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去世后,晋廷任命谢安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和王坦之共同辅佐朝政,后王坦之到地方上担任徐、兖二州刺史,镇守广陵,朝廷便下诏命谢安总管中书事。不久,朝廷晋升谢安为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谢安推辞军衔。
谢安尽心辅佐朝政,他为人性格温和,推行德政,任用文武大臣时从不吹毛求疵,而是看重此人的大义。朝臣们都将谢安和王导相提并论,并且认为谢安比王导更为文雅。
现在前秦统一了北方,下一个作战目标就是江南了,谢安看得很明白,下令让淮河以北的老百姓南移。
太元二年(377)八月,朝廷晋升谢安为司徒,谢安再次推辞,朝廷又任命谢安为侍中,兼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此时王坦之已经去世)。
八月二十五日,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豁去世。十月,朝廷任命桓冲为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兼荆州刺史,任命桓冲的儿子桓嗣为江州刺史。直到这时,重镇荆州还牢牢掌握在桓家人手里。
朝廷任命五兵尚书王蕴为都督江南诸军事,兼徐州刺史。王蕴是司马曜的皇后王法慧的父亲,为人性情平和,他认为自己是沾了皇亲国戚身份的光才受到重用,因此推辞不接受徐州刺史的职务。谢安劝王蕴道:“您是皇后的父亲,地位尊崇,不应妄自菲薄,辜负了皇帝的恩遇。”王蕴这才前去赴任。
朝廷又任命征西司马、南郡相谢玄为兖州刺史,兼广陵相,监长江以北诸军事。谢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这里对他做一介绍。
谢玄,字幼度,是谢安大哥谢奕的儿子,出生于建元元年(343),他自幼聪明,很受叔父谢安的器重。谢玄有个著名的才女姐姐叫谢道韫,我们以后还要讲到她。少年时的谢玄喜欢佩戴紫萝香囊,谢安对此感到忧虑,担心谢玄会玩物丧志,但又不想直接让他取下来,因为这样有伤谢玄的自尊心,于是就和谢玄打赌,谢玄赌输了,谢安就把他的香囊取下来烧掉了。谢玄明白了叔叔的良苦用心,从此也就不再佩戴紫萝香囊。
这对叔侄间的趣闻不止一件。有一次,谢安和谢家的子侄们聊天,问道:“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家的子弟比别人家的优秀?”大家都沉默不说话,只有谢玄回答道:“这就譬如有一颗芝兰玉树,人们总会想让它生在自家的庭院里。”谢安闻听,称赞道:“回答得好!”
某年夏日里的一个早上,谢玄还没有起床,谢安突然过来了,谢玄光着脚,顺手扯了件衣服披在身上就迎了出去,到了屋里才穿上鞋,谢安瞧见哈哈大笑道:“你这可谓是前倨而后恭。”
谢玄博览群书,尤其熟读兵法。长大后,他身怀治国良策,但任凭朝廷多次征召都没有去赴任。后来谢玄被桓温聘为掾,之后又任桓豁的司马。
前秦统一北方,兵强马壮,对晋构成巨大威胁,朝廷公开征召能够镇守北境的文武良将,谢安举贤不避亲,推荐了侄子谢玄。
当时这项任用受到了一些非议,因为此时的谢玄才三十出头,人们都担心他能否胜任,不过有眼光的人也不只谢安一个。
郗超和谢家素有仇怨,但听到这次的任命后,他也感慨地说:“谢安推举谢玄是英明之举,谢玄必将不负所托,定能完成使命。”众人都问他为什么这么说,郗超答:“我曾经与谢玄同在桓公(桓温)府上共事,见他处理事情井井有条,即使再小的事情也能处理得非常得当,从这些事可以看出,他一定能破敌建功。”
谢玄到任以后立即贴出告示,招募勇士入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是北方流民聚集之地,民风彪悍,不久就有刘牢之、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孙无终等勇士前来应征。
刘牢之,字道坚,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士,他的曾祖刘义精于射箭,曾经任北地郡、雁门郡太守,他的父亲刘建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为晋征虏将军。刘牢之脸色异于常人,呈紫赤色,胡须和双目也长得和普通人不一样,让人一看就记忆深刻。他不但勇猛,而且沉着刚毅,足智多谋,这些优点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是十分难得的。
谢玄得到这些勇士后大喜,任命刘牢之为参军,之后刘牢之屡为先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谢玄组织起的这支军队被称为“北府兵”(1)。
(1) 京口在建康的北边,因此被称为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