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并举(1 / 1)

第二次弭兵大会结束后,天下太平,楚国除外。

就在楚平王跟儿子抢老婆的时候,漫长的吴楚八十年战争已经打到了下半场,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

楚国与吴国,一个在江淮流域的上游,一个在下游。长江与淮河成为二者争夺的生命线。控制这两条江,就等于掐住对方的脖子。

吴楚战争,在双方看来,不是谁打赢了谁就是老大的争霸战争,而是一场零和博弈的生死之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怕的是,打到下半场,吴国越战越强,体力极其充沛,楚国已经体力不支,快撑不住了。吴国虽是小国,可是家里有矿,还有晋国大佬的加持,压根儿就不把楚国放在眼里。

吴国如饿狼一样,又开始扑向楚国这只年迈的老狮子。

公元前525年,就在楚平王与嬴氏新婚的第一年,吴国在长岸(今安徽当涂)发动水战。而水战正是春秋时期的高科技战争,因为要用到战船。

中原诸侯打仗都是陆战,他们要看到吴楚交战的战船,就会像看太空战舰一样惊恐。在他们看来,这玩意儿科技含量太高了,体积又那么大,一般国家还真造不出来。吴楚水战在中原诸侯眼中,那就是星球大战的级别。

现代海军按照军舰的大小用途分为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指挥舰、鱼雷艇。在吴楚水师里,战船按照大小用途也细分成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等。

大翼、中翼、小翼是水战的主力。

大翼相当于现在的战列舰,体积大、威力猛,承载的战斗人员多。长12丈,宽1.6丈,分上下两层,前后两座望楼,船上配有战鼓。可容纳船员91人,船长1人,瞭望员2人,战斗人员38人,50名划桨手。武器配有长钩矛斧弩,其中弩有32把,箭3300支。

中翼、小翼比大翼体积要小,人员配置要少,相当于现在的巡洋舰与驱逐舰。

突冒是船头装有撞角的船,在主力外围,起保护作用,相当于护卫舰。

桥船是负责打头阵的小船,具有骚扰、侦察的作用,相当于鱼雷艇。

楼船相当于指挥舰,由于将领要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方便指挥,所以楼船上都会有一座很高的楼。

水战的战术很简单,先是远距离用箭相互射击;船只接近时,用长杆武器相互钩啄对方;两船接触时,双方开始跳到对方船上,开始肉搏厮杀。

由于从楚国郢都到吴国梅里只有长江可以走,附近没有大平原,所以无论想控制长江上游还是下游,手里必须要有水师。

由于楚国是个大国,造船的数量多;吴国是个小国,造船的质量精。所以双方在交战时,各有所长。

此次长岸大战,是吴国新任领导人吴王僚率先发起,新王上任三把火,誓要打出新王的威风。楚国令尹子瑕与司马子鱼率领水师顺流而下与吴国水师交锋。

吴王僚自认为是水上蛟龙,结果被楚国水师打成了皮皮虾。由于楚国水师占据数量优势,最终把吴国水师击溃,并把他们的巨型楼船“余皇”给俘获了,那可是吴王僚的指挥舰。

要知道,“余皇”号不光是吴王僚的指挥舰,也曾是他老爹夷昧的指挥舰,他老爹曾驾驶“余皇”号,把楚国水师打得落花流水。如果老爹夷昧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从墓里爬出来,把败家子吴王僚痛打一顿。

吴王僚为了夺回老爹的遗物,白天打不过楚军,那就晚上来偷袭。半夜,他率领大军潜伏到“余皇”号战船附近,发动夜袭。

袭击效果很好。累了一天的楚军,原本想好好休息,结果被吴军的偷袭打得大败。楚国司马子鱼战死,“余皇”号战船再次回到了吴王僚手里。

长岸之战由败转胜,但得胜之后的吴王僚并没有感到胜利的喜悦。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敌人非常强大,下次交战绝不能掉以轻心。

水战的失败,预示着吴国可以溯江而上直入楚国腹地进行骚扰,而陆战的失败,则让楚国看到了末日的征兆。

自古以来,江淮地区的两个对立政权,想要灭掉对方,都必须水陆并举。不光要控制水路,还要控制陆路。因为控制长江靠水师就够了,可是控制淮河就得靠陆军。虽然淮河是条河,但它周围都是大平原,只适合陆战。

公元前519年,吴王僚领兵三万攻打楚国淮河附近的军事重镇州来(今安徽凤台),州来一直在吴楚两国之间反复易手,吴王僚打算彻底拔掉这个楔子,拿下陆路的控制权。

楚平王天天与小娇妻嬴氏缠绵,领兵打仗的事就交给了令尹与司马。时任令尹的子瑕,此时已经病入膏肓,可是贪图享乐的平王,还是义无反顾地把重任交给了子瑕。平王还让新任司马蒍越作为副将出征。

为了能让老同志更好地发挥自己丰富的作战经验,楚王还让一群小弟出兵,跟随子瑕出征。来的小诸侯援军有顿、胡、沈、蔡、陈、许六国。联军总兵力是吴军的数倍。

吴王僚看见人数众多的联军扑向自己,好汉不吃眼前亏,于是暂时撤退,避敌锋芒。

就在吴王僚打算撤兵的时候,令尹子瑕去世了。

收到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后,吴军的副帅公子光向吴王僚建议:“楚国主将已死,楚联军必然撤军,我们不如尾随敌军,捕捉战机!”

公子光是吴王僚的堂弟,也就是后来威震历史的吴王阖闾,兵圣孙子就是他的手下。公子光曾在长岸之战中表现英勇,深得吴王僚的赏识,此次对楚作战,吴王僚把他带在身边。

不出公子光所料,楚联军果然撤退,吴军绕过州来,悄悄地尾随其后。吴军之所以不要州来,是因为有一个更大的蛋糕在等待着他们,楚联军撤退的方向是鸡父。

鸡父位于河南省固始县,靠近楚国的天然防护大别山,又位于淮河上游,周边都是胡、沈、陈、顿、蔡等小国。

俗话说得好,打蛇打七寸,鸡父就是楚国的七寸。吴国拿下鸡父,不仅可以作为进攻楚国的前进基地,还能收服楚国小弟,更能斩断楚国对州来的联系。

司马蒍越率领楚联军在鸡父驻扎休整,他决定休整完毕后,就让各小诸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他还要回楚国给老令尹子瑕操办丧事。

周历七月二十八日晚,吴军潜入鸡父地区。第二天是“晦日”,在当时的历法中“晦日”晚上的月色无光,是不吉利的日子,交战双方都忌讳“晦日”,尽量避免在这天交战。

战争中越是敌人忌讳的日子,那对于己方来说,那就是好日子。

何况吴国人远离中原文明,他们眼里没有所谓吉不吉利的迷信,只要是能杀敌的日子,那就是好日子。

周历七月二十九日,早晨。

楚联军有的刚起床,有的还在睡懒觉,有的闲着没事找乐子玩。他们以为今天是“晦日”,是不可能打仗的。

突然不远处传来了隆隆鼓声,黑压压的军队朝楚联军杀了过来。

“是吴军!”有人大喊了起来,营地瞬间像开水一样沸腾了起来。

人数众多的楚联军,想要马上布好阵,已经来不及了。蒍越当机立断,先让人少的胡、沈、陈三国部队列为第一条军阵,先拖住吴军。人数较多的许、蔡、顿三国部队列为第二条军阵。楚军由于人数最多,布阵时间最长,将作为第三条军阵,充当决战的主力。

作为第一条军阵的胡、沈、陈三国部队,心里都在想,自己竟然站在第一线充当炮灰。

冲过来的吴军,规模在三千人。每个人蓬头垢面,身着破烂的衣服,没有披挂任何铠甲,手里只拿着破旧的武器。

胡、沈、陈三国将士在想,吴军什么时候变成丐帮了,吴王僚是带着兵来打仗还是来讨饭呀?

胡、沈、陈三国将士驾驶战车朝三千人的丐帮冲了过去,淳朴的他们哪里知道,自己基本是回不来了。

很快胡、沈、陈联军冲溃了三千乞丐大军,当他们再往里冲的时候,看到一排整齐的军阵摆在他们面前,一群弓弩手射出如冰雹般的箭雨,胡、沈、陈三军瞬间死伤无数。就当他们想往回跑时,发现左右两翼被吴军包抄了过来。于是胡、沈、陈三国将士被包了饺子。

吴军的打法是副帅公子光想出来的。他把吴军三万人分成了三个大军阵,每个军阵一万人,中军由吴王僚统率,左军由将领掩余统率,右军由公子光统率。再让三千囚徒列于三军阵前,起到诱敌深入的作用。在吴国从来没有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这一说,犯了事,唯一能赎罪的机会,就是去当炮灰。所以胡、沈、陈三国将士看到的所谓丐帮弟子,其实都是吴国的囚徒。

吴军并没有对三国联军斩尽杀绝,而是使出了一个阴招:放俘虏回去制造恐慌。

虽然公子光没有读过心理学专业,但是拿捏人的内心还是很准的。流言一旦传播开,就不会停止,只会继续扩散,引起恐慌。

被吴军释放回去的胡、沈、陈俘虏,一溜烟地往回跑,他们冲到了第二条军阵时,对许、蔡、顿三国军队大喊:“赶紧跑,我们国君、将领全战死,吴军太强了,再不跑就没命了!”

于是许、蔡、顿三国军队瞬间就崩溃了,六国军队像溃坝的大水一样,汹涌地扑向了三条军阵的楚军。

刚列好阵的楚军,看见数不清的友军朝自己飞奔过来,边跑边大喊:“吴军三头六臂,刀枪不入,能喷火,能放水,吃人不吐骨头,赶紧跑啊!再不跑就没命了!”

蒍越本想让楚军制止右军的溃逃,没想到如同海浪一般的溃军和数不清的恐怖流言,瞬间就把楚军大阵冲垮,楚军也跟着跑了。

看到楚联军已经溃不成军了,吴军开始了追击。

鸡父之战,以吴军完胜而告终。司马蒍越因战败自杀。

鸡父地区落入吴军之手后,成为日后灭楚的前进基地。公子光在此次战斗中表现出色,他不再想当一名副手,他的目标是要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