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的人总是缺乏灵活,他们经常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不能用平常的心态接受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人,在家里无法与亲人和睦相处,在外也不能和同事、朋友很好地交往。
杨阳今年5岁,是个非常固执的孩子,平时爱钻牛角尖。有一次,妈妈包了杨阳喜欢吃的羊肉馅饺子,刚煮好的饺子非常烫,杨阳怕烫,就让妈妈帮他。
为了让饺子凉得更快一些,妈妈用小勺子将饺子分成两半。杨阳看到后不高兴了,大声喊着:“呀!谁让你把饺子分成两半的?分开我就不吃,我要整个的。”
妈妈解释:“把饺子分开两半,会凉得快一些,这样你也可以更快地吃到饺子。”可是,杨阳依旧不依不饶地大喊大叫,并且威胁说不吃了。
妈妈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饺子分开了就不可能合在一起了。我给你换一个!”杨阳不听,还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分成两半,我不喜欢……”闹了半个多小时,杨阳终于停了下来,但一个饺子都没吃。
生活中像杨阳这样的孩子有很多,让父母大伤脑筋。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了偏激固执,一定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让孩子明事理、懂变通。
雯雯是个固执的孩子,有时候妈妈让她这样做,她偏要那样做,并且总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每当这时候,妈妈都会耐心地教导她,让她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雯雯跟着妈妈出去买菜。外面刮着风,很冷,妈妈担心她感冒,就叮嘱她戴上帽子。雯雯同意了,可是却戴上了夏天的凉帽。
妈妈告诉她,这种帽子不是冬天戴的。雯雯不听,说:“这个帽子很好看,我就要戴这个帽子!”
“你上次感冒打针时,疼不疼呀?”
“疼!”
“现在你戴夏天的帽子,很容易被冷风吹感冒,到时候还得打针、吃药。”
听妈妈这么一说,雯雯乖乖地换了冬天的厚帽子戴上。
在孩子死钻牛角尖时,强行纠正,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事与愿违。这时,改变教育方式,心平气和地因势利导,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要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是错误的,并知道为此会引发的后果。这样一来,孩子才不会坚持己见、一意孤行。
值得注意的是,学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觉得你是他的朋友,是为他好,是真心实意在帮助他,他才会听得进你的话。一味利用父母的身份强制逼迫孩子,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
固执的孩子往往会做出一些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却违背常理的事情,鉴于这种情况,父母要为孩子制订几条不可违背的规矩,并时刻督促孩子去执行。吉吉妈在这方面就非常有经验:
一天,妈妈带着吉吉去买象棋。等红绿灯时,黄灯亮着,绿灯还没亮,可是许多行人已经开始往前走了,吉吉便要拉着妈妈的手过马路。
妈妈立刻拽住了他,并问:“吉吉,妈妈教你背的过马路口诀是什么?”吉吉很流利地说出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妈妈说:“你看看,现在是什么灯?”
“黄灯。”吉吉乖乖地回答。
“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应该等绿灯亮了再往前走?”
吉吉疑惑地说:“可是,很多人都已经开始往前走了,我们怕什么?”
妈妈告诉他:“不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斜穿猛跑,容易被来往车辆碰了撞了,所以等红绿灯是对生命的负责。”在妈妈的坚持下,吉吉乖乖等到绿灯亮起才穿过马路。
吃过晚饭,吉吉跟妈妈下象棋。一不留神,他的将被妈妈的车吃了。吉吉拿起自己之前走的一步棋撒娇道:“我没看到,我不走这儿了。”
妈妈不同意:“不行,落子无悔。”吉吉见撒娇耍赖都没有用,只好认输。
相信大多数父母遇到这些情况时,都会向孩子妥协,尤其是允许孩子悔棋这种行为,一旦养成了习惯,长大后,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出尔反尔的人。因此,任何事情都事先给孩子定好规矩,目的是就为了给孩子的美好将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