会呢?可想而知,她至少可以做得比一般的孩子更出色!

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而这些“不同”往往就是孩子的天赋所在。孩子的天赋,需要家长来唤醒和培养,而不是忽略和抹杀。思思能够找到自己的天赋,这是多么值得欣喜的事,妈妈有什么理由剥夺她创造美好事物的机会呢?妈妈有什么理由不让她成为最好的自己呢?

奉劝部分母亲,请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尊重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鼓励他们表达出内心想法。

(1)聆听孩子的言语。想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妈妈首先就要学会聆听。妈妈可以选择一天不忙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与孩子坐在一起,让他表达自己的心声。与此同时,妈妈还应注意聆听的方式。当孩子滔滔不绝时,妈妈请尽量放下手里的活,用眼睛注视着孩子,表示是真心在与他互动。这样的行为,妈妈必须每天进行,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分钟。

(2)不要嘲笑孩子。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说话不免有些幼稚,妈妈不要因此就嘲笑孩子,对他说:“你懂什么啊!”不要总是以大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而应该让孩子说下去,允许孩子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否则,孩子会以为妈妈是在看自己的笑话,自尊心深受挫折,并对妈妈产生反感。

(3)不要压制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思维不像大人那般成熟,有时候不免说错话,但是,妈妈不要因此就压制他们,更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即使孩子的话真的很幼稚,妈妈也要耐心听完他们的诉说,然后设法帮助他们调整思路。例如,妈妈可以说:“宝贝,你的想法很对。不过你想想看,这件事短时间内能成功吗?其中的一步,我们能做好吗?”这样,孩子既能表达意见,又能感受到尊重。

(4)理解孩子的决定。当孩子进入小学、初中阶段以后,他们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对于自己该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当孩子面临决定未来的选择时,妈妈应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让他自己来决定。

(5)尊重孩子的选择。妈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这样,孩子会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会有一种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这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6)对孩子的选择只引导,不干预。当孩子无法做出选择时,妈妈可以帮助、引导他做出选择,但不要替他做出选择。这样,孩子就有了展现自己才能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就会记住因某次选择不当而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教训,以便下次遇到同类事情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反复实践和体验,孩子的选择能力就会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