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文言》的一个核心精神:不再是向老天爷讨主意,而是向大自然寻规律。
这规律就体现在卦爻之中。《文言》说:六爻的运动变化包含着万物的情理,仿佛六龙驾车在天上有规律地奔跑;阴天下雨也都按照季节的规律,天下万物各得其所。
这里得注意一个词,“旁通”,并不是“别有一番心得体会”的意思,而是“遍通”、“汇通”,“旁”字是“普遍”的意思,可别按现代汉语去理解。
《文言》接着又一次全部阐发了乾卦六爻的爻辞含义。
初九爻,“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是要提升道德修养,建立丰功伟业的,如果世道不好,那可别贸然行动,这时候还是找个深山老林,自己修炼九阳神功为好。
九二爻,“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君子应该通过努力学习来增长知识,通过多问问题来辨明是非,通过开阔胸怀来待人接物,以仁德作为行事的准则。九二爻的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所说君子已经具备了君主的潜质。
九三爻,“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现代汉语里有个词叫“阳刚”,是形容男子汉的,这词也是从《周易》来的。乾、健、阳、刚,这些字眼在《周易》里差不多都是一回事,阳爻是刚性的,连起来说就是“阳刚”,阴爻是柔性的,连起来说就是“阴柔”。再看原文,所谓“重刚”,就是说九三爻的上边也是刚爻(阳爻),下边也是刚爻(阳爻);所谓“不中”,是说九三爻从位置上说没有“得中”;所谓“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是说九三爻处在六爻的中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这三个因素——重刚,不得中,上下不挨——联系在一起看,怎么看怎么都不像好事,所以君子要咬紧牙关做事,夹起尾巴做人,这才有望化险为夷。
九四爻,“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和九三爻的评语一样,也是“重刚”,也是“不中”,也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但还多出一个“中不在人”。前边讲过,六爻可以分为上、中、下三段,分别代表天、地、人三才,《文言》是把九三爻当做“人”的代表,那九四爻就惨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间还不是人,所以爻辞说“或跃在渊”,有个“或”字,这是表示“或者这样,或者那样”,很犹豫,很谨慎。犹豫和谨慎都是对的,这时候只有万分谨慎才能避免灾祸的发生。
九五爻,“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九五爻“飞龙在天”的这位“大人”,道德可比天地,贤明可比日月,行事如同四季流转般有规矩、有信用,还能够洞悉吉凶如有鬼神相助,既能察知事物的先机,又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样的人,天都不会难为他,何况人呢,又何况鬼神呢?
上九爻,“‘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所谓“亢龙有悔”,是说只知进却不知退,只知道现状不错却看不出将会出现的风险,只知道有所得却看不出还会有所失。能明白进退存亡的道理而又不偏离正道的人,一定就是圣人!
《文言》阐释乾卦的内容到此结束。回头看看,对这六爻的最近的解说哪一段最精彩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九五爻那段:“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你只要把原文大声朗读几遍,别管意思能不能明白,单是读就能体会到那股子牛气!
这段话看上去神乎其神、玄乎其玄,如果你听传销课能听得心潮澎湃,那你读这段文字应该也能读到神采飞扬。
中国是很有这种慷慨激昂说漂亮话的传统的,你再读一遍“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再读宋儒张载的那段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看看,同一种结构,很像吧?
但这些话好听是好听,却禁不起深究。
再看这个“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很玄吧?什么是“先天”,什么又是“后天”?这两个名词玄妙得不得了,后来又有人推出什么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先天八卦方位和后天八卦方位。其实呢,如果把话说白了,比如张三看到“河开,九九燕来”,看到冬眠的大熊从树洞里钻出来了,他就知道春天马上就要来了,得赶紧买几条纱巾准备着——因为张三住在北京,北京的春天多风,出门得用纱巾把脸蒙上。纱巾一蒙脸,老天也奈何不了他了。张三这就叫“先天而天弗违”。
至于“后天而奉天时”,比如李四,刮风了知道买纱巾,夏天了知道换短裤,秋天了知道贴秋膘,冬天了知道穿棉袄。如果你觉得这都没什么,你也能做到,那可恭喜你了,这说明你也能“后天而奉天时”。
所以,“先天”和“后天”根本没什么玄的,分别是说“先于天时”和“后于天时”而已。
借这个问题多说两句:读书可别轻易就被大话吓唬住。《庄子》里的《逍遥游》想必大家都了解吧,看人家文章一开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逍遥!再往后读,越来越潇洒:“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可咱们再往后读,读读《庄子》杂篇里的《外物》(虽然这很可能不是庄子本人写的),有这么一段: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愤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愤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这个“涸泽之鱼”的故事也是个名段,说庄子家里穷,有一天可能是揭不开锅了,就去找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很慷慨:“没问题,不就是一点儿粮食嘛,等我收完了税,我借你一百万美元!”
庄子一听,脸都气白了,本想破口大骂,可转念一想:知识分子骂人是不该带脏字的。嗯,那就讲个故事好了。于是,庄子开讲:“我昨天走路的时候听见有人叫我,一看,车辙轧的沟里有一条鱼。鱼很着急,对我说:‘我是东海的水官,落难在这里,快渴死了,你能给我弄一点儿水吗?’我说:‘好啊,等我到美国转一圈,引太平洋的水来救你。’鱼一下子把脸板起来了:‘等你小子把太平洋的水引来,我就只剩下太平洋的深深伤心了,你也别来这儿找我了,直接到超市卖鱼罐头的地方找我好了,对了,要想从那么多鱼罐头里认出我来,一定注意看标签上印的生产日期。’”
我们把《庄子》前后这两篇联系起来看看,一个人再怎么“逍遥游”,到饿肚子的时候毕竟没法“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啊,还是得向势利小人低头借粮食去。
所以呢,不必拿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太当回事,必要的时候你就可以用庄子的肚子来当一块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