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肇始(1 / 1)

屋大维并没有等待太久,虽然他依然很年轻。

公元前36年,屋大维随便找了个借口,老臣子雷必达被解除了兵权,并被剥夺了参政权,只保留了大祭司这个宗教称号。其实对于雷必达本人来讲,这又何尝不是一次解脱呢?雷必达随即被流放到了海滨小城西尔塞伊(Circeii),在这里颐养天年。多年以后,即便是雷必达的儿子小雷必达(Marcus Aemilius Lepidus Minor)以谋反罪被屋大维判处极刑,儿媳妇吞炭自杀,老将军都没有重出江湖。

就这样,持续了七年的三头同盟,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彻底宣布解体了。

公元前32年,在屋大维的操纵之下,罗马元老院宣布,剥夺安东尼的政治权利终身。同时,罗马向托勒密王朝的克娄巴特拉女王宣战,而且屋大维还特意强调,此次战争仅针对埃及人,而不针对自己的叔叔安东尼。

安东尼的威望,虽然比不上当年的恺撒,但也不至于众叛亲离。

罗马共和国,终于被硬生生切分成了水火不容的两部分。

元老院宣战之后,罗马当时的两位傀儡执政官格涅乌斯(Gnaeus Domitius Ahenobarbus)与索西乌斯(Gaius Sosius)以及三分之一的元老,逃离罗马,跑到希腊加入了安东尼的阵营(7)。

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维的中央军,由大将阿格里帕(Mareus Vipsanius Agrippa)率领,在希腊西海岸的阿克提姆(Actium)同安东尼展开决战。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惨败,带着残余的六十艘战舰逃回埃及。

公元前30年8月,屋大维亲自率军围攻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双双自杀。那个被安东尼拿来揶揄屋大维的小恺撒被杀掉,安东尼的长子小安东尼(8),也被处死。

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离世,标志着前后绵延接近三百年的托勒密王朝寿终正寝,埃及被并入罗马共和国版图。女王克娄巴特拉虽然是这次战争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但她的故事得到了千古传颂,当时在帝国东部,后世的很多罗马贵妇的名字,都叫作“克娄巴特拉”。更值得玩味的是,埃及并没有像其他被征服地区一样被列为行省,而是变成了屋大维的私人领地。这对罗马各地方行政机构来说,是唯一的特殊存在。

至此,屋大维全面赢得了内战。

自公元前88年到屋大维兵围埃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从苏拉到马略,从庞培到恺撒,各路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地中海的残阳见证了无数罗马人的鲜血与光荣,地中海的天空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清澈透亮。放眼共和国全境,已经没有地方势力,可以对屋大维的权威造成威胁,这是当年恺撒都不曾做到的事情。不过,尚且不到三十岁的屋大维,想做一番更大的事业。因为这是一个胸有城府、袖有乾坤、野心勃勃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笃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年轻人,想破了脑壳才想明白,罗马内战五十多年的根本原因,不是军阀的力量太强了,而是因为元老院的功能太烂了。要想做到四海承平,万邦来朝,就必须拿到最高的权力。

养父恺撒,给了屋大维前车之鉴。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屋大维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征服埃及后不久,屋大维就解散了军队,并且通过表面上的选举,做了罗马的执政官。然而,他并没有授予元老院正常运作的自由。在年轻的屋大维眼中,元老院并不是一个民主议事机构,里面高谈阔论的也不是什么政治家。这些人中,有演员,有骗子,也有变态杀手。所以,他下决心,要让元老院彻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运行。

当年三巨头杀回罗马,血洗元老院,那不是屋大维残忍,而是本能。

他不觉得有什么道德负担,最多算是黑吃黑。

在剧本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如果都是演员,那也只有屋大维才配做那个主角。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言辞恳切地向公众表示,自己将会结束独裁,还政于元老院,并且将会交出自留地埃及。然而,元老院的表演欲望更强。元老们纷纷表示,屋大维是英明神武、宅心仁厚的一代圣君,不仅不能还政元老院,还要授予“奥古斯都”(Augustus,意思是权威)的光荣称号;不仅不能交出埃及,还要把西班牙、高卢、叙利亚三个最富的行省划拨给屋大维。结果这件事情搞到最后,各行省纷纷表示效忠屋大维,屋大维亲自掌控政权与军权,而元老院则只剩下了北非各省,巴尔干的马其顿与伊利里亚了。

屋大维只要假装让一步,元老院就顺势让他进一步。

屋大维后来被授予了终身保民官,老臣雷必达死后,他又出任了大祭司,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谦虚地称自己为“第一公民”(Princeps Civitatis,英语First Citizen of the State)。他这个第一公民,地方上的政权和军权在握,中央的元老院为他控制,宗教大祭司也是他,而且无论元老院的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有什么不可思议的提案,第一公民都可以作为终身保民官来否决,直到他最满意的提案出现为止。

所以,从屋大维开始,大家索性就把所谓的“第一公民”这个叫法固化下来了,把这样大权独揽的终身独裁者,称之为“元首”(Princeps)。那么屋大维等于是首创了“元首”这个称呼,也确立了元首制。

按照一般标准,这已经是事实上的皇帝了,毋庸置疑。

只不过,九五至尊的皇帝也避免不了死亡。

既然生老病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那么生前是皇帝,大权在握,死后也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好接班人,这才是皇帝的标准模板与最高理想。

这一点,屋大维也做到了。

确切地说,是几乎做到。因为屋大维做得并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