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沟里翻船(1 / 1)

公元前496年,老越王允常死了,他的儿子继承王位,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认为越国正值国丧期间,新王又年轻,正是打击越国的天赐良机。吴国三军在灭楚之战后,经历了长达九年的休整,战斗力可以说达到了巅峰。在他们眼中越军只是待宰的羔羊。

吴王阖闾亲率大军杀入越国境内,越王勾践也亲率大军前往阻击,两国大军在槜(zuì)礼(今浙江嘉兴一带)相遇。

当吴国大军列好阵后,吴王阖闾在自己的军阵之中远眺越军,发现对面的越军也训练有素地排好了整齐的步兵方阵,春秋第一场步兵对步兵的大战即将爆发。

在吴王阖闾过去的印象中,越军都是缺乏训练的乌合之众,只会搞点偷袭,从来不敢正面决战。今天越军排兵布阵的表现,活脱脱的就是吴军的翻版。

是什么原因使得越军竟然在短期内快速升级呢?

答案是,越国现在的操盘手是两个楚国人。

讲到这里只能说楚国在人才选拔机制上太失败了,楚国是个集体所有制国家,公族牢牢掌握了国家政权,重要职务的人选都是在公族里选拔。说直接点就是任人唯亲。

楚国对人才不重视,而吴越两国正在大张旗鼓地开展“国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只要你是人才,来了就给安家费、官职。

跑到越国混得风生水起的两个楚国人,一位叫文种,一位叫范蠡。这两人是好朋友,而且都具有很高的才能。由于是楚国的低级贵族,想混到楚国上层,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他们在纠结是去吴国还是越国后,一致选择去越国。他俩是不愿意屈居别人之下的,伍子胥在吴国已经混到了二把手,只有去越国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其实吴越两国的战争,就是楚国人的内战,都是往死里打,要置对方于死地。

文种与范蠡何时进入越国,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他俩很有可能是在柏举之战后,就到了越国。要知道越国敢这么正面对抗吴国的步兵方阵,肯定对吴军实力有着深入的了解。而文种与范蠡作为越国实力的提升者,对吴军实力必然很清楚。极有可能,他俩作为楚国低级贵族时参加过楚国抗击吴国的柏举之战,作为战争的幸存者,文种与范蠡才有可能对吴军这么了解。

文种与范蠡到达越国后,参照吴军的军队情况,对越军进行了深入的改制,很快,一个吴军的翻版出现了。

槜礼的战场上,两个大步兵军阵对峙着。越王勾践属于脾气比较急的人,组织了两支敢死队,率先向吴军发起冲锋。由于吴军纪律严明,很快打退了敢死队。

据史书记载,为了打败吴军,越王勾践玩起了阴招,他找来了一群犯人,让他们站成三排,然后拿剑抹了脖子。吴军看见越军在阵前玩这种自杀性游戏,顿时胆战心惊。

越军趁吴军还在惊恐的时候,立即向吴军发动总攻,吴军顿时阵形大乱。越国大夫灵姑浮挥戈重伤吴王阖闾,吴军看到主帅负伤,顿时乱了阵脚。战斗最后以越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要知道,吴军刚打完灭楚之战后没几年,主力尚存,具有作战经验的老兵仍在,军队的灵魂人物孙武依旧在吴国。吴军曾以三万多人,深入在楚国腹地横扫二十万楚军,见过的死人比活人都多。这么一支钢铁雄师,怎么会因为见到三排死囚自杀,就吓得胆战心惊呢?

最合理的解释是,越王勾践让死囚在阵前自杀,应该是子虚乌有。如果越王勾践要派死囚上前线,应该让他们戴罪立功,打头阵,打赢了就可以赦免死罪。死囚为了生存,就会激发出无穷的战斗力。

光靠死囚想取胜可能性不大,毕竟他们人太少,最多打乱吴军阵形。最终能扭转乾坤的还是要靠越军本身,越军经过文种与范蠡的训练,战斗力与吴军不分上下。

曾经差点灭了南天一霸的吴王阖闾,竟然阴沟里翻船,栽在了自己看不起的越国手里。这简直是阖闾一生最大的讽刺。吴王阖闾身负重伤回国后,没多久就死了。

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正式继位,身负杀父之仇的他,要让越国血债血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