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的那一段创作生活,也是令人难忘的。湖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旧宁古塔)境,作不规则的狭长形,南北有一二百里,屈曲盘回,中多小岛,也是东北抗联的根据地。这儿接待客人,虽还是近一两年的事,但有些地区已经建设得可观了。我一到哈尔滨,主人就介绍,不几日前,陈叔通先生等几位去游过一次,并写下了不少的好诗。可想它的风景之胜了。叔老有一首诗是这样的四句:

抱水皆山水抱山,置身如在翠屏间。

莫忘此乐从何得,游击当年历百艰。

镜泊湖从前也是个火山口,形势曲折,水平如镜,好似群山抱着一块透明的碧玉;又好似碧玉盘中摆着大小苍翠的宝石。叔老第一二句,道出了镜泊湖湖山之美。这美丽的湖山之中,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也流传着许多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游击时期抗敌斗争的故事,“莫忘此乐从何得”,又是大家心里的话了。

它和洞庭、鄱阳、太湖、西湖都不同。远看看,有些地方疑是江南,而江南无此雄壮;某些山峰很像四川成都一带,而它们下面却又衬托着清澄碧绿的湖水。时而林业局的汽艇上下往来,所过之处,静静的湖面上闪着一道道的白光。时间正是关内大热天的七月中旬,而这里早晚却非穿毛衫不可,难怪同志们个个都说:“我们做了神仙了。”

我游过一次湖,游过一次“飞泉”。镜泊湖的自然景色之美,对一个喜欢画山水的人来说,是寤寐求之的。我在那里完成了十来幅小画,目的是试图通过美丽湖山的描写来反映今天新的面貌。如有关生产的《运木场》和《水产养殖场》;有关建设的《水电站进水口》和《在建设中》;有关生活的《镜泊夏日》《镜泊一角》等等。当然这样来画都是个人的主观企图,效果如何,还有待广大读者的鉴定。

这几幅小品,基本上是得自真山水的,但又不是如实地把真山水搬上画面。一般说,或隐或现,或成或败,我都动了几下手的。所以这样干,无非想尝试尝试、练习练习怎样把兀然不动的“山”和流转不已的“水”,变作我的“代言人”,或者说我是它的“代言人”。如《水电站进水口》的那一幅,因为游湖的时候,距离较远,画得并不仔细。左下角那只小汽艇当时是没有的。然而有了它,我觉得既不是“空山无人”,而且工业化的气息也有了一点。又如《镜泊湖在建设中》的一幅,这是半截大型建筑物,静静地躺在明秀的山水之间。通过主人的介绍,那是一所未完成的疗养所。现在我把它画成工程正在进行的情景,看来忙得不得了。谁说这不是即将到来的“镜头”呢?

《镜泊飞泉》画过两幅,这是第一幅,是游了“飞泉”以后两三天完成的。我们去游的那天,正是雨后初晴,又是下午三点多钟,金色的阳光,正对着“飞泉”,澎湃雄壮,银花四溅,恍如雷霆万钧之势地冲岩而下。通过一段峡谷,水面开阔了许多,形成了深潭。潭边尽是石块,不少同志或坐或立,目送手挥,沉浸在那汹涌咆哮滚滚流入牡丹江的水声中。我则站在中间黝黑苔石之上,左右看看。实际是:向左,只看到上面的瀑布,看不到右边下面的深潭;向右,看到大部分的深潭,却又看不到主要的瀑布。我分别记录几个草稿。回到住处,怎么办呢?分别画,很自然的是两个画面(瀑布和深潭),稍加剪裁,便可拿出来见人。可是对于“镜泊飞泉”这样的主题来要求,分开来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于是经营了两张稿子,一是横幅(一比二点五),把我当时所能看到的构为一图,“飞泉”仍是一幅之主。我以为这样处理或者比较完整些。一是直幅,把“飞泉”位置上半部,中隔崖壁,把瀑布转个弯从崖壁下面,注入下部的深潭。可惜因时间关系,直幅这张,始终未曾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