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网挑战淘宝网(1 / 1)

淘宝一直都很好,甚至可以说是好到让人看不懂,马化腾就是看不懂的人之一。如果必须要说一件令马化腾如今觉得后悔的事情,那一定是放弃对淘宝的投资。2003年5月10日,一个在当时颇具颠覆性的网站——淘宝网正式上线。也正是从淘宝开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网购这个概念,并且逐渐接受这种全新的消费方式。擅长营销的马云和当初做阿里的时候一样,希望将淘宝的理念传播出去,并且顺便拉点投资,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运作起来。

马云当时找了很多人来商量投资淘宝的事宜,其中就包括马化腾。当时马云希望马化腾能够投资,并给予15%的淘宝股份。马化腾当时并不明白这其中的意义,认为淘宝的前途“只有这么大”,面对这样一个“小公司”,占15%的股份又有什么意义呢?要是50%的股份说不定还可以考虑考虑。和马化腾没有谈妥,马云就想其他办法去了。10年之后,也就是2013年,马云、马化腾再度聚首,马化腾心痛地表示:“我肠子都悔青了。”

马化腾在这件事情上虽然表现得有点后知后觉,但也绝非是在2013年才真正醒悟过来的。其实在2003年与马云谈过不久之后,马化腾就明白了这其中的损失,可这个时候再回过头去找马云,未免太丢份。所以马云既然搞成了淘宝,马化腾就要搞出个拍拍。没搞过怎么办,那就抄一个!除了名字叫拍拍,其他的都是淘宝。

2005年9月12日,腾讯拍拍网上线,半年之后便正式投入运营。拍拍的成长速度很快,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已经与易趣、淘宝一同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三大C2C平台。然而,拍拍并不满足于此,而是针对淘宝等竞争对手的收费策略打出了“免费”的口号,用“免费”挖对手的墙脚。比如:淘宝利用搜索技术,对商品搜索排名进行竞价收费。这原本是淘宝尝试的一个新的盈利方式,拍拍则立即推出一项类似的技术,而且完全免费。除此以外,拍拍还给自己冠了一个“中国最大免费个人交易平台”的头衔,以“免费”的噱头博市场。在拍拍的强劲攻势下,很多淘宝用户纷纷转投拍拍,这让马云连着好几天都没有睡着觉。

好在淘宝并没有放弃。截至2013年,淘宝网的注册用户数量超过5亿,日均固定访问量超过6000万,每天平均在线商品数量超过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的商品数量达到了4.8万件。如今的淘宝业绩喜人,它的成功已经不仅仅表现在一连串漂亮的数据上,更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亲”这个字平时一般是不单用的,但有了淘宝之后,“亲”可以单独用来打招呼了。换言之,淘宝不再仅仅是一个商品售卖的平台,“淘宝”二字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影响力。

然而,拍拍也不示弱,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之后,如今已与京东整合,电商第一梯队的态势因此发生了转变。淘宝与“新拍拍”之间的竞争也将重新开始。

马云早就不在乎拍拍是不是抄出来的了,他更在乎的是,这个仿制品给正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回看2006年的“淘宝·拍拍”之争,拍拍完全复制淘宝的模式,用免费的政策打压淘宝,并且从淘宝内部大量挖人……这种步步紧逼的方式让当时的淘宝网总裁孙彤宇十分恼火,并且与马化腾吵得不可开交,场面激烈到连马云出面,让网易创始人丁磊调解都无济于事。最终淘宝以牙还牙,用同样免费的模式强行将拍拍的势头给打压下去,这才让“淘宝·拍拍”之争告一段落。

时代总归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电商平台一役,马云可以说是完胜,但无线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来,马云和马化腾都不想落后于时代,因此再度争了起来。二马在2014年上半年四处收购,为的就是广撒网,先占位,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在这场大并购中,马云、马化腾也都保持着高度克己的理智,一方面表现在各取所需,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抛弃累赘。“一直在模仿”是腾讯的一大优势,但在电商的实际运作方面,马化腾跟马云相比,的确还是差了些许火候。不成熟的事物不能变成熟,就只能变成成熟路上的绊脚石。所以,面对抄出来的拍拍,马化腾联手京东,玩起了大清理,丢掉负担,将回转的资金放在更有把握的领域,全力备战移动互联网。

相信在多年来腾讯“从未被超越”的精神支持下,马化腾会找到一个新的角度,带着“拍拍”或是其他新事物卷土重来。此刻的马云更加不能大意,拍拍虽然是暂时退居二线了,但“新拍拍网3—5年内都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口号却不能不提防。与其相信这是一个示威,不如将其看作是一个预警信号——马化腾仍旧是最具威胁性的对手,但马云的对手绝对不只马化腾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