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于战乱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明朝发生了一件叔叔推翻侄儿登上皇位的大事。叔叔即朱棣,侄儿即朱允炆。这也给历史留下一桩悬案,被朱棣赶下台的建文帝朱允炆至今“下落不明”,以至于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他的“落脚点”。
朱允炆乃朱标之子,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当然,人们还知道,朱标系朱元璋的长子,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正史记载朱标之母是皇后马氏,也就是朱元璋的原配,但据说这是忽悠人的,朱标是一个妃子生的。有资料显示,朱标出生于太平商人陈迪(未查到身份,估计系平民)家中,他出生的时候他爹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南京。长子朱标的出世,让酣战中的朱元璋高兴得差点忘了自己姓啥,兴奋地来到当地一座山上,在一块石头上刻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来到这座山的人,不怕绝后。
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所抱的希望无疑是很大的,刚满五岁就让宋濂等全国最厉害的一批文化人教他学文化。
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并立朱标为世子(古代天子、诸侯的谪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1367年,朱元璋令年仅十三岁的朱标到临濠去祭拜祖墓,希望借机对他进行训练——为人君的本领要从娃娃抓起。
02 英年早逝
如今看来,当时的朱元璋居然有先见之明,算准了自己将来要坐江山,所以老早就开始“培养”接班人了。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果然从元朝手中接过权力接力棒,建立大明王朝,立朱标为太子。此后,朱元璋对朱标更是“极其爱护”,誓把他培养成一个“伟人”,弄来培养、辅导他的,都是顶尖人物,如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此外,朱元璋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太子读书处),古今图书应有尽有,让那些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个青年才俊伴读。从这些人口中吐出来的学问,好比营养丰富的食物,哪怕一人一口,也能把太子朱标养得胖胖的。
可惜,老天偏偏与老朱作对,让他寄予厚望的小朱“英年早逝”——洪武二十五年五月,朱标“病薨”。
那么,朱标是怎么死的呢?
03 生性仁慈
根据清朝张廷玉奉命编撰的《明史》第一百一十五卷记载,正值壮年的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时患病去世,未即皇位,谥懿文太子。至于具体得了啥病,却语焉不详,一个“风寒”,就把这么大的事敷衍过去了。
不知奉命编《明史》的张廷玉在忌讳什么。不过这不要紧,他不想说明白,自然有人明明白白地广而告之——明末清初傅维麟撰写的《明书》,白纸黑字地记载:朱标英年早逝,主要原因是和朱元璋发生争吵,导致巨大的精神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郁闷而死。
如果傅维麟的说法是真实的,那么朱标和老爸朱元璋发生争吵,所为何事呢?
和残暴的朱元璋相比,朱标太仁慈,这是导致父子矛盾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的残暴,主要表现在杀功臣上面。他杀功臣的目的,除了肃贪和整顿吏治,还有一个,就是为了替性格柔弱的太子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因为朱元璋明白,像蓝玉这样的开国功臣,他在时还镇得住,他死后就难说了,太子这样的性格,还不是想如何摆布就如何摆布,到时候他朱家的江山,别说万万年,可能分分钟就得玩儿完。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一个字:杀!
04 一怒要儿命
朱标偏偏不喜欢这样。
有一次,朱元璋又要杀功臣了,朱标再也看不下去:陛下杀人太多,恐伤了和气。傻儿子,你难道还不明白老爸为什么要这么做?朱元璋默不作声,叫人找来一根带刺的木棍,丢在朱标面前:你,给老子捡起来。朱标没动,因为棍子上面有刺。朱元璋这才冷冷地对他说:那些人就像这些刺,不拔掉,就会伤害你。我不是杀人,是替你拔刺。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朱标居然敢说他“无德”:如果皇帝是尧舜那样贤德的君主,大臣自然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
朱标的意思很明白: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如果自己不贤明,就怪不着那些大臣。
这话太难听了!没想到平时老实巴交的儿子居然敢这样挖苦他!朱元璋勃然大怒,随手操起座椅朝太子砸过去,朱标虽然躲开了,却吓得不轻,回去就生了病,而且还很严重,最终“不治而亡”。
朱元璋做梦也没想到,他的雷霆一怒,居然要了太子的命。
太子没了,得再立一个。立谁呢?立太子的儿子吧。于是,性格和老爸有几分相似的朱允炆上位,即位没多久就听从一些大臣的削藩建议,激怒燕王朱棣,导致“靖难之役”,把自己搞得“生死不明”。
问题又来了:如果上述说法属实,那么风华正茂的朱标也太不经吓了,所以又有了一种“补充说法”:朱标顶撞朱元璋之后,朱元璋就不喜欢他了,要废了他的太子之位,立英勇善战的朱樉为太子。朱标倒不是非要当太子不可,问题是皇帝的喜怒哀乐常常是同人的性命联系在一起的,皇帝不喜欢谁,那人从此就得小心了,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哪怕那人是他的亲生骨肉,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可是太多太多了,深谙此情的朱标日夜生活在这样的恐惧之中,不被吓死才怪。
朱标不是傻子,当然明白激怒父皇的严重后果,但他还是“忍不住”那么做了;而且据史料记载,朱标激怒朱元璋并非一次,而是多次,搞得朱元璋恨不得亲手宰了他,有一次朱标把马皇后“搬”出来他才消气……看来朱标这样做,确实是本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