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63年周历十月,晋悼公在新绛郊外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经过悼公与众臣数年的精心治理,晋国国力空前提高,战车数量惊人,被中原各国称为“万乘之国”,这样雄厚的兵力足以压倒当时任何一个诸侯国。
万乘之尊的悼公站在戎车上,像雄狮一样俯瞰一眼望不到边的晋国四军。场下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侧耳聆听狮王的吼声。
晋国历史上的大阅兵式,既是人事任免工作,也是一场户外团建活动。在阅兵式上公布新任的将领名单,同时也让所有将士认识新任部门领导,增进彼此友谊,提高团队协作默契。
由于五朝元老韩厥实在干不动了,主动要求退休,之前的八卿也有几人去世,悼公利用此次机会,公布新任八卿名单。
只听悼公大声喊出新任将领的名单,每一位在场将士都踮起脚尖,想听见有没有自己熟知的名字。
中军将 智? 中军佐 范匄
上军将 中行偃 上军佐 韩起(韩厥的儿子)
下军将 栾黡(栾书的儿子)下军佐 范鲂(范燮的弟弟)
新军将 赵武 新军佐 魏绛
名单一公布,每个人都喜形于色,只有一个人想去死,那就是中行偃。他原本是中军佐,现在降为上军将。从文公设立六卿到悼公的八卿,一般都是只升不降,他却成为降级第一人。
这个打击对中行偃来说实在太大了,要不是身旁有人扶着他,他早就栽倒在地了。虽然气不过,但是中行偃还得老老实实干活,因为他不想变成失踪人口。
提升为下军将的栾黡,感到很意外,他原本以为自己会受到悼公打压。悼公主要考虑栾氏家族是个老牌贵族,拥有大片封地与私卒,所以还是给了栾黡一个重要职务。
除了中行偃与栾黡以外的六卿,都是忠君的人,没有弑君的案底。现在晋国朝堂上拥君势力占到绝大多数,君臣凝聚力空前强大。
人事任免完了,下面开始分组进行团建活动了。悼公布置了团建活动任务。
活动名称:车轮战
活动分组:悼公阅兵前听从智?的建议,鉴于晋军实力全天下第一,每次打仗不需要全军出动,所以悼公把四军平均分成三个集团军,每次出征只需要带一个集团军即可。
活动任务:三个集团军轮流与楚国作战,耗光楚国国力。
活动地点:郑国
全军听到要打楚国,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好时机。第一集团军在智?的率领下欢快地奔向郑国。
倒霉的郑国,怎么又被选中当作晋楚角力的擂台呢?第一个原因,郑国是天下交通中心。第二个原因,这个国家实在太滑头了。虽然硬汉郑成公死后,郑国暂时倒向晋国,但是楚国来了,又和楚国暗通款曲。
现在的郑国一直奉行“骑墙政策”,谁先来谁就是老大,为了更好地接待老大,子驷这样操作:“牺牲玉帛,待于二竟”(在靠近晋楚两国边境的地方,准备好牲口与财物,谁来了就给谁)。
晋悼公是个人精,他决不允许一个小国在他面前耍小聪明。他此次出兵郑国,一是要郑国臣服自己,二是要引诱楚军出动,消耗楚国国力。
晋国第一集团军围困郑国首都后,楚国进行总动员,三军整装待发,准备前往郑国与晋军决一死战。
打仗是要烧钱的,一个国家越大,需要动员的士兵越多,那么它烧的钱就越多。
如果晋悼公对楚国只发动一场战争就算了,关键问题是,晋悼公打的是车轮战。这不光是打仗,更是比谁烧钱狠。
春秋时,每个国家都没有常备兵,都是需要打仗时才开始征召国人。不打仗时,国人就回家种田。每次打仗征召国人,都是对国家实力的一次考验,因为国人一去打仗,种田的事就耽误了,一耽误就误了农时,误了农时就要吃国家的存粮。如果经常打仗,国家的粮食储备总有吃光的时候,那么国家离关门打烊、国君光荣下岗就不远了。
晋军来攻打郑国,楚军也是有实力抗衡的。当楚国三军杀气腾腾地奔向郑国时,竟发现晋军撤走了,自己白跑了一趟。郑国就在晋国的家门口,而郑国离楚国距离比较远,要途经几个诸侯国。这就好比晋军到郑国,像去隔壁邻居家串门一样来去自如;楚军到郑国,需要坐几站公交车,几番波折才能到。
白跑了一趟的楚军,只能空手而回。然而对楚国来说,噩梦才刚刚开始。
第二年四月,晋国第二集团军再次围困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去年楚国大军集体出动就花了不少钱,楚共王心想,自己毕竟不如晋国大财主有钱,先缓缓等有钱了再出兵吧。
这一年的九月,楚国全军出兵郑国。晋国第三集团军出动,并会同诸侯联军前往郑国与楚国决战。楚共王觉得毫无胜算,就撤军回国了。
就此郑国彻底臣服于晋国,此后二十年不敢叛晋。
晋悼公把军队分成三个集团军,采用以车轮战消耗楚国的战术,在历史上被称为“三驾”。
楚共王被晋悼公的“三驾”战术整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他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
公元前560年,已经六十岁的楚共王病重了。即将驾鹤西游的他,召集群臣到他床前。
楚共王说:“我是一名很失败的君王,鄢陵之战的失利,楚国霸业衰落,我难辞其咎。我在九泉之下,无颜见列祖列宗。请诸位爱卿,在我死后给我一个恶谥,比如‘厉’或者‘灵’。”
跪在楚共王床前的大臣们,彻底傻了。从有“谥法”这个玩意以来,就没听说过,有人会主动给自己死后加一个“恶谥”。
大臣们不敢吱声,他们头也不敢抬地跪在楚共王床前。楚共王生气了,用尽自己最后力气,大叫:“我命令你们,命令你们,命令你们,命令你们,命令你们!”共王连喊五次命令,大臣们才勉强答应。
到了秋天,楚共王去世了,长子楚康王熊昭继位,要给共王一个谥号,有一个实诚的大夫说了:“国君有过命令,要给他一个恶谥!”
说句实在话,楚共王虽然能力不行,但是治国态度还是不错的,他是君王中少有的能放下脸面,主动批评自己的人。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只有他这么一位国君,要求给自己死后加“恶谥”。
时任令尹子囊听到后,怒斥道:“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乎?请谥之‘共’!”
意思是,先王领导着赫赫楚国,招抚了蛮夷,平定南部边疆,让那些敌人都从属于我们华夏。何况先王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难道不用“共”作为谥号吗?请大家给先王谥号“共”。
令尹子囊所说的话,不仅美饰了楚共王,也从心底里把楚国人归纳到中原华夏文明里,从此“我蛮夷也”之类的话,再也没有了。
大臣们听完后,也觉得有理,况且楚共王的儿子继位了,给新任国君的老爹上一个恶谥,做儿子的不砍死你才怪。
楚共王死了,他彻底解脱了,不用再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乱世。但是他的子孙却噩梦连连,正在飞速崛起的吴国,是他们一辈子的梦魇。
比起死得比较幸福的楚共王,周灵王则每日惶恐不安。他虽是天子,但却是天下最大的吃瓜群众,无论天下风云如何变化,和他丁点关系没有。周灵王唯一关心的是,晋悼公姬周是否要把他取而代之。
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会咬人。一直当忍者神龟的周灵王,既不能跳墙,也不敢去咬晋悼公。他只能求助别人,想来想去,他想到了齐灵公。
齐灵公是一位有抱负的国君,他的偶像就是老祖宗齐桓公。在齐灵公的治理下,齐国国力蒸蒸日上。
公元前559年,就在晋悼公如日中天的时候,周王室的使者造访了齐国首都临淄。使者带来了周灵王给齐灵公的锡命(君王赐给臣下的官职、物品的命令),并传达了天子口谕:
“想当年,齐桓公尊王攘夷,他作为周天子的左膀右臂,我们周王室一直记得他。你要继承祖先的遗志,像你祖先那样建功立业,辅佐王室!”
齐灵公听完后,整个人开始飘了,他听到自己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说:凭什么晋国才是天下霸主,风水轮流转,也该轮到我齐国当天下霸主了。
公元前558年,没人能管得了的晋悼公得了一场大病,他想不通,自己才二十八岁,正值壮年怎么会这样。
晋悼公觉得是自己太过狂妄了,曾经诸侯拜见自己用的都是天子的礼仪,晋国还拥有超过天子六军的八军编制。为了自己能早点康复,晋悼公将八军编制缩减成了六军,晋国再次回到了六军六卿的时代。
可惜,这一切都是徒劳的,这一年的冬天,正值壮年的晋悼公去世了。姬周虽不是春秋五霸之一,但他的业绩却远超五霸。
晋悼公差的就是周天子任命的侯伯一职。可是想要得到侯伯这个职位,得像齐桓公与晋文公那样,把周天子当祖宗那样供起来才行。雄才大略的姬周才不屑为了“侯伯”这个空衔去讨好周王室,他要做就做天下的主宰,真正的天子。
晋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英主晋悼公死了,天天处在惶恐中的周灵王笑了,天天想夺取天下霸权的齐灵公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