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节 石勒建后赵(1 / 1)

石勒派左长史王脩向刘曜汇报平阳之战的情况,并献上俘虏。刘曜大为赞赏,命司徒郭汜等人持皇帝符节前往襄国,任命石勒为太宰、大将军,晋爵为赵王,再增加七个郡的采邑,石勒的采邑这下有二十个了;又赐予石勒皇家专用的车马,封他的夫人为王后,世子为王太子。这些待遇跟曹操辅佐汉朝时一样,可以说刘曜为了留住石勒,能给的都给了。使者王脩和副使者刘茂被任命为将军,封侯爵。

正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王脩的跟班曹平乐羡慕京师的繁华,想留在朝廷任职,不想跟着王脩回襄国了,但这话他不能明说,得另找个理由。曹平乐这个人坏点子比较多,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向刘曜上书说:“大司马(石勒)派王脩及臣等来到长安,表面上是向您表示臣服,实际上却另有打算,他是想窥视长安的虚实,等我们回去以后,大军随后就会杀到。”

刘曜虽已登基,但他的军事实力不济,手下人才匮乏,本身就有些心虚,现在听曹平乐如此说,便对这番话深信不疑,加之他对石勒一直以来也不信任,加官封爵只是拉拢石勒的无奈之举,因此对石勒更加忌惮。他火速命人骑快马,把要去襄国宣布圣旨的郭汜给追了回来。刘曜怕王脩回去后如实报告长安城的情况,命人把王脩杀了,副使刘茂逃脱。

刘茂狼狈地逃回襄国,向石勒哭诉了王脩被杀的经过,石勒暴怒,追授王脩为太常,诛灭了曹平乐三族。曹平乐因为一己之私,竟让三族付出生命,人自私至此!

石勒对众人说道:“我们弟兄伺候刘曜,已超出人臣应尽的本分,如果没有我们弟兄,他怎么能够称帝?现在他根基未稳,便想卸磨杀驴,竟然杀死进献忠诚之心的使者!帝王的兴起本来就没有固定的规律,赵王也好,赵帝也罢,我随便取,名号大小,他能管得了吗?!”众人纷纷称是。

石虎和张宾等百余人劝石勒称帝,石勒并不同意,因为之前他说的那番话只是气话,为此他还专门下令说:“从即日起,敢再提此事的,大刑伺候,绝不宽赦。”众人只能退而求其次,一致请求石勒依照三国时刘备在蜀地、曹操在邺城的例子,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兼冀州牧、赵王。石勒面向西方推辞了五次,再面向南方推辞了四次,众人长跪不起,一再叩拜请求,石勒终于答应了。

太兴二年(319)十一月,石勒登基,改年号为“赵王元年”——此时石勒尚未称帝,只称赵王。为了区别于刘曜的汉赵(又称前赵),史称石勒建立的赵国为后赵,这也是继成汉、汉赵之后的五胡十六国之第三国。后赵领土范围包括二十四个郡,二十九万户人家。石勒下令赦免死刑以下的罪犯,治下百姓田租减半,还赐给孤寡老人每人三石粮食,并开始建造社稷宗庙,建设东西二宫。

石勒任命张宾为大执法,位居百官之首,任命石虎为单于元辅(1)、都督禁卫诸军事,其他官员也各有任命。又尊高僧佛图澄为国师,每逢军国大事都要向他请教。在佛图澄的影响下,后赵佛教徒激增,仅在佛图澄门下守业的追随者就有数百,前后门徒将近万人,这一时期佛教在北方得到广泛传播。

石勒严令治下少数民族不许欺负汉人士族,并以身作则,对汉人出身的首席智囊张宾尤其尊敬,每次在朝堂上都不直呼张宾的名字,而称呼张宾为“右侯”。张宾也尽心辅佐,对石勒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兼之他为人谦虚,待人有礼,又胸襟开阔,为人公正,因此在后赵国内很受人们尊重。

石勒命张宾建立官员选拔制度,张宾模仿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把后赵官员的官衔也定为九品。之后,石勒又下令,让公卿和郡太守每年都要向朝廷推荐“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各一人,以丰富国家的人才储备。

石勒不识字,但很有政治敏锐度,经常让人读《汉书》给他听。有次听到郦食其(刘邦的重要谋士)劝刘邦立六国贵族的后代为王,刘邦准备刻了印章授予他们时,石勒吃惊地说道:“这个办法不好,这样怎么可能能得到天下?”又听到后面张良进行劝阻,石勒叹道:“幸亏有张良!”

石勒非常忌讳“胡”字,严禁在公文中和交谈中使用“胡”字。“胡”这个字是古代中原人对匈奴的称呼,后来又成了中原人对少数民族的统称。有的人喜欢这个字,还自称为“胡”,有的则不喜欢,石勒就是后一种。

黄瓜不是中原的产物,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因此它最开始叫胡瓜。有一次石勒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爱卿可知道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樊坦是汉人,之前因为说了“胡”字得罪过石勒,但被石勒宽恕了,这次他知道石勒是在故意考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

石勒听后很满意,哈哈大笑。从此以后,胡瓜就被称作黄瓜了,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1) 在匈奴的部族中,大单于之下有单于左右辅、单于元辅、左右贤王等,都具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