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四月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后不久,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兼总理衙门大臣翁同龢便被开缺,此事对时局影响甚为关键。上谕指责翁“办事多未允协,以致众论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见时,咨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见于辞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故将其开缺回籍。[1]对于翁的罢官,论者多认为幕后尚有不便形诸笔墨的深层原因。其中,有不少学者从清廷中枢满汉关系的角度有所阐述。[2]笔者以为,翁同龢开缺虽与刚毅、荣禄等满洲权贵难脱干系,但仍须全面考量,似不可简单视为满汉矛盾的产物。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四月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后不久,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兼总理衙门大臣翁同龢便被开缺,此事对时局影响甚为关键。上谕指责翁“办事多未允协,以致众论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见时,咨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见于辞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故将其开缺回籍。[1]对于翁的罢官,论者多认为幕后尚有不便形诸笔墨的深层原因。其中,有不少学者从清廷中枢满汉关系的角度有所阐述。[2]笔者以为,翁同龢开缺虽与刚毅、荣禄等满洲权贵难脱干系,但仍须全面考量,似不可简单视为满汉矛盾的产物。