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蔼:待人接物不粗暴,要有亲和力(1 / 1)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础就是礼仪修养,那些不良的举止和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不但对孩子自身发展不利,而且也会严重危害孩子的品性。”孩子粗暴无礼,不仅影响成长,还说明教育缺失;父母一定要循循善诱,让孩子从小接人待物有礼。

一次,我带着妞妞去逛超市,临进超市时,一个8岁左右的男孩离我们两步远走前面。他掀开一边的透明门帘穿过超市大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或者多撑一下门帘等下一个人过来接手,没想到他头也不回地一甩,厚重的门帘扑面而来。我一手拉着妞妞,一手拎着包,猝不及防被门帘狠狠地拍在了脸上。男孩扭过头来看着我们咧嘴大笑。我顿时对他没有好印象。

孩子早晚都会长大,步入社会,在接人待物方面现在就没有礼貌,父母不加管束,将来长大了,人缘一定会很差。生活中,做事温和有礼、待人谦和、谈吐高雅的人往往有着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欣赏和喜爱,获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机缘巧合下,我认识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小男孩,他叫陈明。

陈明今年14岁,性格活泼开朗,聪明好学,成绩优异,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是同学眼里的好班长。最让父母和老师欣慰的是,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会无意间透露出绅士般的风度。比如说,陈明从来都不会乱发脾气,更不会对人指手画脚、大吼大叫,对任何事都可以做到处变不惊,对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彬彬有礼,让人如沐春风。

我问陈明妈:“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像个小绅士一样。”

妈妈说,陈明尽管是独生子,但是家里没有人溺爱他,从小就教育他吃东西要懂得分享,家务活全家人一起做……

我听了她的话,我不由得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父母抱怨说:“我儿子简直是个混世魔王,小时候爷爷奶奶太娇惯他了,以至于他现在任性无理,行为粗鲁。尤其是情绪不好时,芝麻大点的小事就会引爆他的脾气,不是大声叫嚷,就是摔东西……”

有的父母说:“我家孩子莽莽撞撞,没有个稳重的样子,不是磕这儿,就是碰那儿,在学校和其他小朋友一言不合就打架,还总跟老师顶嘴。”

这种“问题孩子”令父母、老师头疼。但是对孩子来说,他们的意识里根本没有接人待物要有礼貌这个概念存在的,身为父母,一定要从点滴做起,对他们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一次,妞妞口渴了,冲我要水喝,我假装没听到。看我不理,她就来到我身边,说:“妈妈,你没听到我要喝水吗?”

我说:“听见了,你刚才在喊谁呀?”

妞妞笑着说:“妈妈,我渴了,我想喝水。”

“这样说也不行。”

“那该怎么说呀?”妞妞不解地问。

“你应该这么说,‘妈妈,我想喝水,请您帮我接一杯水,可以吗’。”

妞妞照着我说的复述了一遍,我才去给她接水。喝完水,妞妞把杯子一放,转身要走,我一把将她拽住说:“你还欠妈妈一句话。”

妞妞撅起小嘴。我不理她,依然说:“你还没和妈妈说‘谢谢’呢!”

“谢谢!行了吧!”妞妞不耐烦地说道。

“可以了,去吧。”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我们也经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小时候没有及时养成好习惯、好品行,等长大了再纠正就很难改变了。而且,从小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和尊重孩子天真无邪的个性并不冲突,越是懂文明讲礼貌的孩子,越能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