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16年,从齐国回来的孔子在鲁国无官可做,三桓对他很警惕。吃不了公家饭的他,靠什么养活自己呢?孔子想来想去,自己唯一擅长的就是教书,那就自己开个民办学校。

在孔子之前,都是贵族子弟在公办学校里学习,叫“官学”。孔子自己开的民办学校,叫“私学”。孔子这一自主创业的行为,对于中国来说,简直就是开天辟地。

中国人可以说是地球上最重视教育的民族,因为中国人知道,哪怕自己出身再差,只要认真学习,就能改变命运。而告诉中国人这条道理的,正是孔子。在孔子之前,寒门出不了贵子,因为那时是贵族社会。从孔子之后,就有了寒门出贵子。

孔子开办的私学,不管你出身如何,无论是贵族人眼中的泥腿子老百姓,还是盗贼乞丐,只要想学都可以教。孔子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知识的局面,掌握知识的底层人民,自此就有了从知识领域挑战贵族的能力。

现代人的眼中,民办学校都是贵族学校,学费很贵,普通人上不起。然而孔子开办的民办学校,收学费那可是良心价,只要十条肉干。你没有看错,只要十条肉干,就可以享受春秋顶级学术大师的教学。

孔子是民办教师,既没有钱建豪华的校舍,也没有钱雇用其他教员。孔子的私学,就他一位老师。

上课的地点,无所谓。有时候在屋子里,有时候在户外,有时候边走边聊。

孔子的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活跃,有的时候孔子一边弹琴一边讲课,并不像现在大部分老师在讲台上主讲,学生在讲台下面认真听。所以,孔子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学生之间因为意见不合相互争论,老师批评学生,学生顶撞老师。虽然有时候课堂会出现乱哄哄的样子,但是确实是为了学术而争鸣,这也正是孔子喜欢看到的。

孔子的教学方法也很灵活,主要就两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很简单,看学生是聪明,是普通,还是愚钝,根据不同学生群体,讲的内容与深浅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现在从小学到大学,似乎也就小学老师会循循善诱,大家会在课堂举手发言;可到了中学基本上没人上课发言,主要是老师在讲;到了大学,老师的课程排得很满,精力有限,学生学不学完全靠自己。

孔子在教学中一直与学生互动,他的学生颜回赞叹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向他请教问题。

子路:“什么是君子啊?”

孔子:“提高自己的修养,保持严肃恭敬的处事态度。”

子路:“这样似乎不够吧?”

孔子:“提高自己的修养,用你的君子气质感染你周边的人,让他们感到安全与快乐。”

子路:“还有什么更高层次的吗?”

孔子:“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让百姓安乐,尧舜那样的圣君都不一定能做到。”

子路的每个问题,孔子都回答他,并让他自己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属于典型的启发式教学。

孔子不仅是一名任课教师,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各种管理工作。

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明白,如果班级里面有几个熊孩子,那你要付出大量的心血,熊孩子还不一定领情。打也不能打,骂也不能骂。

孔子的班里就有这么一位熊孩子,斯文的孔子经常能被这熊孩子气得吐血。这人叫宰予,字子我。

有一次宰予向孔子提问:“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孝三年,这时间是不是太长了?一年可以吗?”

孔子听完后,内心燃起了熊熊烈火。守孝三年是周礼规定的,怎么能轻易破除。

孔子强压住心中的怒火,问道:“如果父母去世,你守孝一年,你安心吗?”

宰予:“我安心。”

孔子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如果说宰予只是因为学术问题惹孔子生气,倒也还说得过去。但下面宰予的行为,却让孔子暴跳如雷,因为宰予逃课了。

有一天上课时间,孔子点名,发现课堂上少了一个人,一看是宰予。于是孔子到了宿舍,找到了宰予,原来这家伙还在**睡懒觉。孔子气得指着宰予破口大骂,于是一句流传千古的骂人名句出现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意思是,你是块腐烂的木头,都不能用作雕刻;一堵用粪土垒起来的墙,把你涂抹在上面,都是对墙的侮辱。

说句实在话,孔子要感谢自己活在春秋时代,那时没有手机。如果放现在,一旦被手机拍下来,等待老师的就是处分。

不过,话说回来,孔子对待不听话的学生跟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一比,那是相当仁慈。

毕达哥拉斯是发明勾股定理的学术大神。他的一个学生发现老师的数学定理中存在错误,于是向老师提出疑问。毕达哥拉斯一看,这个数学问题解决不了,这会有损自己的威名呀!于是把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扔进湖里淹死了。

孔子虽然被宰予气得够戗,可生气归生气,哪怕憋出内伤,面对能上房揭瓦的熊孩子,老师还是得感化他,教育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位熊孩子,却成了孔子门下著名的“十哲”(十位哲人)之一。孔子死后,很多弟子离开了,宰予却积极与另一名同学子贡将孔子树立为圣人。

由于孔子教书效果好,名气越来越大,投奔他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据说孔子一生中有三千个徒弟,比一所重点高中的人数都多。大家试想一下,那时又没有电视、网络,只能靠面授,孔子就一个人怎么教得了这么多人?

很简单,那就是老师带大弟子,大弟子再带小弟子。我们在武侠小说里,经常听到某位大侠,自称是某位门派掌门的入室弟子,一旦说出入室弟子,武功都十分了得。

所谓入室弟子,就是老师收的学生太多,教不过来了,只能先教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这种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老师的房间,由老师面对面亲自传授,所以称为入室弟子。入室弟子学好后,再传授给其他弟子。

这就像现在大学里一个很牛的导师,他平时很忙,手下有很多学生。他只能指导博士生,博士生再去指导硕士生,本科生只能在几百人的大课堂见老师一面。

孔子从三十六岁一直教到了五十岁,一直是一名优秀的民办教师。年近五十的孔子开始认真研究《易》,由于他太喜欢读《易》,最后就连串竹简用的绳子都磨坏了。而就在他一心研究《易》的时候,有人喊他去做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