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到底是如何杀功臣的?(1 / 1)

朱元璋打下江山后论功行赏,三十四个功臣被封为公爵和侯爵,朱元璋不仅给予开国功臣高官厚禄,还赐给他们大量土地,说明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可是后来,这些开国功臣中的绝大多数都被他杀了,他用这种方式,成功地为自己树立了暴君形象。

他为什么那么恨那些功臣,以至于杀之而后快呢?难道也像韩信说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当然了,被朱元璋杀掉的那些功臣,有些是该死,因为他们违法乱纪,犯了朱元璋的“大忌”,在朱元璋“以猛治国,刑用重典”的理念下,可谓“罪有应得”,但是其中一些人的被杀,似乎就没有那么“理所应当”了。这里试举两例,该杀还是不该杀,朋友们自个儿判断。

(众所周知的明初四大案之中的“蓝玉案”“胡惟庸案”等大案,略过不表)

01 廖永忠:“逾制”被赐死

廖永忠,巢县(今安徽巢湖)人,朱元璋老乡。《明史》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廖永忠智勇超迈,功亚宋、颍,皆不得以功名终,身死爵除,为可慨矣。”明代学者黄佐对他的评价也不低:“廖公治民理兵,咸适其宜……厥功居多……其伟德丰功将垂后世矣。”

廖永忠是元朝末年归附朱元璋的,之前和其兄廖永安“结寨自保”。归附朱元璋后,廖永安在太湖被吴将吕珍所败,被俘后坚决不投降,被张士诚关了八年,死在狱中。其兄死后,廖永忠袭其职,成了朱元璋的水军司令,为朱元璋攻下的地方包括池州、安庆、江州(今江西九江)。尤其是鄱阳湖之战,廖永忠大败陈友谅,立下奇功。那场历时一个多月的战役,被历史学家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战后朱元璋亲自书写八个大字赐给他: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这在诸将中是独一无二的。

没有鄱阳湖之战的胜利,就没有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础,更没有朱元璋此后攻灭元朝、统一全国的有利条件。

廖永忠的功劳簿里,还包括平定两广,灭掉建立在蜀地的大夏政权(非南匈奴建立的大夏国)……

正如朱元璋所写的那样,廖永忠的功绩超过了群将,却于1375年被朱元璋赐死,罪名是穿了一件绣有龙凤图案的衣裳。

龙凤是皇帝专用的图案,其他人是不能使用的,否则就是想篡位夺权,是死罪,这叫“逾制”。

02 傅友德:无罪赐死

傅友德也是朱元璋的老乡,安徽淮北人。他既是开国功臣,又是朱元璋的亲家,儿子是驸马,女儿是晋王嗣子的妃子。傅友德跟随朱元璋长达三十三年,功劳可与徐达、常遇春比肩。

傅友德最初参加的是刘福通的起义军,后来带领所部人马归附朱元璋,从偏裨升到大将。他的功劳簿也是厚厚的一大本:元至正二十三年,鄱阳湖之战挫败陈友谅军前锋;元至正二十四年,率数百人夺取高冠山,为攻占武昌立下首功;元至正二十五年七月,攻占张士诚江北辖区,破张士诚援兵,缴敌军战舰千余艘,闰十月夺泰州,围高邮;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攻占湖州,攻破苏州;明洪武元年,随徐达北上平定山东,南下平定汴洛。然后又是一系列胜利:克卫辉、安阳、磁州、广安,占德州、沧州,直逼元大都(今北京),迫使元朝降明,进军山西,攻占榆次、太原,平定山西,平定陕西;在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贵诸多战役中皆有重大建树;平定甘肃的“七战七胜”,成为他军事生涯最大的亮点。

然而,这个被朱元璋评论“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的开国功臣,死得也是最冤的——“古来功臣之冤,未有如颍公之甚者”(清初大学者王士祯语)。

傅友德的死,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无罪赐死。王士祯说他的冤为古来功臣之最,是有道理的。

他的这个“无罪赐死”,是由另一个人引发的,这个人也是三十四功臣之一——定远侯王弼。那是在“蓝玉案”发生后(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指控蓝玉谋反,朱元璋未调查核实,立刻以谋反罪处死蓝玉,抄其家产,诛其三族,受“蓝玉案”株连被杀者达一万五千人),朱元璋把在河南、山西一带练兵的冯胜、傅友德、王弼调回南京,让他们“欣赏”蓝玉的人皮。感到不寒而栗的定远侯王弼对傅友德说了一句话:“上春秋高,旦夕且尽我辈,奈何?”(皇上年纪大了,喜怒无常,快把我们这些功臣杀光了,怎么办?)史书没有记载傅友德是如何回答的,最大的可能是他根本没有回答,因为他知道一言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装聋作哑。

后来的事实证明傅友德太天真了,装聋作哑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他们的谈话(傅友德没说话,所以其实也算不上谈话)被无孔不入的锦衣卫侦知,汇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决定“赐死”。

《明史》与《明通鉴》都没有记载傅友德之死的具体细节,但明代史学家张岱在《石匮书》中有比较具体的记载:

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举行冬宴,傅友德也出席参加。此前小心翼翼的傅友德,却在这次宴会上犯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导致朱元璋终于获得杀他的机会。他犯的错误是“彻不尽一蔬”,意思是有一个菜没吃干净。这可是皇上恩赐的食物啊,不吃干净怎么行?不吃干净就是大不敬。早就盼望他出点岔子的朱元璋大怒,严厉斥责傅友德大不敬,还提到早就对他的儿子不满了,让他把他的儿子叫来。

故事讲到这里,朋友们估计不明白了:傅友德菜没吃干净,与他儿子何干?朱元璋干吗要让他把儿子叫来?在下也不明白。在下只知道,傅友德听了朱元璋的话,一言不发地离开了。当他没多久再回到皇宫时,所有的人都吓得面无血色:他浑身鲜血,手上提着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正是他两个儿子的头!朱元璋惊愕地说:“何遽尔忍人也?”大意是没想到你还真下得了手啊。傅友德从袖子里抽出一把匕首,对朱元璋说:“你不是想要我们父子的头吗?我给你送来了!”接着当场自刎而死(友德出匕首袖中,曰:“不过欲吾父子头耳。”遂自刎。太祖怒,分徙其家属于辽东、云南地……)。

傅友德自杀后,他的家属分别被流放到辽东、云南两地。在当时,这两个地方属于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

也有资料说,傅友德自杀后,朱元璋下令灭了他九族,只把一些女眷流放到辽东、云南。

也许有人要说,傅友德的死,是他自找的,人家朱元璋又没说要他死。此言差矣!实际上,傅友德早就明白朱元璋要他死,早死晚死都得死,与其像蓝玉那样受尽凌辱(被剥皮缛草,全国巡回展览),不如用自刎来维护最后的尊严!

傅友德死后没多久,有“双刀王”之称的定远侯王弼也自杀身亡;一年后,宋国公冯胜宫中赴宴后暴毙。

所谓暴毙,实际上是被朱元璋毒死的。起因是冯胜一个亲戚告他在家私藏兵器(实际上这事子虚乌有),朱元璋便请冯胜吃饭,给他倒了一杯酒,说,一个大将军家里收藏一点兵器,没啥大不了的,不足以构成死罪,爱卿不要紧张。冯胜喝完酒,回家后就暴毙了(《明通鉴》: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

有人怀疑冯胜的那个亲戚被朱元璋收买了,这也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