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时,朱元璋其他儿子在干啥?(1 / 1)

史料记载,朱元璋一共二十六个儿子,这些儿子基本上都很“乖”,没给他惹什么大麻烦,但是四子朱棣是个例外,虽然没给他惹什么麻烦,但给他孙子朱允炆惹了大麻烦。

没错,这里所指的,就是朱棣造朱允炆反的事情,也就是持续四年之久的那场著名内战,史称“靖难之役”。

01 活着的,很可能成为朱棣帮凶

那么,老四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元璋的其他儿子,都在干什么呢?

老大朱标当然什么也干不了了,因为“靖难之役”发生的七年前,他就去世了。

而正是由于老大朱标的去世,才使老四的所谓“靖难”有了可能。

甚至可以这么说,死去七年的这个朱家老大,才是那场内战的“导火索”,因为如果他还在,他爹也不会把位子传给孙子,引得实力最强的老四来“抢”。

当然了,看问题不能这么简单,就算朱标还在,说不定也会有其他因素导致更大的动乱。

除了老大朱标什么也干不了,老二秦王和老三晋王也什么都干不了,因为这两位,也早就去世了。

而且,即使他们不死,也不一定会帮侄儿朱允炆,虽然他们的“工资”,靠这个侄儿来发,因为朱允炆削藩,他们这些藩王都是受害者。

那么就有一种可能——帮着四弟造反。

如果这样,他们的侄儿朱允炆,只能死得更快。

02 有的被朱棣拉拢

这种可能不是没有,比如老十七宁王朱权,原本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的他,最终还是被朱棣拉了过去。

朱棣为什么偏偏看上他了呢?因为这个弟弟手里,有八万精兵,还有战车六千乘。

朱权的八万精兵中,包括以蒙古人组成的朵颜三卫骑兵,个个骁勇善战,是一支劲旅。

谁也不是傻子,无利而不往嘛!亲兄弟,明算账,朱棣明白这个,所以他给宁王开的条件是,事成之后咱俩共分天下,是划大江而治,还是划阴沟而治,一切由兄弟你说了算。

既然有这么大的好处,傻子才不干,哪怕是个画饼,先吃下去再说。

帮四哥朱棣夺得天下后,朱棣却像吃人不吐骨头那样,把之前的诺言吃了下去,别说共分天下,连一个好一点的封地,也不给朱权,把他“发配”到南昌,连个像样的王府都没有,一家子只好住在陈旧窄小的布政使司(朱棣命人把布政使司改成王府——不是改造,仅仅是换个名字),起初还住得下,后来人口多了,家里一些人只能到外面租房住。

到南昌不久,居然还有人告发朱权巫蛊、诽谤,也不知是不是朱棣想害死他而搞的鬼。

虽然最后查无实据,朱权从此却被监视居住,活得像个囚犯一样。

03 有的全家自焚

除了这几位,其他藩王都在干什么?是在帮朱允炆呢,还是在帮朱棣?

这就要从朱允炆削藩讲起了。

朱允炆是1398年六月继位的,一上台就开始削藩,很快废除了五位亲王——最先倒霉的是周王,废为庶人,迁往今云南巍山;接着,仅在建文元年四月,又削了齐王、湘王和代王,废为庶人。

不堪受辱的湘王,为保名节全家自焚;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的建文元年六月,岷王也被废为庶人,徙漳州。

朱允炆自然希望剩下的叔叔们能帮他,因为那时候,能带兵打仗的将领,早就被他爷爷杀得差不多了,这也是他不得不起用老将耿炳文,和著名的“草包将军”李景隆的原因。

难道,就没有一个叔叔帮朱允炆吗?有,不过只有一个。谁?谷王朱橞。

朱棣的大军搞定其他地方,直逼南京时,朱橞奉建文帝命令,带兵三千赶赴京师,护卫金川门。

然而,朱棣的大军一到,朱橞就和草包将军李景隆一起,直接开门投了降,朱棣登基后封他驻长沙,“赐乐土奏,卫士三千,加赠岁两千石”。

到长沙不久,这家伙就头脑发热了,自恃对朱棣有功,开始乱来,先是杀了忠诚伯茹瑺,理由是没拜谒他,接着杀了长沙史庐廷纲,原因是他曾状告朱橞“夺民田,侵公税,杀无辜”。

然后就是大肆搜刮民财,招兵买马,打造战舰弓弩,训练水兵……

他想干啥?想造反吗?是的,他真的想造反,造反好玩啊,四哥不是玩了一把吗?既然好玩,咱也试试,说不定也能弄个皇帝当当。

而且还想拉蜀王朱椿(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橞与朱椿皆为同母郭妃生)下水,咱俩一起干,肯定可以把老四推翻,没想到被蜀王痛骂一顿:你这是找死,要死你去死,别拉我垫背!

朱橞虽然打消了造反的念头,但其所作所为,没有逃过朱棣的眼睛,又遭群臣弹劾,朱棣便把他废为庶人,而那些追随他的,大多被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