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启蒙课(1 / 1)

践土之盟结束后,回国后的晋文公,并没有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要整饬军纪,嘉奖全军将士,同时把城濮之战中违反军纪的祁瞒当众处死。紧接着,他还要继续施展霸主威风,不让别的国家忘记自己的存在。

践土之盟这一年冬天,晋文公在温地与诸侯会盟,准备讨伐许国。因为许国紧挨楚国,晋文公觉得许国仍有二心,还需要再敲打一下。

此次温地开会,来的不仅有诸侯,还有一个人被喊来,他就是周襄王。此人一来,立马成为晋文公光辉形象上永远抹不掉的污点。

周襄王贵为天子,名义上是全天下诸侯们的领导,但一个领导竟然被下属叫过去开会。俨然昭告天下晋文公是无冕天子,周襄王只不过是个傀儡。这样君不君,臣不臣的样子,让后世讲究尊卑秩序的孔子极其恼火。

在编纂《春秋》时,孔子为保住周襄王的尊严,对于这件事的记载,用了“狩猎”这块遮羞布替周襄王遮上,编了一句“天王狩于河阳”。中国历史上,但凡天子不得不去一个地方,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史家都会用“狩”来记述,说是皇帝去打猎了。

比如宋徽宗、宋钦宗被抓到北方金国;明英宗土木堡战败,被北方瓦剌抓走,史书记载都叫“北狩”。说得好像皇帝去打猎旅游一样,其实就是皇帝的新衣,大家心里都清楚怎么回事,只是自己骗自己罢了。

温地开完会后,晋文公领着诸侯联军攻打了许国。被打服的许国再也不敢有二心了。其实,这场打许国的战争,纯粹杀鸡儆猴,是晋文公做给全天下看的,谁要是有二心,下场就跟许国一样。

揍完许国后,晋文公瞄准了郑国。许国毕竟是个战略价值不高的小国,只要打服就可以了,但是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郑国身体上虽投靠了晋国,但内心却向着楚国。晋文公听说郑文公竟然还与楚成王暗通款曲,很是气愤。

公元前630年秋,晋军攻打郑国,并把老朋友秦国一起喊上。晋秦两国大军倾巢而出,十多万人杀向郑国。

晋国凭自己的实力,是完全可以弄死郑国的。晋文公这次之所以叫上秦穆公一起灭郑,完全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平心而论,秦穆公对晋文公是相当不错的,可是有了好处,都是晋文公独享,压根没有秦穆公的事,以至于秦穆公没有参加践土之盟,内心对晋国极度不爽。

晋文公清楚对晋国威胁最大的不是楚国,而是近在咫尺的秦国。楚国离晋国路途遥远,中间又隔了许多诸侯国,与楚国打仗,纯粹为了争霸。而实力雄厚的秦国却不一样,它紧挨晋国,从秦国雍都到晋国绛都,一路上都是平原,只有中间一条黄河勉强起到一点阻挡作用。骊姬之乱后,秦国也曾数次渡过黄河深入晋国腹地,这让晋文公很是担忧。

如果让秦穆公继续不爽下去,鬼知道哪一天,不高兴的秦穆公再次领兵杀向晋国。为抚慰秦穆公受伤的心灵,晋文公私下向秦国表示,以后晋国在中原有什么好处,一定叫上秦国,绝不吃独食。

这次灭郑行动,秦穆公表现很积极,亲率大军从雍都出发,穿过崤函道,直扑郑国,要与晋国一起瓜分郑国。只要秦国占有郑国土地,秦国就能将脑袋从崤函道伸到中原,到时候争霸天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过于自信乐观的秦穆公哪里会想到,秦国真正杀入中原大地,那是三百年后商鞅变法之后的事了。即使现在秦军进入中原,那最多算是武装旅游罢了。哪怕郑国被秦国独吞,它也没有能力守住霸主之位,因为秦国通往中原的崤函道掌握在晋国人手里。

崤函道西起桃林,东达渑池,全长一百六十公里,是当时陕西通往中原河南的唯一出口。尤其函谷那一段路极为险峻,大山中裂,壁立千仞,有路如槽,深险如函,所以被称为函谷。函谷最窄处,只能容纳一辆战车通过。只要晋国扼守住崤函道,那孤军深入到中原的秦军,犹如被掐住脖子,只有被宰的份儿。

有人会提出一个疑问:历史上的秦国不是很牛吗?不是被称为关中之国、四塞之地吗?不是说一个王朝只要坐拥关中之固,就能席卷天下吗?那么,为何春秋时面对晋国,秦国在战略上如此被动呢?

这里要先讲下“关中”。关中的意思是四个关塞之内,四个关塞分别为北塞萧关,南塞武关,东塞函谷关,西塞大散关。它们均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如同四个瓶塞子,把秦国死死地保护了起来。

可惜的是,秦人直到战国时才拿下函谷,因为春秋时,晋国一直死死抓着崤函道不放手。为了方便东出中原,秦人在函谷东头修建了函谷关。晋国为了控制崤函道的函谷段,在函谷西头设置了桃林要塞,而东汉时桃林要塞所处的位置,被修建了更为著名的潼关。

为了控制崤函道的崤山段,晋惠公把秦穆公打得快种族灭绝的陆浑戎收容过来,并安置在崤山。不要小看这陆浑戎人,他们虽然野蛮,但他们把崤山当成自己的家,在那里开荒耕种。只要晋君一声令下,他们随时会在崤山当起车匪路霸,伏击路过的死敌秦人。并且崤山东边出口的虢国,早在晋献公时期就被晋国攻占了。

崤函道作为秦国进出中原大门的钥匙,从头到尾都被晋国死死地攥在手里。秦国夺取钥匙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打垮晋国,拿下崤函道。而秦穆公不想大费周章,他想走捷径,与晋国合作,让崤函道成为秦国自由出入中原的高速公路。表面上看秦穆公就像一个小姑娘,一直被晋国渣男欺骗后,竟然还相信渣男的话。实际上是因为晋国太强大,两个巨人打起来,只会两败俱伤。

周历九月初十,秦晋两国均已到达郑都郊外,晋军驻扎在郑都北面,秦军驻扎在郑都西面。

登上郑都城墙的郑文公,被不远处围城的秦晋大军所震慑。他毕竟在中原这个血雨腥风的江湖混了几十年,什么场面都见过,但这么多兵,甚至比城里的百姓都多,这分明不是来打服郑国的,而是来灭国的!

可怜的郑文公,只不过是乱世中的一个红尘小诸侯,但逢膀大腰圆的大国来了,都得委曲求全,好生侍奉。

之前践土之盟,郑文公已经把晋文公伺候得很好了,现在就因为一些谣言,晋国就要来灭自己,这也太流氓了吧!你晋文公对郑国耍流氓就够了,还带个秦国一起来耍。

已经是热锅上蚂蚁的郑文公,此时请了一位老人出山,这位老人叫烛之武。烛之武这个人,在之前的历史上并没有太多记载。只知道他之前在郑国郁郁不得志,一直对郑文公心怀不满,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郑文公选他是因为烛之武确实是个人才。

郑文公急忙召见了烛之武,对他说:“国难当头,请先生出山!”

烛之武听完,一开始是拒绝的,并说:“我壮年时候,尚不如人;如今老了,恐怕力不从心了。”

郑文公听完后,差点给烛之武跪下,悲情地说:“郑国如果完了,您作为郑国人,对您也没什么好处啊!”

为了自己的国家,烛之武不得不点头同意。接着他想了一会儿,对郑文公说:“晚上把城门从城墙西门放下去,我去秦军大营一趟……”

白天的秦穆公极其兴奋,他踌躇满志地看着眼前的郑都,规划着未来争霸中原的伟业。这是秦穆公第一次来到中原大地,他实现了历代秦君进军中原的梦想。

晚上,就在秦穆公要美美睡上一觉,养足精神准备明天攻城的时候,不速之客烛之武来到了秦军大营门口,要见秦穆公。正要睡觉的秦穆公被这个人的到来,搅乱了睡意,一脸不高兴。但作为秦国元首,碍于面子,还是不情愿地接待了这个人。

这一接待不得了,烛之武给秦穆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权谋启蒙课。郑国人不同于傲娇的宋国人,他们充满了圆滑与机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个个都是混世老油条。

更厉害的是,郑国先君都在周天子身旁担任过大卿士,郑国人从一开始就政治经验丰富,视野开阔。而且郑国在中原这个险恶环境下已经混了一百年了,什么诸侯没见过?而秦国先君,只是西陲的弼马温,偏居西方的秦人哪见过中原花花世界,来趟中原就像农村暴发户进城一样。

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大军已经包围了郑都,我们郑国知道自己要灭国了。但是如果郑国被灭,对秦国有好处,麻烦秦君让手下将士赶紧动手吧。”

灭郑对秦国没有好处的论调一出,秦穆公没有作声,只是接着听。

烛之武说:“越过晋国,去占领遥远的郑国,对于秦国来说不是良策。即使秦国占领了郑国的土地,那也只是一块废地,很难远程控制。而晋国靠近郑国,占领郑国就会增强国力。万一以后秦晋两国兵戎相见,秦国只能坐看自己手中的郑国土地被晋国吞下。”

经烛之武这么一说,秦穆公茅塞顿开。晋国拉自己过来,表面是有肉一起吃,其实还是要黑自己。秦国攻打郑国,可以减轻晋国的损失,即使秦国占领了郑国的土地,对于晋国来说,只是把郑国的土地暂时寄存在秦国手里。哪天一翻脸,直接抢回来就行了。

“那先生有什么好的建议呢?”秦穆公问。

“郑国愿以秦国马首是瞻,作为秦国通往中原的东道主,以后秦国出入中原,我们郑国一定款待好!”

此时秦穆公虽然有点心动,但还有点犹豫。毕竟这次是晋文公邀请秦国来的,自己如有什么小动作,而不告诉别人,太不义气了。

烛之武看出了秦穆公脸上的犹豫。他又说了一件让秦穆公害怕的事。

“如果晋国在东方灭了郑国,没准下一步就会去西方抢夺秦国领土。当年您把晋惠公扶上位,这家伙一渡过黄河,就下令修建防御工事,防备秦国。晋国是个贪得无厌,不讲信用的国家。现在帮助晋国,反而是害了秦国。”

烛之武讲完所有的利弊后,秦穆公听得一愣一愣的。作为豪爽直男的秦穆公,只懂快意恩仇,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复杂的事。他的人生信条里,就是你对我好,我加倍对你好;你对我坏,我会玩命弄死你。他的心腹大臣百里奚、蹇叔只和自己谈仁义,说道德,从来没有教过他,国与国之间斗争,可以不要脸,可以不择手段。真是听君一席话,颠覆人生观!

烛之武不愧是智勇双全的谋士,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头到尾没有对秦穆公说过一句,你应该黑晋国的话。却字字句句都在强调两点,灭了郑国,只会便宜晋国,对秦国没有好处;晋国不是东西,经常黑秦国,你要小心它再黑你。

烛之武给秦穆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启蒙课后,秦穆公开始举一反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私下与郑国订立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将领统领一部分秦军帮郑国人戍守首都,防备晋军进攻,另一边秦穆公率领秦军主力回国了。

此时看到秦军撤离的晋文公,有苦说不出,原本打好如意算盘的他,没想到最后被秦国黑了一把。如果攻打郑国,就等同于向秦国开战。

狐偃向晋文公提议说:“既然秦国与晋国关系出现裂痕,不如撕破脸。趁秦军回国途中,追击他们,歼灭秦军主力,彻底解决秦国这个心腹大患。”

听完狐偃的话,晋文公想了一会儿,语重心长地对狐偃说:“如果没有秦君的话,就没有现在的我。贸然与秦国开战,就会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把盟友变成敌人,会极大地破坏我晋国的霸业!”

于是晋文公下令撤军回国,郑国转危为安。原本秦晋灭郑的战争,就这么不了了之。秦国看似是个大赢家,兵不血刃地把郑国拉为盟友,还在郑国驻军,但晋文公手下的从龙之臣们,心有不甘。和晋文公相比,他们是好战的鹰派,作为卿大夫他们要建立自己的功绩。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些从龙之臣将会给予秦国重重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